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形建
校門外的墻邊倚著一件寬大的風衣。
那是一個中年男子,頭發斑白,瘦削的身形隱在風衣中,蠟色的臉上有一雙鋒利的眼睛,眼神里蘊藏著一種膽怯心虛但又犀利的光芒。
那天是臨放假的前一天,家長陸續進校接寄宿的學生,到處都是長卷的被褥,碩大的行李箱,沉重的書包。陸續出入的人員開始稀疏,男子不時向校門口張望著,像是等待著什么。
我心中疑惑,這個人不進校接孩子,怎么在這里等著?孩子是走讀生嗎?既然等人為什么在這種不顯眼的地方?
這時,一個女孩背著繁重的物件走出校來,那男子眼神中出現了一絲光彩,他疾步跟上去,走路姿態卻略有奇怪之處。
“你怎么來了,媽媽呢 ?”
“她有事,我就來接你了。
女孩默默放下物件,我思忖:那男子應該是女孩的父親,竟然不進去幫女孩提東西,未免有點不近人情。
“我還要進去拿第二趟。”
“要我,那個……進去幫你嗎?
“不不不,上次就被同學背后議論了整整一個星期,我自己進去就行。”
那男子的眼神似乎柔軟了,不難看出,欲言又止中他只是無奈地皺眉。他站在校門口,腳下放著一堆東西,有一群學生走過,投來異樣的目光。男子看見只是故意側過身子,雙眼緊盯地面,又露出那種犀利的神情,眉宇間鎖住一道陰霾,若有所思。
我儼然是在看一場荒誕劇,完全不知所然,有點奇怪!
女孩又背著幾件行李出來了,男子吃力蹲下,一只手提起箱子,把幾件輕便的東西疊在箱子上,仍用那只手穿過包的帶子搭在肩上順勢一站起,所有東西都掛在他身子的右側。
我呆住了:他竟沒左臂,寬大的風衣隱藏住了他空蕩蕩的袖子。
我終于看到了,這是一個父親在愛與尊嚴之間的徘徊。
他努力張開殘缺的羽翼,小心翼翼地守護著女兒的自尊,就像單手托著一支細瘦的火苗撲閃不定的蠟燭,就像荷葉上不停傾斜著不讓滴落的一粒水珠。
結局固然令人感嘆,但透過表象卻可以看到一位父親最真實的情感。
看著那對父女走遠,我陷入了沉思。
點評
本文作者在人物描寫上頗有功力,寫活了一位父親“在愛與尊嚴之間的徘徊”。開篇便抓住了人物的靈魂——“眼神里蘊藏著一種膽怯心虛但又犀利的光芒”,在父親被女兒拒絕后,作者再一次詳細描寫了父親的眼神,情節前后呼應,構思縝密。同時本文開篇設疑,為什么父親不幫女兒搬行李,又將謎底保留到了結尾,敘述有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