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春季是流感、諾如病毒等所致的感染性腹瀉等傳染病高發季節。2019年12月26日,國家衛健委召開例行發布會,介紹流感疫苗供應情況。
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表示,2019年流感疫苗供應量是2018年流行季實際使用量的兩倍多,總體來看供應量平穩。
目前,我國部分省份開始進入流感流行季節,今年主要以甲型(H3N2)和乙型維多利亞系(Victoria)為主。諾如病毒導致的感染性腹瀉聚集性疫情有所增加,與往年同期基本持平。
專家研判認為,隨著學校和托幼機構放寒假,流感和感染性腹瀉等聚集性疫情將逐漸減少。總體來看,目前我國傳染病疫情形勢總體平穩。
國家衛健委重點開展了幾項工作。王斌介紹,首先,主管部門重點針對流感等傳染病,完善防控和診療方案,提前部署防控工作,指導各地落實防控措施。同時,加強監測,充分發揮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網絡直報系統的作用,加強對法定傳染病和聚集性傳染病疫情監測。對流感、諾如病毒等冬春季重點傳染病開展主動監測,有針對性地指導防控。
國家衛健委還會同教育、民航、鐵路等部門,采取相關措施,降低疾病傳播風險。王斌介紹,在推動疫苗接種方面,加強與工信部、國家藥監局等部門溝通協調,加快推動流感疫苗生產供應、審批、接種等工作。在公眾宣傳方面,國家衛健委官方網站、“健康中國”政務新媒體、中國疾控中心公眾號等平臺,定期公布疫情信息,宣傳冬春季常見傳染病防控知識。
王斌說,生產疫苗的企業增加了產量,批簽發也比前一年提前,總體來看疫苗的供應量比較平穩。
針對目前大中城市四價流感疫苗接種供不應求的情況,王斌表示,2019年我們監測到的流感流行主要是甲型H3N2和乙型維多利亞系為主,所以三價疫苗對于流行情況是有效果的。
“不排除個別接種點因為人口密集度高等相關原因,會有疫苗暫時短缺情況。其中,一些地區之所以出現短缺,是老百姓了解情況后扎堆接種造成的。凡是了解到短缺情況,我們都會通知當地立刻進行疫苗調配,總的來看全國疫苗供應比較平穩。”王斌表示。
目前,我國北方和南方陸續進入流感季。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處長李中杰表示:“各地區是有差異的,我們持續開展了監測,目前西北地區稍高,總的來說是中等流行水平。流感病原每年出現的流行高峰和持續時間都不一樣。按照冬季監測數據的總體形勢,12月份、1月份流感程度會比較高,2月份流行率會下降。”
李中杰說,諾如病毒感染性腹瀉(胃腸炎)是由諾如病毒引起的常見急性腸道傳染病。該病毒的傳播途徑易實現,主要通過污染的食物、水傳播,也可經接觸病人排泄物和嘔吐物,經污染的手、物體和用具,以及嘔吐產生的氣溶膠等方式傳播。暴發多發生在學校、幼兒園、醫院、養老院、工廠、大型游輪等人群聚集場所,國外還有在飛機上暴發的報道。

發布會現場。圖/暢婉潔
他介紹,諾如病毒可隨病人的糞便、嘔吐物排出造成環境污染,在外環境如物體表面、污水、垃圾、地表水、食物中可存活較長時間。感染諾如病毒后多在48小時內出現嘔吐、腹瀉等急性胃腸炎癥狀,以嘔吐癥狀多見,故稱之為“冬季嘔吐病”,病程一般2到3天,預后良好。
據悉,每年流感季節性流行在全球可導致300萬到500萬重癥病例,29萬到65萬呼吸道疾病相關死亡。孕婦、嬰幼兒、老年人和慢性基礎疾病患者等高危人群,患流感后出現嚴重疾病和死亡的風險較高。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方式是接種疫苗。
李中杰強調,通過接種流感疫苗可有效減少感染、發病和重癥發生風險。此外,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個人衛生習慣也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重要手段。
隨著春節等節日到來,除了冬春季常見傳染病,腦血管疾病、心臟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急性發作的預防也應引起高度關注。國家衛健委倡導每個人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節日期間要合理膳食、規律作息、適量運動、控煙限酒,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激動。過節需有節,健康最重要。
除此之外,冬季天氣寒冷、多雨多雪,地面濕滑增加老年人跌倒的風險,節假日走親訪友、外出旅行,往往忽視對兒童的特殊照護而發生兒童意外事件。寒冷天氣下,長距離駕車返鄉過年容易出現道路交通安全事故。“這些意外傷害的預防應該成為公眾節日期間關注的問題。”王斌說。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與老齡健康處處長馬吉祥介紹,健康中國行動倡導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節日來臨之際,公眾要從健康春節做起,從健康生活方式做起。具體做法包括合理膳食、適量運動、戒煙限酒、心理平衡。膳食方面要注意粗細搭配、葷素均衡,做到餐餐有蔬菜,同時少鹽少油少糖。節日期間適量運動很重要,堅持動則有益、多動更好、適度量力原則。
中國疾控中心慢病中心傷害防控與心理健康室主任段蕾蕾談道:“衰老使老年人的肌肉力量下降、柔韌度下降、反應時間過長、反應能力減退,這都可能是導致跌倒的原因。運動鍛煉能保持老年人的肌肉力量,降低因衰老導致的關節僵硬。”
段蕾蕾建議,老年人運動時,要遵循安全適度原則,避免危險性的運動項目,注意環境安全,雨水天氣、寒冷天氣盡量減少室外活動。科學運動鍛煉要量力而為,養成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