宋國友
美國政府日前警告伊拉克,如果驅逐美軍,其可能將無法使用在美聯儲的賬戶。這是美國政府又一次公開宣布對另一個主權國家進行金融戰威脅。
目前,有超過250家外國中央銀行或國際金融組織在美聯儲設有托管賬戶。外國央行為什么要在美聯儲設立托管賬戶?最主要原因是為了更方便地交易美國國債。外國政府通過貿易等方式獲得美元外匯儲備后,美國國債通常是外國央行進行外匯儲備投資的優先資產。根據相關制度安排,美聯儲能夠為外國政府提供進入美國國債市場的直接途徑。而有了在美國的托管賬戶后,外國央行購買美國國債的本息支付、結算清算等業務將會變得更為便捷。
此外,紐約儲備銀行還長期提供隔夜回購業務,使得外國托管賬戶內的現金能夠獲得相對高的收益。有途徑、有服務、有較高收益,這就是外國政府在美聯儲設立托管賬戶的主要原因。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所有外國政府托管賬戶在美國持有2.96萬億美元國債,占外國投資者持有美國國債總額的45%左右。
這些托管賬戶平常時期和一般賬戶無異,進行國債買賣均很正常,也很自由。但是,一旦美國政府決定或者威脅對一個國家進行金融制裁,理論上,這些在美聯儲的托管賬戶便可以成為被美國政府針對的金融制裁目標。美國政府釋放上述可能凍結伊拉克托管賬戶的信 息,顯然是一種威脅。如果伊拉克政府依然決定要求美國撤軍,美國政府確實可能凍結其托管賬戶。一旦如此,伊拉克政府將面臨外匯短期內急劇短缺的惡況,金融體系穩定和對外經濟往來都會遭受嚴重沖擊。
但如果美國采取這種做法,也將付出代價——嚴重損害外國政府對美國的信任度。雖然紐約儲備銀行一直宣稱會“保密”地管理外國央行的托管賬戶,但外國央行清楚地知道,美國政府很可能會監控這些賬戶,進行情報搜集。外國央行的底線是只要美國政府不損害這些賬戶內巨額資金的安全,即使被監控也沒有問題,也算是對美國政府傳遞的“戰略透明”。如果美國政府為了自己的外交或戰略目標,公開破壞這些托管賬戶的安全性,那將引起連鎖反應。
本屆美國政府不斷利用自身金融霸權地位,通過各種金融制裁手段服務于國家利益。這對國際金融體系的正常運轉帶來了巨大挑戰,危害是顯著的,后果也是嚴重的。原本基于市場原則的金融規則正日益被美國的單邊金融手段所侵蝕。實際上,其他國家為了抵御或者預防美國各類金融制裁危險,正在構筑金融防護,包括單獨或者聯合起來繞開美元結算體系和美國金融市場,來進行金融結算和金融投資。
可以預見,如果美國由著性子濫用其金融優勢地位而不加收斂,其建立起來的統一國際金融體系將不得不朝著撕裂化的方向發展。其他主要經濟體都將采取必要措施維護本國金融安全和經濟安全。因此,這種行為短期似乎能體現美國的“力量”,但長期毫無疑問會沖擊美國金融優勢,加速美國金融霸權合法性的衰退。▲
(作者是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
環球時報2020-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