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薇
我們的小山村,地處偏遠的浙西南,村里住著十幾戶人家,門前有片片水田,高高低低地坐落在丘陵上。
2012年之前,在我們這里,村村隔著彎彎繞繞的沙石路,人們步行將近半小時的路程,才能從這村走到那村,在樸實的鄉(xiāng)音里聚會,在紅白喜事中談論舊事。而去往并不遙遠的相對繁榮的小鎮(zhèn),則需要兩小時的步行時間。年幼時,我也曾走過險峻狹窄的沙石路。如今給我留下的最深刻的記憶,無非是幾乎垂直的陡坡之下,那些嶙峋的石頭與那條深廣的大河,以及我扶在巖壁上顫抖的雙手,光是回憶都帶著一分兇險。
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轟隆隆的機器挖掘聲給大地帶來了一絲震顫,隨著山壁被挖深挖平,巖層不斷剝落,黃蠟蠟的沙石路逐漸延伸成玉石般美麗的帶子——平整,光滑,均勻而結(jié)實。
或許就是從這條水泥路開始,我的生活慢慢延展開來。
一開始是家里逐漸變多的零食糖果,是家門口的鳴笛聲伴隨著警惕的狗叫聲。后來,各村之間的拜訪與探望不再是件費時費力的事情,即使是走路,腳步也變得輕快許多。一時間,這條玉石帶承載了大家無數(shù)的贊美與感慨。
再后來,玉石帶將我送去了鎮(zhèn)上的學校。那幾年的假期,我總是依托它的便利來來回回地穿梭在故鄉(xiāng)與學校之間,在路上做著小姑娘的五彩斑斕的夢。隨著我年齡的增長,它又送我漸行漸遠,去往更遙遠的、更繁華的地方,讓我體悟?qū)W習更妙的境界。
這條漸漸磨損的玉石帶,也載著叔叔阿姨們的夢。他們的夢,是一車車運回來的磚瓦,是送上山頂建養(yǎng)殖場的機器,是哼哼唧唧的小豬仔與它們的飼料;他們的夢,是擴建精修的漁排,是改進的養(yǎng)魚技術(shù),是外地來釣魚的游客;他們的夢,是更省力的勞作方式,是更加豐富的作物,是送往家家戶戶營養(yǎng)綠色的一盤盤菜。這條不是寶貝,卻更像寶貝的水泥路,總是在山間守候著,送他們遠行,迎他們歸來。
然而在當今,離開山村才是人們走的更尋常的路。玉石帶送走了一個個精壯能干的年輕人,他們在外生存,汲取更多的資源,讓自己變得更優(yōu)秀,又重新反哺這個山村、這條路。
每個山村都有這樣一條玉石帶,每個山村都有這么些勤勞的年輕人,每個山村都有遠去求學的青年與兒童。當所有玉石帶與柏油路拼接在一起,當年輕人在這個時代相遇競爭,當學子沉浸在共同的漢字文化當中,這個時代,這個國家,就理應被稱為整體。
浙江勇立潮頭,精明務實的浙江兒女在脫貧的戰(zhàn)斗中,獻出了堅定的力量。我們的國家團結(jié)一心,大家齊頭并進,你幫我扶,運用各種互聯(lián)網(wǎng)與現(xiàn)代物流技術(shù),全力沖刺,迎接這場脫貧攻堅戰(zhàn)的勝利,讓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成功落實,讓幸福不只落在自家,落在“浙”里,更落在中國千家萬戶的門前,落在每個人的心里。
指導老師:周俊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