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價格PK仍是整個行業內的“顯規則”
在我們以為“價格戰”早已不是智能手機叢林法則的今天,價格PK仍然是整個行業內的“顯規則”盡管如今的價格戰相比以往已經有所升級
當高達1.8萬元的5G手機還在讓人記憶猶新時,中國用戶熟悉的價格戰已悄然打起。從2019年年初鋪天蓋地的宣傳5G,到年中各家不斷推出5G系列手機,再到年底5G手機價格一家更比一家低……企業用嫻熟的市場動作,演繹了3G、4G手機曾經走過的路。
《中國品牌》記者發現,2019年6月6日,5G商用牌照才正式發放,11月份正式推出5G商用套餐,但截至11月底份,我國5G手機出貨量已經達到了835.5萬部,可見大家對5G手機的接受程度還是比較高的。與此同時,更讓人們驚喜的是:5G手機的價格也從最初的18000元、7999、4999元、3799元降到如今的1999元,5G手機價格劃出了一道向下的曲線。
2019年11月26日,當華為旗下榮耀V30將新款5G手機的價格鎖定在3000元檔位時,10天后,12月10日,小米旗下紅米更“接地氣”的發布了售價1999元的5G手機,一舉將5G手機的起步門檻拉到了2000元以下。看到友軍掀起了“高性價比戰”,vivo也緊急跟進,在“雙12”大促中,將新品5G手機進行5折購的活動,價格也突破了2000元的底線。對此,中泰證券指出,可觀的價格降幅,有望助5G手機啟動窗口期。


此前,小米創始人雷軍曾說道:“5G技術剛剛開始,研發成本巨高無比,想要5G手機賣到4G手機的價格,是完全不可能,除非是巨額虧損,但巨額虧損不是長期的生意。”但如今這些頭部品牌接連推出的“接近成本”的5G手機是在做賠本的買賣嗎?
目前電商平臺在售的5G手機價格咬得非常緊,相同配置的手機價位只有1元之差。例如:vivo iQOO Pro 5G版本售價為3798元,而小米9 Pro 5G則為3799元。有行業專家告訴《中國品牌》記者:“這種價格戰的背后,反映的是行業地位之爭。誰能搶先5G終端,在5G時代就能擁有了更有利的位置?!?/p>
剛升任小米中國區總裁的盧偉冰前不久放出了一句口號,生死看待,不服就干。他提到,自己眼里只有一個對手就是榮耀?!拔曳浅S行判腒30會全面碾壓友商的V30,這個產品一定是兩個品牌之間的拐點,這場仗打完之后,我們就會形成碾壓之勢?!?/p>
這一番話徹底激怒了榮耀,榮耀營銷經理發回擊到:“某友商真是越來越下三濫,品牌越來越LOW,如果是吐槽大會,我的評價是‘中低端營銷’?!?/p>
時間跳轉至2011年,當時橫空出世的小米手機成為了智能手機初期的攪局者,同樣1999元的價格令其成為了高性價比手機的代名詞,也令整個智能手機市場在未來數年內身處“價格戰”旋渦。
如今,一樣的“價格戰”之火蔓延至了5G初期,而動不動就“diss”友商成為了國產智能手機圈的常態。
上述專家對《中國品牌》記者表示:“其實,價格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利潤低。從研發生產的角度來看,這樣的價格根本無法保證利潤率,長此以往,行業的健康發展勢必受到威脅,其自身品牌也將受到影響。”
在我們以為“價格戰”早已不是智能手機叢林法則的今天,價格PK仍然是整個行業內的“顯規則”,盡管如今的價格戰相比以往已經有所升級。
資深消費電子行業分析師梁振鵬表示,現在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甚至全球手機市場的增速已經開始大幅下滑,手機市場開始從大盤式增長階段轉向侵蝕式增長階段,也就是說,手機企業要想實現自身市場份額的增長,就必須掠奪競爭對手的份額,在此情況下,過去的價格戰變得不再現實。
