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見緩慢腳步聲
一個必定要出現的人——
你擁有一樹雜果
憂郁且甜蜜
在我們相遇之前
與自己僵持的夜里
我們永夜創作著彼此
(或許也曾互相閱讀)
不相遇是極端的美
相遇則預言著裂紋的開端
但便是幾次死而復生,我相信
沒有一片樹葉遮擋著愛情
很久以后你必定出現
一個橫亙于瀕死的聲音
在病榻上書寫墓志銘,而巧合之下
我讀見你的奄奄一息
我看見你的耳朵
稠密的云,隔著陰翳的
眼孔不再閃躲。我相信
沒有一片樹葉遮擋著愛情
你,當我的死去照耀著你的死
當我的眼睛被那樹葉永遠蒙蔽
在流失雨水的干涸中,你我枯老
燃燒對方的磷火前行
你是必定要出現的人,即便
明天的出現已失去意義
薦詩丨 流馬
“你擁有一樹雜果/憂郁且甜蜜”,把必定會出現的那個人比喻為一棵野生果樹,未經人工的修剪和培育,是非常新鮮的比喻。詩歌一起筆就讓人充滿期待。
在一場必然會出現的愛情來臨之前,詩人在“與自己僵持的夜里”,永夜“創作著彼此”,并且相信等到相遇那刻,必定就是最想要見到的“創作”后的樣子。不得不說,“與自己僵持”非常準確地傳達著某種不妥協的期待。
詩人也知道“不相遇是極端的美”,而一旦相遇便預言著裂紋的開端,但就算如此,仍然相信愛的輪回,猶如死而復生,是沒有什么可以阻擋的,哪怕是一片樹葉。緊接著,詩人繼續深入,探討著假如愛與死同時降臨又會如何。詩人的結論是:就算明天的來臨已經失去意義,仍然可以彼此以死亡相互映照。
愛情和死亡,是詩歌永恒的主題,值得反復書寫,一代有一代的新鮮。這首詩,我懷疑詩人是從對某種植物的觀察中獲得充沛的靈感,提取出新鮮的語言。整首詩自帶一種年輕而決絕的力量,但并沒有因為某些“極致”的想象而失控(很多年輕詩人常有的失誤),反而在語言上達到一種難得的成熟、圓融和平衡,呈現出一種哀而不傷的美,保持著極致下的克制和從容。
這首詩選自香港《明報》“明藝”版的《城中詩》欄目。詩歌作者黃潤宇是一位來自香港的90后詩人。我們可能對香港詩歌,特別是新生代詩歌的閱讀經驗不多,這首詩倒是給了我們一個比較直觀具體的印象,但并不全面。香港的當代詩歌,也許正像詩中那必定會來到我們面前的人一樣,擁有一樹雜果,憂郁且甜蜜,并有待于我們共同的“閱讀”和“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