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Netflix拍劇版《三體》”與“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上映”的話題接連上微博熱搜。《三體》版權方三體宇宙和游族集團與Netflix共同宣布,將聯合開發制作《三體》英文系列劇集。不少網友對此比較抗拒,展開了一番關于能否拍出原著精神的爭論。此前,迪士尼宣布改編真人電影《花木蘭》時,也遭到質疑。《花木蘭》上映后,口碑、評分并不理想。
你怎么看待外國制作中國故事?你認為由他國展示我國文化合適嗎?
@劉煜哲:我想起有人說過:《三體》是中國的IP,就算毀也要毀在中國人手上!
@ alsn爅:如很多媒體所言,西方當然會選擇植入他們的價值觀,這難免與內容本身沖突。目前,將這些作品授權西方的原因估計還是特效。我覺得這些作品是中國的文化結晶,當然該由中國人賦予其內外的品質。
@祝凌昀:我覺得很好啊,在文化多元化的今天,某一種文明不可能獨立存在于世界上。用外國的文化、精神和技術來展示中國故事,雖說是二次創作,但也可能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鮑佳怡:早在2018年,英國的BBC就播出過一個節目——《中國人物》,該節目的撰稿人米特教授表示要為英國聽眾上一堂中國歷史課。所以,我覺得由他國展示我國文化并非壞事,至少證明了中國故事走出了中國,被世界認可。
@ KloudZ:《三體》的主題是強調全人類在宇宙中的渺小,不是中國人,不是美國人,而是全人類。所以為什么要糾結是不是中國人來拍呢?只要能還原原著,體現原著精髓,拍得好看就行!
@月息子衿:《花木蘭》上映后,人物的妝容和土樓被不少人吐槽。《木蘭辭》里有“當窗理云鬢,對鏡貼花黃”的描述,當時確實流行這種妝容。不過電影確實有一些小bug,比如南方的土樓跑到了北方,要不然是不能做到“旦辭黃河去,暮至黑山頭”的(當然,高鐵除外哈)。而且,聽著英文原音還是蠻尷尬的。
@書生:現在很多影視作品,無論國內外,大多追逐流行。觀眾喜歡什么,制片人就決定拍什么,很少有尊重原著、力求還原作者初衷的作品了,目的就是賺錢,這是最令人唏噓的一點。
@汪夢怡:“花木蘭”在中國是巾幗不讓須眉的代名詞,擁有諸多美好品質。但電影里的花木蘭與文言文中的花木蘭有一定的偏差。我還是更希望中國土生土長的花木蘭能被全世界認可,這不僅是一種文化自信,更代表中國在世界的影響力與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