以太網的發明人鮑勃·麥特卡爾夫曾被問什么是互聯網時代的下一個殺手級應用。他的答案就是:“永遠在線”,即“隨時、隨地、隨意”的聯上互聯網,達到溝通無所不在、信息無所不在的境地。
如今我們的生活確實如他所說,無論是衣食住行,還是娛樂消費都是在網上完成的,甚至就連公司內部的管理都是通過微信、釘釘這樣的移動互聯網工具完成的。但有中國電信上海公司技術專家表示,5G時代的殺手級的應用目前還沒有出現。
客觀來說,眼下發布的5G手機談不上成熟,更多是一個噱頭。但對于市場來說,誰能收割第一波用戶心智,把自己打造成標桿,似乎就能搶到先機,甚至翻盤。
事實上,三星、華為、小米、OPPO、vivo 等主流玩家都各出其招,要么自主研發,要么借用產業鏈的力量,已經推出了多款可商用的 5G 智能手機。在這些動作的背后,與智能手機廠商關系最為密切的 5G 基帶市場也是風云再起,高通、三星、華為、聯發科也是動作頻頻——就連對 5G 不動聲色的蘋果,也在默默地通過在 5G 基帶方面的兩手布局來保證自己按時推出 5G 版 iPhone。這也意味著,未來的市場競爭將進一步激化。
OPPO副總裁、全球銷售總裁吳強表示,全球智能手機市場下滑,對手機廠商來說充滿著未知和挑戰。“從目前勢頭來看,主要看誰犯得錯誤更少,特別是致命性的錯誤,如果犯錯了就會一落千丈?!?/p>
《中國品牌》記者采訪了多位手機廠商人士。大家均認為,5G將是行業格局的一個新的分水嶺,這也是提前打響價格戰的原因所在?!暗?,隨著價格的到位,背后的問題也顯露出來:財報顯示,頭部廠家業績出現下滑、NSASA的5G組網還有爭議、切實改變生活的5G應用還沒有出現等等。”一位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成本、功耗、商業價值等諸多問題還需要進一步待解。這些在考驗著終端廠商的能力同時,也預示著目前5G終端的復雜度,并不是簡單的降價就能打開市場的。
例如,目前大部分5G手機網速可達500Mbps。行業人士都清楚,手機上網速率除硬件本身之外,主要和網絡基站數量、覆蓋范圍、用戶密度有關,這個速率并非日后5G網絡的真正速率。“5G的發展需要一個過程。就像4G到現在的規模,中國經歷了六、七年的時間,5G將來覆蓋到像4G這樣的規模,也需要七、八年時間?!敝袊こ淘涸菏苦w賀銓說。
“性價比”對于國產手機品牌來說非常重要,小米、榮耀等手機品牌,都是憑借“性價比”獲得了較好的市場份額;只是“性價比”的產品策略如果一直做下去,那么手機品牌的產品溢價水平將大大降低。
近日,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透露:華為手機2019年全球出貨量將在2.3億部左右。這個數字完成了此前定下的全年目標,并遠超過蘋果的全年銷量。但在利潤上,華為利潤卻不到蘋果利潤的一半。
知名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 Research發布的數據顯示: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手機整體利潤同比下降11%至120億美元。蘋果占據了全球手機行業66%的利潤和32%的手機總收入,蘋果擁有忠實的高端用戶群,這也是蘋果仍能以其競爭對手所羨慕的利潤水平運營的原因之一;三星排在手機行業利潤榜的第二位,占整個手機行業利潤的17%;華為在利潤榜排名第三達到了12%。

任正非曾經說過,“華為是世界上最窮的科技公司,一部手機只掙30塊錢算什么高科技?!庇捎诖罅抠Y金投入技術研發,公司成本過高。盡管憑借多年的技術積累,華為手機已經在高端市場占據一席之地,不過在上游產業鏈以及軟件系統方面,國產手機與蘋果、三星的差距依舊明顯。公開資料顯示,華為已經要求華為手機業務尤其是電商手機產品,不再強調銷售額,而要以利潤說話。
