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修例風波中被暴徒當街刺向心口,卻依然對“港獨”大聲說“不”的何君堯律師,也作為嘉賓來到活動現場。對他來說,“中國人”這三個字有著特別的分量。演講中,他以一個從業超過30年的香港法律人的身份,講述了自己愛國愛港的心路歷程。
1986年,我開始從事法律工作,到目前已有33年的時間。2011年,我當選香港律師會的會長。當時我只有33歲,感覺自己的修養、內涵還未達標,要為行業服務,好像有點不足夠。但我的哥哥鼓勵我說,人生就是每一天在學習,每一天在感受,每一天在進步,所以當機會來臨時,要面對,要做好。后來,我跟哥哥講,每當我們往前走一步,都不應該忘記我們曾經走過的路,每一個腳步都是自己的初心痕跡。
這些年來令我驕傲的是,我承擔著內地與香港法律交流的橋梁作用,也見證了內地法律的發展。內地法律的進步非常驚人,律師行業也在明顯改善著。
法律是一個國家的體現,是這個國家能否具有國際影響力、能否擁有國際地位的前提條件。一個國家要站起來,不只是靠經濟實力。好像一個巨人站起來的時候,不能只有一身肌肉,法制理念就像骨骼,支持整個身軀。我為中國感到驕傲,因為法律的進步說明,中國現在走的路不是虛構的,而是實實在在的,越走越快,越走越穩。
12歲的時候,我開始羨慕自己當律師的叔叔,他有風范,講話自信,受人尊重。但這份尊重不是來源于他衣著光鮮,而是因為他代表權威。權威在哪兒?權威在于法律,這是保證社會規范運作的規則。
2015年我正式走入政治舞臺,當時香港的政治環境非常亂,我想搞好香港的政治生態。我沒有任何的政黨背景,要做好事情,全部需要依靠法律的基礎。所以我一直敢說,要維護基本法的精神。
習主席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20周年大會上表示,澳門的“一國兩制”做得很到位。這一點我深有體會。反觀香港,反對派把“一國”的概念放在一旁,卻把“兩制”抬到宇宙那么高。
香港一直崇尚法治精神,我沒想到做自己分內事也會面對那么強烈的攻擊。但是我既然已經在這條路上面走,也沒有遺憾,一步一個腳印一直往前走就是了。
我今天來跟大家分享,也是重新鞏固一次我的初心。希望可以為香港、為祖國服務。我做的事情是一個中國香港人應該做的事,并沒有什么了不起。1997年香港回歸,到現在22年過去了,我只是堅持做好自己的本分,能驕傲地抬起頭來,認同自己中國人的身份。如果問我,我的初心是什么?很簡單,當一個堂堂正正的中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