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中海石油煉化有限責任公司,北京100029)
站在煉化行業新的高質量發展歷史拐點,如何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經濟效益是煉化企業發展中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要攻克這一課題首先要從源頭的物資采購進行嚴格的把控。采取有效的物資計劃管理,細化物資采購各個環節,把物資計劃管理作為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第一道防線,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煉化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物資計劃管理是物資正常供應的重要保障,是推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用標準化的方式來制定計劃可以使得各部門的需求得到整合,可以進行集中采購、批量采購,并且需求計劃標準化可以更好的向供應商描述物資,大數目的采購可以降低采購價格,把價格中的水分給擠壓出來[1],為煉化企業降本增效提供幫助。
物資計劃管理能夠對物資實現全面統籌,在充分掌握庫存情況下,提出合理計劃,規避盲目計劃造成的物資積壓,避免更多的資金投入到存貨中,最大限度地減少物資浪費,降低企業運營成本,防范運營風險。
在長期的物資供應管理模式下,企業物資計劃管理意識薄弱,很難實現系統性采購計劃,從而影響物資采購計劃質量。加強物資計劃管理,可以增強物資計劃各部門各環節間相互聯系、相互配合,加強對計劃全過程的管控和監督,使物資計劃由被動向主動轉變,由點向面轉變,確保計劃的準確性、及時性。
現今煉化企業物資采購大都采用集中采購形式,工作分工越來越細化,過程越來越嚴密。如何讓各個采購環節和各部門間的工作形成良好的相互銜接,既圍繞整體目標,又各行其是,相互協調,就必須要有一個嚴密的物資采購計劃。計劃的準確性關系到物資采購工作的質量與效率,且直接影響到企業的成本效益。因此,物資計劃管理人員要提高對物資計劃管理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提升物資計劃管理的意識,加強企業各部門之間的溝通與協作,提升物資計劃的覆蓋率與準確度,通過物資計劃管理有效地壓縮企業運營成本,降低庫存風險,避免企業遭受經濟損失。
健全物資計劃管理機制,不斷提高物資計劃管理能力和水平,有效應對煉化企業種類繁雜的采購需求,有序開展物資采購工作,切實做好物資保障服務。首先要建立明確清晰的物資計劃管理制度,明確計劃管理職責、計劃編制要求、計劃申報要求及流程、計劃審批內容及權限、計劃管理執行情況考核標準等。保障物資計劃管理的有序化、規范化,最大程度的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其次,建立科學系統的計劃追蹤監督機制。在計劃前實施追蹤監督機制,深入了解物資現有庫存狀況、需求量、采購頻次、市場行情等,保障計劃的前瞻性、精準性,降低兩金壓降風險,最大限度地減少物資浪費,降低企業運營成本。在計劃過程中實施追蹤機制,應建立物資檔案,詳細記錄物質的型號、價格、用量、采購時間等,以便采購人員能夠根據企業的實際物資應用情況總結物資消耗規律,在規律的指導下,能夠有效提升物資采購效率與采購質量[2]。在計劃后實施追蹤機制,督促物資及時到位,確保計劃有效落實,保障計劃的可控性、執行性,避免物資采購滯后;對比物資計劃量與實際使用量,分析計劃管理中存在的不足,及時總結經驗教訓,促進計劃管理的不斷自我革新、自我完善。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和信息化意識的增強,煉化企業采用了信息化平臺對采購、生產、銷售、財務、供應商管理、合同管理等各個環節,進行有效計劃、控制和反饋。計劃申報需在信息平臺經過三個系統和多級審批方能進入招標環節。各級審核部門無修改權限,一條計劃往往在多級審批中被反復退回和修改,計劃申報難度加大[3]。優化系統功能,改進計劃審批環節不足,可大幅度提升計劃效率。
升級系統功能,優化系統信息共享程度,使計劃申報、供應商管理、合同管理等信息能夠在不同層次、不同部門間實現信息的交流共用,從而提升資源的利用率,避免信息采集和管理重復浪費。
加強信息平臺各系統間的數據交換平臺建設,實現相關數據的帶入功能,減少重復性錄入工作。
優化系統配置,加強系統安全防御功能,避免信息泄露或毀損等,保障信息平臺安全、高效地運行。
高效的物資采購計劃管理,是保證物資有效使用的關鍵環節,且直接關系到企業的成本效益,這就對物資計劃管理人員提出了更嚴格的要求。圍繞企業物資計劃管理總體要求及目標,進一步加強物資計劃管理人員在物資計劃管理制度、采購管理制度、ERP 系統實際操作能力等專業領域內的培訓,不斷拓展專業知識的寬度及深度。加強市場分析能力,數據分析能力,提高物資需求預判能力。加強與業務人員之間的溝通交流,及時了解物資需求情況,關注市場動態,提高計劃的前瞻性,準確性和及時性。此外計劃人員還要加強對產品質量標準和產品特殊性了解和學習,編制計劃時做到資料有據可查,有據可依[4]。
供應商是物資采購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加強供應商管理,獲取更多的優質、低價、高效、便捷的服務和物資,可有效平衡企業利益與運行成本間的關系。通過對供應商資質、財務狀況、信譽、服務能力等方面考察,實施長期、短期或臨時供貨關系,確保物資供應質量以及在一定時間內的穩定供應。加強與供應商之間的交流溝通,及時掌握物資信息,規避市場風險。
建立供應商資料庫,并加強在庫供應商信息的共享機制,提高在供應商的利用率,可加強企業與供應商之間的聯系,促進共同責任感,確保物資穩定供應,保障物資質量有效控制,減小物資供應環節的不確定性,通過雙贏降低物資成本,提升利潤空間。
為了應對企業因突然增加的市場需求以及非計劃性的采購等原因引起的物資供應,避免因時間緊、任務重、物資短缺等原因引起的損失,保障物資供應的及時有序,企業應建立應急采購管理辦法或應急預案,明確應急采購的概念、適用情形、管理形式、管理程序,供應商選定方法以及審批流程等,為應急采購提供詳細依據,確保應急采購妥善處置,規范應急采購行為,為高標準完成好應急采購提供可靠保證。
合同管理是物資計劃管理的重要環節。合同是企業獲取利益的保障,同時也是產生糾紛的根源。為了防范合同風險,保障企業健康持續穩定的發展,就必須加強合同管理。一是增強物資計劃鏈上全體人員的合同風險防范意識,增強合同風險防范能力,以免掉入合同陷阱,給企業造成難以挽回的損失。二是嚴把合同的審批關、簽訂關、管理關、履約關,并加強對合同的全程監管,避免產生爭議或出現糾紛的現象或隱患等。加強合同管理意識,保證物資計劃管理順利進行,為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轉化物資計劃管理認識,提升計劃管理能力水平,促進物質計劃工作中各部門各環節的全面協調配合,實現計劃管理工作高效落實,最大限度壓縮企業運營成本,提升利潤升值空間,在新時代背景下實現煉化企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