一個好的品牌可以帶來溢價,而且這個溢價帶來的利潤是很高的,蘋果多年來,從電腦到音樂播放器,通過其時尚的設計和優質的產品已經獲得了極大的品牌力度。尤其是廣大女性用戶更是把蘋果捧起來了,即使價格貴也紛紛買單,所以直到現在,包括蘋果手機在內的所有產品都會比其它廠商貴很多。
任何品牌都會有降價的策略存在,目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挽回住損失的銷量。可對于手機品牌來說,降價這個口子一開,就很難止住。而給企業帶來的后果便是難以逆轉的品牌價值的損失。
最近一段時間以來,家電市場的價格戰從彩電、空調到冰箱一輪又一輪擴散。這些動作背后,雖然存在大企業清場洗牌的戰略意圖,卻是更讓眾多中小家電廠商產生了一系列的焦慮、恐慌和不安。特別是“沒有最低、只有更低”的節奏,也讓市場上的眾多消費者們產生了持幣待購等心理,最終引發了市場的亂象、亂局迭加。

業內人士對國產品牌執著“性價比”的行為給與了相當的關注,他們點評道:“品牌的垮掉,要么是產品的問題,要么是營銷的問題。但凡了解我國制造業技術的人們都會知道,我們的產品技術其實并不弱,那么這種質好價廉的原因,究其根本是營銷策略出了問題。”
2000元左右的5G手機遠比蘋果手機動輒5、6千的4G手機便宜很多,如果未來在性能和價格方面超越蘋果,國產手機終將會迎來一個新的局面。當然,在做出這一結論之前,很多人都會繼續觀望。畢竟在沒有大規模商用的狀態下,大眾心里并沒有,自然不會去貿然當這個嘗鮮者。
2019年初,OPPO和vivo紛紛針對國內推出了另一個獨立子品牌。此前,小米也做了類似的事情,成立了獨立品牌紅米Redmi。
事實上,雙品牌戰略始于華為。2013年12月,榮耀品牌正式獨立,從此華為+榮耀的雙品牌聯盟正式成立,如今主打高端旗艦的華為憑借著P和Mate系列等經典產品成為了繼三星和蘋果之后的又一國際大廠,而以年輕時尚為核心的榮耀同樣成為了國產智能手機的領頭羊。
“主品牌+子品牌”的雙品牌策略,究竟能不能成為5G時代手機行業競爭的一大趨勢?
“曾經紅米的定位只是便宜走量,這顯然不是長遠之計。品牌定位清晰明確、差異互補性強、以及保證品質等因素是華為+榮耀成功的關鍵,如今的小米+Redmi也步入正軌”,一位業內分析人士表示。
各大廠商紛紛推出子品牌,主要目的在于進一步發掘市場潛力,打破沉寂的市場格局。然而經歷了過去一年時間的發展,如今的手機市場已經進入到了存量市場,不僅市場競爭更加劇烈,品牌集中度也進一步上升,想要取得更大發展可以說是難之又難。
在這樣的市場背景下,加碼雙品牌戰略,不僅意味著更多的資源消耗,同時也對企業實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如果手機廠商不能很好地掌控雙品牌的設計、研發、市場推廣等資源投入,很有可能會因此將自己拖入到雙線作戰的泥沼。
在快消行業中,日化巨頭寶潔光洗發水就列出了飄柔、海飛絲、潘婷3個品牌,其目的就是為了盡可能多的占領超市貨架,獲得更多的品牌曝光,填充用戶的記憶。汽車行業中,大眾集團除了主品牌大眾外,還有分別針對不同細分市場的奧迪、保時捷、賓利、蘭博基尼、斯柯達、西亞特等11個品牌,如此長的品牌矩陣和品牌布局,保證了大眾集團在任何細分市場都有聲音,都能保持強勁的競爭力。
但在手機行業,雙品牌策略的成功案例還是比較有限。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國內各品牌受限于品牌創立伊始的“人設”,很難在其他細分市場有所建樹。例如,小米一直為“性價比”代言、產品總是固定在一個價格區間內,一旦超出范圍的機型通常被邊緣化。

