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洋
在中車永濟電機有限公司,張峰杰可算是“藍領一哥”。20歲,一畢業的他成為永濟電機公司的一名模具鉗工;30歲,“十年磨一劍”,他成為永濟電機公司首個“全國狀元”;37歲,他作為永濟電機公司的第一人,榮獲“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如今,46歲的他,已經有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和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
工作中一絲不茍地張峰杰
“要做就做到最好”,這是張峰杰始終如一的人生態度。2019年11月29日,記者見到了這位享譽全國的永濟電機一線工人奮斗史上的拓荒者、領跑者、擎旗者,他的成功故事影響和帶動了更多的藍領燃起筑夢、追夢和圓夢的希望。
1993年,張峰杰帶著總分第一的畢業成績,順利成為永濟電機的一員。工作之初他就給自己定下鐵規矩:“不管是誰,只要比我強,哪怕只是一點點,我都要向他學習。”他把身邊有一技之長的人都當成自己的老師,虛心請教。張峰杰所在的工模具分廠有位老鉗工技師,加工精度很高的模具總是由他組裝,這讓張峰杰很羨慕。為此,他經常默默地蹲在老師傅旁邊看他工作,細心揣摩他的一招一式,有時一蹲就是好幾個小時。業余時間,張峰杰還把自己“困”在家里,反復翻看《機械工人切削手冊》《鉗工技術試題庫》等有關書籍,并對書中的技術操作要點認真琢磨、研究。
長期“蹲”和“困”的磨練,使張峰杰的技能很快得到同行們的認可。一次,張峰杰和同事們一塊干一批模具活,工件是圓錐形狀,尾部有一個M8的螺孔。同事干活時,是把砂布平鋪在臺面上,用手抓住工件打磨。張峰杰卻是拿起工件仔細觀察后,把M8的螺桿擰進螺孔里,然后夾到臺鉆上,開動鉆床后再用砂布把旋轉的工件拋光,既省時又省力,還保證了產品質量。他創造的這一簡單又快捷的方法,日后成了師傅們經常對青工進行教育的活教材。
張峰杰和同事討論生產難題
張峰杰向班組員工示范模具組裝方法
在工作中,張峰杰還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天的“兩個五分鐘”:早上醒來用五分鐘安排一下當天的工作,今天要完成什么任務,該怎么做,為什么要這樣做,還有沒有更好的方法;晚上,用五分鐘將當天的難題總結一下。對于沒有解決的難題,分析是什么原因,應該怎樣解決。
日積累月的好習慣,讓張峰杰的付出得到了回報。首屆全國職業技能大賽吸引了全國上百萬職工參賽,張峰杰在決賽中將鉗工必用的48種工具運用自如,他制作的六方組合體,公差、光潔度、24個不同翻轉角度的配合間隙以“近乎完美”征服了所有評委,一舉奪冠。
從全國大賽載譽歸來,張峰杰并沒有沉醉在榮譽的光環里。他常常用“全國狀元”鞭策自己,“別人會干的我必須會干,別人不會干的我也要會干?!币源俗鳛樾拍?,他不斷挑戰自我。
張峰杰向徒弟傳授技藝
“一個人的本事再大,能力也是有限的,要實現企業持續快速發展,就必須讓企業團隊升級?!苯鼛啄陙?,張峰杰傾心打造這樣的“升級”團隊。2012年,永濟電機公司首批“金藍領工作室”掛牌成立,由張峰杰作為帶頭人的“鉗工金藍領工作室”就是其中之一。他的團隊緊緊圍繞“課題攻關、技術創新、技藝傳承”主旨,努力把工作室建設成為培養愛崗敬業、技術精湛的職工隊伍的課堂。
如今,張峰杰帶頭的工作室不僅是“山西省職工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和“勞動模范創新工作室”,也是山西省唯一一家獲雙“實訓基地”的單位。2014年,工作室獲得“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實訓基地”“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全國示范性勞模創新工作室”三項國家級榮譽。2015年2月,鉗工高技能人才專家團隊作為公司第一個技能專家團隊在該工作室成立。這是公司加強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
張峰杰不僅承擔公司培養后備技術工人的重任,還利用工作室這一平臺,廣泛開展技術交流,為相關單位無私傳授技藝,先后為山西省總工會干部學校、運城市龍翔高級技工學校、太原市慈善職業技術學院等培訓學生2000多人次,并被省總干校和職業技術學院聘為“客座教授”。積極參加山西省總工會組織的“花開滿園、技術報國”義務宣講活動,先后赴10多家大型企業為1000多名在職職工進行技能培訓和勵志演講。多次為省市及省國防系統編制技能大賽技術文件并負責大賽裁判工作。
現在,張峰杰依然奮斗在一線,如今的他不僅對自己有嚴格的要求,更多的是在成就他人,先后培養出的人才相繼成為永濟電機的中流砥柱。這些年,張峰杰帶領團隊成員先后完成60多項創新成果, 20余項課題攻關,13項“三改進”成果,2項國家發明專利,創造經濟價值4000余萬元。而未來,這個成績還將不斷疊加,創造更大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