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

從零售行業來看,數字化改造、精品化運營,使得國內快消領域乃至整個零售市場,迎來新一輪的賽跑和洗牌
近年來線上流量見頂,線下成為了競爭焦點。而快消作為線上線下高頻率、高粘性的核心消費品類,成為巨頭們搶灘的藍海。誰抓住了高粘性消費,誰就抓住了用戶。從零售行業來看,數字化改造、精品化運營,似乎已成為快消零售業不可缺少的一環。騰訊牽手沃爾瑪、步步高,阿里巴巴收購大潤發超過38%股權及華聯超市,蘇寧收購家樂福加快布局快消品類,越來越多的入局者開始關注快消零售行業固有的邏輯,供應鏈、成本與效率、精細化運營等,這使得國內快消領域乃至整個零售市場,迎來新一輪的賽跑和洗牌。
近兩年,互聯網領軍公司對線下實體商業的頻頻接觸,正促使線上線下零售商業界限越來越模糊。日前,收購家樂福中國,蘇寧在鎖定國內優質大型綜合超市資源的同時,還將加速推進大快消品類擴展與專業化、精細化運營,為旗下多種業態融合創新帶來全新探索。
2018年,騰訊先后與步步高、沃爾瑪中國等公司結成深度戰略合作;2017年11月,阿里巴巴則投入約28.8億美元,收購了大潤發母公司36.16%股權,此前還參股或合作了聯華超市等多家零售企業。因為三者在快消領域的布局模式不同。
騰訊在快消零售布局的關鍵詞是“連接”,其最強的是“人連接人”的社交所帶來的流量,騰訊做零售,最核心的目的也是希望將流量賦能給零售商,以實現流量在線下場景的變現。
阿里在快消零售布局的關鍵詞是“改造”,即用新零售的方式改造傳統零售商,然后將其納入到阿里經濟體中,為整個經濟體貢獻力量。
蘇寧的布局,和騰訊、阿里都不同,其關鍵詞是“融合”。不僅包括外部的融合,如收購家樂福中國;也包括內部的融合,如蘇寧超市、蘇鮮生、蘇寧小店等之間的融合。這種融合,比起騰訊的“連接”和阿里的“改造”更加深入。于內,這種融合構建起一個整合的強大供應鏈;于外,建立起線上線下打通、空軍和陸軍協同的全場景聯合部隊,為用戶帶來無縫覆蓋、體驗統一的服務。
更重要的是,阿里、騰訊、蘇寧自身在零售行業有著巨大優勢,尤其是在線上與線下融合方面更是業界獨一無二的實踐者和引領者,這是其他競爭者所無法比擬的。一位業內人士表示,線上與線下的融合是零售進化的必然,但也充滿重重挑戰,阿里、騰訊該踩的坑、該補的課一個都不會少,而蘇寧因為在這方面已經摸爬滾打多年,已經有了先發優勢。
除此之外,三家互聯網巨頭還在自己的體系內培養新勢力。7月1日,阿里旗下盒馬鮮生全新業態Pick’n Go便利店全國首家門店在上海開業。實際上,盒馬鮮生曾在2017年末,就開始嘗試便利店模式,并開出 f2便利店,主打生鮮、餐飲,自營為主。與此同時,蘇寧完成對旗下蘇寧小店的業務剝離,獨立發展的蘇寧小店將成為蘇寧大快消的第二戰場。
不過,三家互聯網巨頭涉足零售的過程,并不是一路順風順水。有分析認為,由于阿里巴巴自身業務涉及零售,在與零售企業的合作中會顯得過于強勢,不論是核心供應鏈還是用戶消費數據,阿里巴巴都有著極強的掌控欲。這樣的改造策略引來一部分零售商的不滿。有著“零售西南王”之稱的步步高集團曾就新零售項目與阿里展開18個月的合作洽談,但以失敗告終。
另一方面,騰訊的智慧零售思路,也遭到傳統零售江湖的抵制。大潤發新零售COO袁彬就曾對騰訊智慧零售提出過異議。他說,“阿里和盒馬現在是鋪好了高速公路,大潤發直接跑就好。反過來,其他平臺是給你瀝青水泥,叫你自己鋪路,這怎么走得快?”袁彬表示,在他看來,單純提供工具并不能讓傳統零售效率得到提升。
興業證券投資顧問徐勝紅認為,未來三家的競爭,不僅要看資本的實力,更要看需求整合,以及技術應用等多個層面的競爭。效率和體驗將成為未來快消零售競爭的一個關鍵點,未來誰能在這些方向上進行突破,誰就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經過幾年的發展,新零售已經被大眾越來越廣泛地接受,而且很多傳統快消企業投入其中進行嘗試。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遇到很多瓶頸,但是越來越多的入局者開始關注快消零售行業固有的邏輯,供應鏈、成本與效率、精細化運營、場景價值打造、購物體驗痛點等。
互聯網時代,我國傳統快消零售業受到電商重創,而鄰國日本的傳統零售業,在火爆的電商市場面前卻毫無怯意。以無印良品為例,雖然沒有logo、廣告、代言人、復雜的顏色與樣式,業績卻依舊一飛沖天。在無印良品案例背后,看到了一個快消零售企業對待零售的態度,那就是追求商品本質和便利性,深度挖掘用戶需求,重視消費者意見。
除了無印良品,還有一些把細節做到極致的零售公司,如日本的便利店“7-11”、百貨公司等,他們都是零售業業內標桿。正是因為向顧客提供精致的服務和優質的商品,才造就了日本零售業的輝煌。這對中國零售行業發展有著巨大指導意義。
近年來,接受過高等教育、追求自我提升的80后和90后,逐漸成為社會的中流砥柱。不迷戀logo,更在意質量以及相應的性價比,對于高質量的商品和服務,他們愿意為之付出一定的溢價,基于消費者對市場的需求,網易嚴選、米家有品、淘寶心選、京東京造等精選電商模式紛紛橫空出世。
這些精品電商的成功,正是讓零售業回歸本質,注重商品品質,根據消費者需求打造個性化產品,以數字化和數據驅動來實現成本控制和效益增長。以精品電商為代表的新零售就是要打通線上線下用戶數據,深入制造端,用數字化改造的方式提高工廠規模化生產效能,讓消費者可以在最快的時間內獲得所需商品,既提升用戶體驗,同時節約商品流轉成本。
新零售的變革正在從需求端逐步延伸到供給端,未來無論是線上線下數字化融合,還是對傳統營銷模式的改造,不管哪種模式,都不能脫離零售業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