“國內手機廠商輪番使用的雙品牌策略,看似聲勢浩大,但最終結果都淹沒在手機市場的浩瀚煙海中,被用戶熟知的仍舊是那幾個頭部品牌。借著蘋果打盹期間,現在確實是進入5000元以上高端市場不錯的時機,但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源和成熟的管理機制,那么雙品牌策略將容易陷入雙線作戰的泥塘。”一位行業媒體人表示,“當智能手機市場萎靡不振,對手之間的赤膊之爭難以避免。各廠商只能通過補齊自己的短板,并不斷挖掘新的機會,從頭至尾武裝自己,才能做好迎戰的準備”。然而,目前智能手機市場同質化問題依舊存在,“你有我有全都有”的現象仍然比比皆是。
“曾經的價格戰只是為了降價而降價,品控相比現在要差,而且同質化嚴重,當初真的只要便宜就夠了。如今價格便宜還有屏幕好、拍照好、設計好等等,消費者對于手機的要求越來越高了”,另一位業內分析人士表示。
快評
企業向上的命門是什么?
手機市場云波詭譎,從高端的華為 Mate 30 Pro、小米9Pro,到中端的OPPO K5,vivo iQOO Pro 5G,再到入門級市場的Redmi k30、榮耀V30,各階段的立體化競爭已全面開啟。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錤指出,“國內手機市場總體上還是一個價格敏感的市場,價格下調起到的作用非常明顯?!?/p>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低價策略對于手機品牌的價值還有待商榷。對華為、小米等一線品牌而言,低價是一柄雙刃劍,盡管其有助于提升銷量,但另一方面,這可能在無形中損害他們的高端品牌形象,進而導致果粉忠誠度的下降。
在世界品牌實驗室編制的《2018年世界品牌500強》中,耐克排名第八,位居服裝服飾品類第一名。
以耐克為代表的運動品牌不但將球鞋變成了一種時尚,甚至還將球鞋消費變成了一種經濟現象。耐克球鞋不只可以穿在腳上,還可以收藏、倒賣和升值,用當前的流行語來形容球鞋經濟可謂:“老年人炒股,中年人炒幣,青年人炒鞋”。
盡管市場上對于炒鞋經濟的看法褒貶不一,但從商業的角度來看,這是市場對一個品牌的巨大認可。通過不斷地創新和營銷,耐克成為了最具品牌溢價能力的消費品牌。
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中,品牌溢價體現出了品牌的自身價值,是品牌建設的成果體現。當然構成品牌價值包含了諸多要素,例如:品牌知名度、感知質量、品牌聯想、品牌美譽度和忠誠度等,它們都會影響到消費者對品牌的溢價感知。
耐克的產品創新思路、營銷思路、企業經營思路等都值得消費品牌學習。品牌驅動下的發展戰略,是每個企業都應持續堅持的核心。戰略很多時候敗給競爭對手,不是因為產品的價格和質量,而是品牌價值和傳遞的信息不夠。
消費是促進我國經濟增長的最大驅動力,多年來一直保持飛速增長,然而從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經濟復蘇多年,在對創業十分友好的市場環境下,我國仍然沒有出現國民級的消費品牌。中國企業不只要反思自身的問題,聚焦用戶價值,更要在世界范圍內向這些偉大的品牌學習。
目前的中國手機市場,競爭已經變得越來越激烈,想在這塊手機蛋糕上分一塊是一件很艱難的事。當前,三星、蘋果等國際品牌擁有較高的品牌溢價能力,使得同等配置的手機,價格可能高出30%。
5G手機帶來的機遇對企業而言也是挑戰所在。企業必須讓自身變得強大,才能在競爭中利于不敗之地。加大品牌建設,增加品牌溢價能力,這是國產廠商一個共同的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