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1月4日,在太航大酒店宴會廳的領獎臺上,王海榮捧著證書,內心感慨萬千。今年,他獲得了“鄉村e站服務先進個人”的榮譽稱號!王海榮對《科學導報》記者說:“每一次獲獎都是農民朋友對我工作的肯定,我要把這種榮耀化成動力,未來會更加努力,為科普惠農做好工作?!?/p>
王海榮從事蔬菜大棚種植24年,科普惠農服務12年。他是一位熱愛科學、擅長農技、勤于科普、樂于奉獻的“土專家”。他并不滿足于傳統種植技術,經常探索實踐新技術,通過多年的學習他掌握了多種農業科技,因此被鄉親們稱為“科技達人”。
最初,王海榮種植大棚蔬菜,因為處在起步階段不懂技術,付出多收益少,走了不少彎路。一次次的失敗,使他深深地認識到科技的重要性。2007年,呂梁市開始實施科普惠農興村計劃,建設農村科普服務站、信息欄、信息員(即“一站一欄一員”),王海榮主動找到市科協爭取建站。當時,嚴村是離石區主要蔬菜生產基地,種有158棟日光節能溫室,但缺技術,更沒有大棚農用物資供應,王海榮認為他們非常需要建立科普惠農服務平臺。2008年,王海榮成立了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嚴村科普惠農服務站,8年后又成立了科普惠農中心服務站。2017年,他投資30萬元,率先建立了呂梁市離石區信義鎮嚴村科普中國鄉村e站,通過鄉村e站組織農民開展實用技術培訓,e站還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注冊電子會員、免費WiFi等形式給周邊村民提供全方位服務,并多次組織菜農赴山東壽光、遼寧北鎮及山西晉中等地參觀、學習、培訓。在王海榮的帶動下,一批農民成為了技術能手,農民們掌握了實用技術,增強了脫貧致富能力。
同時,王海榮還在山下做起“土地”文章,他帶頭號召全村修筑河壩、清灘墊地,隨著全村優質土地資源的增加,服務站引進山東壽光冬暖式日光溫室蔬菜大棚開展試驗示范種植,王海榮潛心鉆研種植技術、精心管理呵護,反季節生產在嚴村試驗喜獲成功。他憑借學到的知識和技能,精心指導和幫助示范戶,連年獲得了較好收益。
2019年7月20日,第二屆全國青年運動會“山西燃氣杯”實體火炬傳遞活動在離石區舉行,王海榮還有幸成為二青會的火炬傳遞手。在他看來,作為呂梁的一名火炬手,這是他一生最大的榮耀。作為致富帶頭人,他將發揮新型農民典范,帶領更多的農民脫貧致富,向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