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澤宇

“我曾經是一名設計師,在深圳工作,得了丙肝后無法正常工作,只能回老家靠網上銷售農產品維持生計。當時已經有可以治愈丙肝的藥品,但幾十萬的治療費我負擔不起。”
湖南常德的周先生一臉無奈:“過了兩年,我去做第二次檢查,藥價已經降到了幾萬元,但我還是用不起,只能先做保守治療。”
但是,2020年1月1日最新醫保目錄執行后,3種丙肝原研藥被納入醫保,平均降價幅度超過85%。醫保落地后,周先生只需自付過去5%左右的費用就可以規范治療,用藥負擔大大減輕。
政府在醫保談判中的“靈魂砍價”引發全社會關注。
去年11月28日,2019年國家醫保目錄對外公布,本次共涉及150個藥品,包括癌癥、罕見病、肝炎、糖尿病、耐多藥結核、風濕免疫、心腦血管等重大疾病領域,有119個新增談判藥品和31個續約談判藥品。
其中,新增談判藥品談判成功70個,價格平均下降60.7%。3種丙肝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85%以上,腫瘤、糖尿病等治療用藥降幅平均在65%左右。
本次談判聚焦患者臨床治療需求,滿足醫保基金支出可行性,大大降低了患者自付部分負擔,成功將一批認可度高、新上市且臨床價值高的藥品調入目錄,癌癥、罕見病、慢性疾病用藥及兒童用藥保障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近年來,圍繞藥價,國家推出一系列政策,通過把藥價壓下去,促進醫藥衛生系統恢復公益性本質。以此來看,醫保價格談判成為保障民生的重要一環。
這樣,一是使醫保基金可以達到平衡;二是為創新藥企提供市場空間,能夠通過一個可接受的價格在第一時間進入中國市場;三是為醫院提供更多廉價高效的選擇;四是百姓能夠用到好藥,用得起好藥。
此次丙肝藥物談判,藥價降幅之所以再次刷新紀錄,是因為引入了競爭性談判機制。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感染病臨床研究中心主任王福生介紹,我國慢性丙肝病毒感染者為760萬至1000萬人之間。此前,慢性丙型肝炎治療藥物療效有限、副作用大,新型藥物療程較短、安全性較好、患者耐受性好,且治愈率接近100%。此次談判拿到了全球少見的低價格,解決了原來藥品價格高的問題。
此次有4家企業的6種丙肝治療用藥參與談判。最終,吉利德的來迪派韋索磷布韋、索磷布韋維帕他韋和默沙東的艾爾巴韋格拉瑞韋片3種藥品納入醫保。
其中,作為以研發為基礎的生物制藥公司,吉利德公司一直貫徹“革新療法,治愈頑疾”的理念,致力于在難治疾病領域尋找治愈方案,同時提高藥品可及性,幫助提高公眾健康水平。
吉利德全球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羅永慶表示:“吉利德得益于中國國家藥品審評審批新政,才能夠快速引進全球創新藥物,使更多患者享受到創新科技帶來的福利和價值。此次,吉利德積極參加藥價談判,希望把全球創新藥物以更低價格帶給中國患者。”
羅永慶說:“做出如此大幅度降價還有一個重要原因,無論乙肝、丙肝還是艾滋病都是傳染性疾病,是公共衛生問題,治愈丙肝、控制好乙肝和HIV,只要做到早診早治、規范治療,感染者基本可以像正常人一樣生活。預期壽命和健康人群相差無幾,提升生活質量的同時還減少了傳染源,這對公共衛生有巨大意義。”
最終,醫保談判中吉利德公司在中國上市的4種創新藥品全部進入醫保目錄,其中包括國際上廣泛使用治療丙肝的一線藥物,大幅降低了丙肝患者的負擔。
讓各國政府在制訂藥品價格政策時左右為難的是,如何兼顧可及性和醫藥創新間的平衡。合理價格應該是確保提高患者可及性、支持行業持續創新和醫保可支付基礎上的多贏。
醫保談判是創新藥成功實現市場準入的重要環節,但企業認為的合理價格與政府愿意支付的價格達成統一,需要一個嚴謹慎重的過程。
兩年前,國家醫保局局長陳金甫在談到醫保戰略性購買時表示:“質量尊重和技術敬畏背后是價值導向和創新驅動,醫保購買不僅是當下的值與不值,更是未來中國醫療的強與不強。”因此,如何合理規劃降幅,對驅動持續創新產生的影響是長遠的。
根據前兩輪的談判藥品落地經驗,藥品談判成功距離患者真正獲得藥品治愈疾病,還有一段路要走。
從進入醫保到進入醫院,讓老百姓可以享受到醫保談判帶來的福利和價值,還需要配套政策和措施來打通最后一公里。而這需要多方合作,由政府主導,醫生、醫療機構作為主體,企業助力推動。
考慮到患者治療的迫切性,吉利德公司對進入醫保目錄的藥物提前執行新價格。其中,HIV藥物已于2019年12月5日起在全國范圍內調價,丙肝藥物于2019年12月20日起執行醫保價格。
事實上,談判成功后的市場準入和商業推廣問題,如地方報銷比例、藥品招標、醫院準入等,才是能確定談判價格是否真正惠及患者,實現藥品可及性的重要因素。
政府為了保證以價換量,拿出了諸多切實可行的政策。近年來,談判成功后,產品落地速度不斷加快。
為推動2019年國家醫保談判藥品盡快落地,保證廣大參保患者能夠如期享受到相關待遇,97個談判藥品在省級藥品集中采購平臺上直接掛網。國家醫保局、國家衛健委及時組織醫療機構和藥品生產企業簽訂協議,醫療機構根據協議規范采購。
另外,推進談判藥品及時進入定點醫療機構。各地醫保、衛健等部門要根據職責對談判藥品的配備、使用等方面提出具體要求,指導各定點醫療機構根據功能定位、臨床需求和診療能力等及時配備、合理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