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繁峙谷子科技小院聘請山西農業大學谷子產業化技術重點創新團隊原向陽教授為首席專家,以團隊研究成果為科技支撐,在繁峙縣海豐農牧場建設科技小院。農牧場主要業務集中于農業機械的引進、示范、農機服務以及農機具的改造與研制。近年來,與山西農業大學谷子團隊合作,已成功改制出谷子覆膜穴播機、谷子收割機等機具。現有中、大型拖拉機10多臺,玉米、谷子播種機、收割機,農機(具)設備和農用汽車等機械總動力達1200馬力,農業機械化作業綜合水平70%以上,達到國內先進水平。同時為周邊農戶提供農機作業服務,提高了當地的農業生產效率。農場種植的玉米、谷子、馬鈴薯、胡麻、小雜糧等達2600畝。

定襄谷子科技小院聘請山西農業大學谷子產業化技術重點創新團隊董淑琦副教授為首席專家,以團隊研究成果為科技支撐,在定襄縣治海雜谷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科技小院。合作社以小雜糧生產、加工、銷售、科技服務為主。近年來,谷子團隊與合作社聯合研究示范推廣張雜谷10號、張雜谷12號等抗旱、高產系列雜交谷子新品種,每年在定襄縣種植面積發展到3萬畝,輻射帶動農戶500多戶。與谷子團隊合作研究谷子聯合收獲技術,購買久保田等谷子聯合收割機。合作社積極探索“統一提供種子、統一提供肥料、統一技術培訓、統一連片種植、統一加工銷售”五統一運作模式,促進合作社有序高效運轉,實現合作社與社員共贏。

臨縣食用菌科技小院依托臨縣德宏農林牧科技開發有限公司創建,該公司承載運營于臨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園區2019年牽頭聯合臨縣21家食用菌企業、合作社成立了臨縣食用菌農業產業化聯合體,并在臨縣電子商務產業園區建設了2000平方米的食用菌標準化加工車間、600平方米冷藏庫,以及500平方米烘干車間。在首席專家孟俊龍教授的指導下,將全面推進臨縣香菇產業從品種選擇、菌種培育、栽培技術、分級精選、品牌宣傳、信息融合、產業聯盟等各個環節提檔升級,擴大“臨縣棗木香菇”的品牌影響力,進一步促進全縣香菇產業健康發展,助力臨縣脫貧攻堅、鄉村振興!

交口食用菌科技小院依托交口縣韋禾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創建,該公司為山西省農業產業化經營骨干龍頭企業、山西省產業扶貧龍頭企業,是呂梁市食用菌產業聯合會理事長單位,是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香菇產學研基地。公司占地485畝,建筑面積達10萬平方米,固定資產達2億元,建有香菇菌棒、菌種全自動生產線,高溫高壓滅菌器,液體菌種研發車間,凈化接種間及自動化接種生產線,智能恒溫發菌車間,全鋼架智能日光溫室及雙拱標準化出菇棚等。公司在首席專家常明昌教授的指導下,進行香菇優良品種選育、菌種生產、香菇菌棒生產和技術服務等,年生產菌種2500噸,香菇菌棒3000萬棒,輻射帶動交口、石樓、孝義、隰縣、永和等周邊地區貧困人口1000多戶。

嵐縣馬鈴薯科技小院依托山西康農薯業有限公司(嵐縣)創建,專家團隊由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的3名教授、4名副教授組成,2~3名碩士研究生在小院開展工作,溫銀元等3人被聘為呂梁市科技助力精準扶貧專家。主要圍繞嵐縣及呂梁馬鈴薯產業發展中的關鍵問題進行技術攻關、技術指導服務以及試驗示范,如馬鈴薯的脫毒快繁、微型薯的生產和種薯繁育、機械化栽培、病蟲草害的綜合防控、產量品質的肥水調控技術等。近年來,引進與試驗的15個馬鈴薯新品種豐富了當地馬鈴薯品種資源。脫毒微型薯生產中新基質椰糠代替蛭石,顯著提高微型薯的產量和質量,結薯率由每株2.8粒增加到5.4粒,年增產200~300萬粒。200畝有機馬鈴薯生產與示范平均畝產在1200~1500公斤,總產量約260噸,產值達100余萬元,實現利潤25萬余元,并建立了“(有機馬鈴薯-飼草玉米輪作)→肉羊養殖→有機肥生產”的循環農業模式。

晉祠水稻科技小院由山西農業大學農林文旅康團隊在指導晉祠大米品牌化建設中創建。2017年,農大團隊技術指導當地知名農特產品——晉祠大米的復種工作,圍繞農業產業提質增效和鄉村振興的需求,依據當地位于太原都市農業圈的區位特點,提出產業園、農園、公園相融合的“三園合一”的新農業之路,實現農田景觀化、公園化。為了實現“產業是支柱、文化是靈魂、旅游是推手”的目標,團隊成員和研究生隊伍入駐村莊,零距離與村民接觸,調研晉祠大米的歷史淵源、栽培方法等,2019年建設完成花塔稻田公園,以此為核心示范區,輻射帶動周邊3300畝水稻產區。在技術服務過程中,為增加晉祠大米線上線下流量,研究生隊伍挖掘晉祠深厚的文化故事制作稻田畫。引進稻田生態混養模式,既實現了水稻的增產增收,又豐富了稻田公園的體驗性。科技小院的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山西洪洞小麥綠色高產試驗示范基地于2016年由山西農業大學小麥研究團隊與洪洞縣農業農村局、洪洞縣廣鑫農機專業合作社、硒康樂有限公司合作在洪洞縣馬三村、逍洞村建成,2020年掛牌“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擁有小麥標準化生產示范基地3000余畝、農業機械300臺件,其中大小型拖拉機110臺、聯合收割機10臺,配套機具撒肥機、播種機、還田機等200臺件,大型高桿作物噴藥機2臺,遙控無人噴藥機1臺。研究團隊以“小麥綠色高質量發展、功能農業規范化生產”為核心開展科技研究。經過多年試驗示范,集成了適宜于黃土高原灌區生產的寬幅條播因蘗監控施肥栽培技術、富硒鋅小麥定向栽培技術等模式,并大面積推廣應用。分別于2017、2019年刷新了山西省小麥單產記錄,分別為711.5公斤/畝和731.7公斤/畝。開展了功能農業關鍵技術研究,研發了功能食品50余種,推動了洪洞縣功能農業發展。

