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istachio

# 14億中國人的代表受表彰#
走過春夏,生活重歸平靜,但那些迎戰風暴的日子卻始終被人們銘記于心。9月8日,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向國家勛章和國家榮譽稱號獲得者頒授勛章獎章并發表重要講話。在抗擊疫情的嚴峻斗爭中,涌現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進典型和感人事跡,鐘南山、張伯禮、張定宇、陳薇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習近平總書記說,在這場同嚴重疫情的殊死較量中,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以敢于斗爭、敢于勝利的大無畏氣概,鑄就了生命至上、舉國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學、命運與共的偉大抗疫精神。
@那兔:從寒冬到金秋,14億中國人民都自覺投入抗擊疫情的戰爭中,致敬每一個平凡而偉大的抗疫戰士!
#光盤三十六計#
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縮影。為了鼓勵學生們愛惜糧食,不少學校想出了“光盤三十六計”。北京外國語大學附屬杭州橄欖樹學校的500名學生去農場體驗了“渾水摸魚”、“稻”夢空間;杭州市建設職業學校的同學們收到了大白菜和蔥,回家自己動手或在父母的輔助下做一道菜;杭州夏衍初級中學的學生們用畫筆、繩子等材料,進行光盤設計大賽,用多彩的光盤來宣傳“光盤”行動;湖南省懷化市宏宇中學推出了“浪費飯菜做題套餐”,“浪費一粒米,做一道選擇題;浪費一道菜,做一道大題”……“小米粒”里藏著“大民生”,今天你“光盤”了嗎?
@家里倔:前提是飯菜不能特別難吃。如果學校的飯菜很美味,剩菜剩飯自然就會減少吧!
#奶奶寫的少女日記#
“自從他闖入我的心靈,我每時每刻都在想念著他。他真是一塊石子,投入我死水一樣的心里,給我痛苦的、年輕人不應有的衰弱帶來了青春的活力……”前不久,一名微博網友將奶奶送給自己的成年禮物——一本寫于1971年的18歲少女日記——發到了網上。日記里寫滿了當年奶奶對爺爺的飽滿愛意,文字帶著年代的色彩、赤誠與浪漫,讓無數網友為之動容。“我想,今年奶奶把她18歲時的日記送給我,不僅讓我看見少女情懷總是詩,最重要的是,她在我18歲的這天,鄭重其事地教會我什么是愛。”
@ cedar:而我的18歲日記可能是:今天看到一個帥哥,想吃炒面居然沒開門,氣死我了,×××小說真好看,室友真是個煩人精,又想喝奶茶了。(小編:哈哈,胡適也是這么寫日記的。)
@小張:那時候人們表達愛情的方式給人熾熱、燦爛又羞澀的感覺。
#學我所愛#
湖南留守女孩兒鐘芳蓉度過了一個不平靜的夏天。她在高考中考出了文科676的高分。填報志愿時,鐘同學選擇報考北京大學考古專業,引發熱議。有網友評論:考古沒前途,如此高分報考冷門專業實屬浪費。對此,鐘同學回應:“我覺得喜歡就夠了呀!”隨后,各地博物館、考古機構和考古工作者紛紛發聲支持,為她送上“考古豪華大禮包”。敦煌研究院名譽院長樊錦詩給鐘同學送去口述自傳,并寫信鼓勵她:“堅守自己的理想,靜下心來好好念書。”學我所愛是了不起的選擇。鐘同學用有主見的靈魂給汲汲營營者上了一課:熱愛才是人一生的財富。
@單調:半個考古圈給鐘同學送來賀禮,不但羨煞旁人,還狠狠打了那些以自己的標準定義所謂“前途”的人的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