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建峰(昆山阿喀斯檢測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江蘇 昆山215300)
在現階段的社會生產及工業生產活動中,化工產品所占有的比重正在逐漸上升,化工企業的生產優勢正在逐步擴大。但要實現企業穩定發展、工人平安回家的生產目標,相關企業應將“安全生產、安全管理”八個大字提上日程。在化工企業的生產活動中,安全不僅僅意味著“沒有危險”的穩定,更包含著“預防風險”的防范。
化工企業的生產活動直接受到設計方案的支配,作為化工企業參與生產活動的基礎保障,提升設計活動的安全系數、做好安全監管工作,對于維持后續生產活動的穩定開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價值。但在當前的化工企業建設活動中,部分設計方案的施行并不符合安全生產規范,其設計方案中依然存在著施工工藝不合理、設計指數不達標等問題。高風險的設計方案將直接對后期的生產活動造成影響,巨大的設計偏差將會嚴重影響設計質量及施工效率,如果在車間生產、材料運輸等環節出現設計問題,將極有可能造成巨大的財產損失及人員傷亡問題。化工企業應嚴抓設計安全問題,保障生產設計方案的科學有效,提升設計方案的應用價值。在設計人員給出設計目標之后,應對相關方案進行評估,做好原材料、填充素材、廢棄材料的處理工作,通過對方案、施工、環境的嚴格控制,解決化工企業設計環節存在的安全問題。
機械設備是化工企業開展生產活動的硬件保障,積極解決機械設備的應用問題,做好設備調用、維修、更換工作,對于安全生產、安全管理等活動有著十分明顯的影響。但在當前的化工生產活動中,大部分化工企業并沒有建立完備的機械設備檢測制度,機械設備長期施工、高損耗施工等問題依舊存在[1]。部分精密型儀器在失靈、受損之后沒有及時更換,聲音異常、數據報備錯誤、基本功能不正常等問題依舊存在,在這種情況下,化工生產建設問題完全依靠工人的生產經驗解決,不規范的生產活動將造成更大的安全隱患。一些化工企業沒有建立完備的員工技能培訓制度,僅僅采取“一帶一”、“師帶生”的方式開展設備技能教學活動,缺乏管理及維修經驗的新工人無法確定機械設備是否存在故障,對已經出現的故障不能進行排查維修,隨著化工生產活動的逐步深入,一旦設備的某個零件“罷工”,勢必對化工企業的生產活動造成更大的負面影響。
規范操作是保障化工企業相關員工人身安全的重要保障,但部分員工依然沒有牢記“安全”二字,隨意施工、胡亂操作、肆意破壞操作順序等問題依然時有發生。一些化工企業沒有建立完備的安全監管制度,有關員工酒后上崗、藥后上崗的現象依然沒有杜絕,在無法理清操作順序的情況下,其對自身、對他人造成傷害的可能性直線上升。部分化工生產人員沒有明確掌握操作流程,填料、出料等活動缺乏規范性,管理意識的淡薄必將使相關生產人員付出沉重的代價,在化工企業生產活動中,因操作不規范而造成的毀容、肢體傷殘等問題無法根除。
部分化工企業在開展生產活動的過程中依然遵循“利益至上”的生產原則,對于安全問題置之不顧,其缺乏可行的風險評估方案,也沒有制定針對突發事件的處理措施,在近乎空白的安全管理理念下,其出現安全管理問題的可能性將會伴隨生產活動而逐步上升。
化工企業應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依靠宣傳教育、規章制度對相關活動進行嚴格約束,將安全問題扼殺于搖籃之中。化工企業管理人員應建立綜合素質過硬的安全管理隊伍,從安全細節、安全布局等角度入手,積極處理安全問題,做好安全防護制度。安全管理團隊應落實“事無巨細”的管理理念,針對設備的運行狀態、工作人員的技能水平開展不定期的安全檢查工作,對于已經或即將出現安全隱患的,應立即叫停相關生產活動,對安全問題進行全面排查,確保消除安全隱患之后才能繼續開展生產活動。化工生產單位應定期要求安全管理專家、教育專家來訪,針對企業的安全生產管理漏洞進行排查,并定期開展安全教育活動,培養一線員工的安全意識。
生產設施的服務質量直接影響到化工企業的安全建設活動的,化工企業應建立完備的設備檢修機制,全面落實設備檢修、維護、使用等工作,通過科學的管理制度延長生產設備的服務周期,落實安全管理活動。
化工企業應積極培養設備使用人員的維修技能,或組件專業的施工設備養護團隊,做好施工設備的使用、維修、保養等工作,針對不同的設備落實不同的維修養護方案。對于卡車、吊車、叉車等大型室外作業設備,相關建設人員應在每個工期之后對其運行狀態進行檢查,著重排查輪胎、扭矩、軸承等重點磨損部位,對于已經出現安全問題的零件應及時更換[2]。專業維修人員要根據生產活動指定維修周期,以一個月或一季度為維修間隙,做好大型施工設備的養護、大修工作。對于已經超出使用年限的大型設備,應及時對其進行報廢處理,堅決杜絕僥幸心理。對于溫控裝置、監測裝置等精密設備,其排查周期應適當縮短,排查強度應適當提升,相關設備檢測人員除檢查精密設備的運行狀態外,更要檢查設備的工作效率、基礎能耗等問題,在休假期間,應對設備的內部結構進行重點排查,及時處理線路老化、線板剝落等施工隱患,做好防范維修工作。
化工企業應利用嚴格的制度對生產人員的相關活動進行嚴格約束,在要求其做到“不越雷池一步”的同時培養其安全意識,檢舉揭發生產活動中的危險行為。
化工生產單位應建立完備的安全管理制度,從上崗安全、生產安全兩大角度入手,全面消除安全隱患,提升生產人員及管理人員的安全意識。在上崗安全管理活動中,化工企業應對安全活動范圍與危險行為進行標注,要求相關人員做到“兩要、三不要”:要做好防護措施再上崗,要嚴格按照安全生產規范上崗,不要酒后、藥后上崗[3],不要超時在崗,不要隨意使用其他單位的生產設備。化工企業管理人員可對一線生產人員進行分組,根據生產活動將其編為不同的生產小組,并選定小組長,要求其承擔安全管理責任。在明確建立責任機制之后,相關生產活動能夠杜絕包庇、縱容等負面行為,提高安全生產等級。化工企業應對相關從業人員進行技能教育,要求其積極掌握安全生產的相關要求,并根據企業安全生產管理制度開展安全管理考試,對于考試成績不合格的,一律不允許上崗。管理制度中應包含舉報機制,化工企業應積極發揮全體員工的監督價值,要求其及時檢舉不安全、不規范、不科學的生產活動,在消除安全隱患的同時,為相關生產活動提供建設保障。
化工企業想要在當前的市場活動中占據一席之地,就必須積極加強內部建設,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努力創造穩定、和諧的生產環境。安全管理工作的相關要求比較復雜,化工企業應針對設備、人員、制度三大角度制定管理方針,全面解決已出現的安全問題,消除死角與隱患,提升安全管理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