山西柳林紅棗科技小院位于柳林縣高家溝鄉高家溝村。在中國農技協的指導下,由山西省科協、山西農業大學、呂梁市科協、柳林縣科協,依托柳林振興農業聯合有限公司創建,是政府、科研團隊、企業與棗農緊密結合的一種新模式,于2020年9月29日正式掛牌成立。是全省成立的首批科技小院,山西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所專家和研究生進駐紅棗科技小院,開展紅棗新品種、新技術研發,跟蹤剖析紅棗產業關鍵環節,查找紅棗管護、加工、銷售中存在的問題,以零距離對接、零時差指導、零門檻服務、零費用培訓,為農戶和企業提供技術服務和科技培訓。紅棗科技小院的成立,將為柳林縣紅棗產業可持續發展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是集科技創新、技術服務、農村科學普及和人才培養“四位一體”的服務“三農”和鄉村振興的新模式。柳林紅棗科技小院力爭在三年內培訓1500名優秀棗農,研育紅棗新品種3~5個,研發新產品10個,振興柳林紅棗產業。

中國農技協山西萬榮中農樂蘋果科技小院位于萬榮縣高村鄉閆景村,占地500余畝,科技小院配備辦公、培訓、基地等場地與設備。業務涵蓋北方果品產業的品種研發、基地建設、技術托管、質量體系追溯、電商平臺銷售、果品精深加工等“全產業鏈”服務。山西科技小院科技專家團隊由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郝燕燕為首的果樹專家組成,自2020年成立科技小院以來,團隊先后派駐研究生5人,每人入駐3~5個月。團隊針對傳統果區品種更新易出現的系列問題,協助中農樂集團在萬榮縣高村鄉閆景村基地,進行了新優蘋果品種及脫毒抗重茬砧木品種的評價與篩選,并開展了矮砧脫毒苗木繁育試驗示范,為確定適宜萬榮縣乃至全市、全省發展的果樹新品種、新砧木、新技術、新模式,及蘋果產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了科技支撐。

山西聞喜旱地小麥試驗示范基地于2009年由山西農業大學旱作小麥研究團隊與聞喜縣農業農村局、聞喜縣翔垣暢農機專業合作社合作在聞喜縣后宮鄉上院村建成,2020年掛牌“科技小院”。科技小院擁有試驗示范田2600余畝,農業機械480臺件、配套機具350臺件、遙控無人噴藥機2臺,擁有辦公場所100平方米左右,可容納25~30人的食宿。研究團隊以“旱作小麥蓄水保墑增產技術研究”為核心開展科學研究,近年來形成了旱地小麥輪耕蓄水技術、探墑溝播節水省肥生產技術、有機替代化肥技術等,集成了適宜于黃土高原旱地生產的蓄水保墑探墑溝播監控施肥栽培技術體系,并在黃土高原大面積推廣應用。期間,獲批國家級、省級科研項目40余項,獲批專利10余項,制定標準3項,獲山西省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

壽陽玉米科技小院聘請山西農業大學農學院王創云研究員為首席專家,以團隊研究成果為科技支撐,在壽陽縣嘉禾農業科技有限公司建設科技小院。玉米科技小院主要致力于發展有機旱作農業生產性托管服務,打造全國一流的集約化、機械化、現代化農業技術服務模式,擁有美國凱斯210馬力拖拉機、意大利馬斯奇奧深松犁、意大利馬斯奇奧動力驅動耙、意大利馬斯奇奧翻轉犁、意大利馬斯奇奧8行精密播種機、意大利馬斯奇奧8行高地隙施肥機、3WPZ-1300高地隙噴藥機等國際一流農業機械,實現了良種良法相配套,農機農藝相融合,給現代農業插上了科技的翅膀。科技小院已種植玉米20200畝,實現了無地膜覆蓋種植、測土施肥、無倒伏、高密植,實現平均畝產噸糧田,創造了山西旱作玉米最高產。

中陽食用菌科技小院依托山西騰宇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創建,該公司總占地1200余畝,擁有先進的工廠化菌袋生產能力,包括裝袋生產系統、高壓滅菌系統、凈化冷卻系統、液體制種系統、無菌接種系統、恒溫發菌庫等,至今已投資近億元,達到日產24萬袋,形成年產5000萬袋的山西省最大的黑木耳現代化菌棒生產基地。公司是山西農業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木耳產學研基地,在首席專家常明昌教授的指導下,進行優良品種選育、菌種研發生產、栽培工藝優化研究、優質菌包生產和技術服務等,實現了地栽、棚栽木耳高產新技術,探索出黃土高原代料夏栽木耳新模式。公司立足呂梁,輻射山西乃至華北地區,可惠及貧困人口達1萬余戶,為鞏固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實現山西“特、優”農業高質量轉型發展提供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