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宏達(河北省廊坊市生態環境局,河北 廊坊065000)
在黨與國家倡導的創建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型社會以及推動循環經濟快速發展的戰略方針,為廊坊這樣的中等城市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廊坊市在工業化與城市化發展的分岔路口,不充足的人均自然資源以及尚未解決的環境質量狀況,都讓這個城市面臨著時代的挑戰。廊坊市根據習近平總書記的指導要求,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貢獻一份力量。
循環經濟概念在20 世紀60 年代由美國經濟學家K·鮑爾丁提出,20世紀末期由德國和日本最早通過制定法律、實施計劃加以實踐。關于循環經濟的內涵,雖然還沒有形成一個滿足于所有人觀念的定論,但對于中國人民來說,已經對從資源至產品再到再生資源這一循環經濟體制有了深刻的了解,并默契的達成了相同的觀念思想,實現積極循環的戰略目標,就要滿足于生態經濟,其解釋為經濟的活動要以生態規律及經濟規律為基礎,切實實現企業、能量及其信息的合理連接,最終呈現處實時共享狀態。
在我國目前的發展形勢下,已經將循環經濟劃分為重點的積極發展模式,隨著思路與目標的愈發清晰,內容的不斷深化,側重點的逐步完善,這使得經濟發展的進程趨于平穩前進狀態,而國家也深刻意識到循環經濟對于一個國家的意義,由此不斷地出臺了多種有關生態環境地法律法規,并且提出形式多樣的優惠政策,以此為刺激點來調動企業節約資源、重復利用的生產積極性,多方面的舉措都為我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污染物的排放減少更能體現循環經濟的意義,在一定的程度上,循環經濟的實現就是使生態環境得以受到保護的有效途徑,循環經濟的產生使整個國家都擁有了保持持續發展狀態的新思路。在傳統的工業廢料處理手段中,末端治理法被廣泛地使用,但這是一個并無巨大效率、效果的措施,目前并不被看好。但與它形成鮮明對比的清潔生產則對生產的過程實行恰當把控,將資源充分利用從而達到降低污染物排放的目的,這也正符合企業層面的循環經濟發展模式。但是對于清潔生產與循環經濟來說,二者具有實質性的差別切不可以混為一談,主要的不同來源于三點,一是對于企業來說更適應于清潔生產模式,而循環經濟就顯得籠統、龐大,是對資源以及能量實行合理配置,二是清潔生產關注于生產過程中避免污染的產生,而循環經濟則是從生產前到生產后都切實把握最理想的資源使用情況;三是清潔生產偏向于技術類,而經濟循環更依靠社會活動。
為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我市實行重要舉措,在三方面將循環經濟理念運用其中,其一是加強企業清潔生產意識;其二是合理創建生態工業園區;其三是全面建成循環類社會,以此來實現循環經濟的目標。
根據《河北省加快推進清潔生產的實施意見》,結合實際我市制發了《廊坊市促進清潔生產的實施意見》,明確工作指導思想、目標任務和政策措施。多次邀請國內知名專家進行專題講座和指導,在建材、醫藥的產生等領域認真挑選59家企業,將清潔生產的理念付諸于行動。在不斷改變、不斷創新的基礎上,使清潔的能源以及材料配合高質量的技術及設備,全方面提高生產的效率,以最大限度充分利用資源,避免環境污染。
目前,我市的廊坊經濟技術開發區已經創建為國家級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燕郊經濟技術開發區、霸州市經濟開發區、香河安平開發區、永清燃氣工業園等的創建工作已積極開展。此外,我市生態農業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但如使綠色生態產業長久活躍于人們的視野,就要設立不同級別的生態試點,充分利用農作物秸桿制沼氣、做飼料,綜合利用率逐年提高。
從2003 年開始,我市就在全市域建立并運行了ISO14001環境管理體系,并一直保持至今。2005年建成ISO14000國家示范區,通過持續開展創建環境友好企業、綠色機關、綠色學校、綠色社區、綠色醫院、綠色飯店、自然保護區、煙塵控制區、噪聲達標區、生態示范村(鎮、縣)、環境優美城鎮等,提高了公眾的環境意識,引導綠色生活和消費方式,通過在生活領域使用綠色產品、開展生活垃圾分類等,實現整個社會資源利用率最大化,廢物排放量最小化,為建設循環型社會奠定了基礎。
只拘泥與現在,沒有長遠發展的戰略思想,這是國家不能高效發展循環經濟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刻了解循環經濟的內涵及意義已經迫在眉睫,而探尋循環積極發展新途徑也已經成為了當務之急。
因為所處的環境不佳以及所具備的專業知識不足,使得我市并沒有高效的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這正是因為沒有長遠的戰略性目標,缺乏指引、領導的能力,才導致了循環經濟發展困難。加快循環經濟的發展,以改善資源統籌以及生態保護的現狀,是目前要及時解決的問題。
盡管已經出臺了多種有關循環經濟的法律法規,但這并不代表能夠順利依照規則去展開策略。目前,我國所設立的循環發展規定還不夠完善,思路也比較模糊,無法正常的將此法律法規實行下去。
目前我國已經深刻理解了循環經濟建設的重要意義,也深度摸索了實現循環經濟的具體策略,但想法走在前面,身體卻無動于衷。循環經濟發展所涉及的科學技術及手段還不能跟上步伐,大多數的企業有心無力,沒有專業的技術能力為支撐,來實現資源利用率的提升,更沒有合理的途徑去接收關于此技術的相關信息,這極大程度上導致了循環經濟發展的停滯。
為了全方面的實現循環經濟,必須將中國工業化以及城市化的特征相融合,以明確的思想方向以及合理的行動模式來解決資源利用及環境問題,這不僅與每個人的生活狀態以及模式息息相關,更是國家極力想要完成的愿望,摸索處高效策略來推動循環經濟的發展。
引導經濟結構的戰略性調整。應全力推動國土空間綜合規劃工作的開展,將每一處空間,每一寸土地都發揮出存在的重要價值,依靠循環經濟的理念,切實發揮區域的合理發展,依據資源財富以及經濟構建特征,來實現循環經濟的有效把控。
發展循環經濟,必須發揮政府的作用。應逐步建立起有利于循環經濟發展的體制和政策環境。政府應對一些發展循環經濟必需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進行直接投資或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支持。政府起表率作用,將循環經濟和資源節約的指標納入約束性考核指標,要求各級政府必須執行。
將循環經濟的技術開發納入中長期科技計劃,摸索出高效、合理、符合循環經濟規則的技術,構建良好的技術支撐體系,以此加快循環經濟的發展。
建設有效的循環經濟示范點,可以加強企業清潔生產的模式。目前狀況之下,清潔生產示范點的開展,生態工業示范園的建造,以我市(縣)的區域作為試點進行深度的研究,可以切實推進循環經濟的發展。
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實現循環經濟高效發展,是建設我國小康社會,實現“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必由之路。政府的研究指導與合理帶領,是實現循環經濟高效發展的關鍵因素,應切實創建改變和完善循環經濟建設的政策及規章制度,扶持一些重大項目的開展,為促使循環經濟的更快發展做出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