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洪龍 李長鼎(. 臨沂科技職業學院,山東 臨沂76000;. 臨沂市生產力促進中心,山東 臨沂76000)
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是保證民生的關鍵,但傳統農業對環境破壞較大,造成土壤板結、地下水污染等環境問題的出現。隨著我國對環境保護的不斷重視,加之農業技術的不斷提升,我國農業發展也更加注重農業資源和環境的保護。其中土肥管理技術是農業發展中的一項關鍵技術,有效開展此項技術的應用,不僅能夠給我國農業帶來較好的經濟效益,同時也能夠有效的保護資源環境。對此本研究從資源環境保護型農業角度出發,對土肥技術的有效應用開展討論,以有效促動我國農業的可持續性發展。
我國各地區的土壤結構、性質和自然環境均具有較大差別,一些地區的土壤比較貧瘠,農業工作人員多采用施加肥料的方式以有效改善土壤的養分含量,從而保證種植作物的生長[1]。但一些化肥的應用對于土壤資源環境會造成較大的破壞,從而不利于農業資源環境的有效保護。而土肥管理技術的一個重要的出發點就是進行環境的保護,其通過為農作物提供相應的液態肥料,選用一些食用級液態肥,降低施加過程中對土壤環境的破壞,在保證種植作物生長基礎上,保護土壤資源環境。
土壤鹽堿化是當前我國農業發展過程中存在的一個主要的不良影響因素,其中在相應沿海地區尤為嚴重,因此有效預防此土壤鹽堿化的影響對于實現農業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以及我國農業發展均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大量應用化肥等是造成土地鹽堿化的重要原因,在進行農業管理當中,如果有效采用土肥管理技術,可以測定土壤養分含量以及性質,選擇合適的土肥技術進行應用,在保證植物生長同時,可以有效改善土壤性質,可以預防土地鹽堿化的發生[2]。
傳統農業模式存在土地的過度應用情況,嚴重影響我國資源保護型農業的推進和發展。而土肥管理技術當中的側土配方施肥技術能夠根據種植情況進行合理的施肥,從而能夠有效的降低傳統模式對于土地的不良影響,讓土地的利用更加合理。并且農業種植過程中還可以通過有機肥的優先增施促進農業生產,實現農業垃圾的無害化處理,有助于推動資源環境保護型農業的實現。
傳統農業發展當中對土地過度開墾,導致很多土地中養分流失嚴重,難以滿足一些農作物的生長,造成農作物產品的質量和產量下降。因此在后續的農業生產當中需要對土地養分情況加強管理,保證土壤質量。其中施肥是當前增加土壤營養的主要方式,但傳統的施肥方式憑借農業工作者的工作經驗進行,缺乏合理性和有效性,導致施肥造成土壤資源污染的發生[3]。土肥管理技術可以依據農作物養分的需求,現有土地養分情況制定合理的農業管理方案,避免不合理施肥對土地資源的污染。
土肥管理技術當中一個重要的方面是土壤養分的管理,土肥表面比較疏松,由氣、液、固三部分組成,能夠提供作物生長中所需要的水分、養分和熱量等,是作物生長至關重要的一個條件。在土壤養分管理當中,應考慮土肥提供養分對土壤的保護作用,以及對病蟲害的預防作用。并且在土壤養分管理當中應依據所種植植物對養分需求情況,針對植物的生長需要,選擇一些富含相應養分的肥料,以有效保證種植作物生長過程中的養分消耗。
土壤是種植作物生長的最重要的方面,而土肥管理技術的一個重要環節就是對土壤進行優化,其目的是通過土壤優化以有效促進土肥發揮其效果,提升種植作物的質量和產量。對土壤優化的前提是有效了解土壤的特點,然后選擇合適的介質進行土壤性狀的改善。如針對pH 在酸性范圍的土壤,可以采用石灰和有機肥的應用以對土壤性狀進行改善,從而保證土壤利于種植作物的生長。并且在農業種植過程中,農業工作者需要對一季種植作物對土壤當中有機質的消耗情況進行充分認識,然后根據有機質的消耗進行有機肥的施加,從而保證土壤有機質的平衡。另外,也可以通過種植肥菜、肥飼兼用的植物,以有效推動農業的合理化。
土壤肥料測定技術是土肥管理技術當中的一個重要應用技術,通過應用相應的實驗方法測定生產土地當中的含肥量,以及農作物生長所需要的肥料量,依據測定結果進行施肥,從而有效保證肥料供給和消耗之間的平衡,保證農作物有效生長的前提下,降低過度施肥對環境的破壞。并且通過此項技術的應用,還可以為有機肥的合理施加提供依據,通過有機肥的應用,降低一些化工肥料的添加,從而降低種植作物中一些有害物質的含量,促進資源環保型農業的發展。
秸稈還田是土肥管理技術當中的一個重要應用技術,其對于推動資源環境保護型農業發展起到積極的作用。在農作物收貨期間可以利用秸稈粉碎設備將農作物的秸稈粉碎并播撒在土地當中,這樣秸稈當中存留的一些養分,以及秸稈腐爛期間產生的一些養分如氮磷鉀等能夠補充土壤流失的養分,為農作物生長提供一定程度的營養。并且這種方式還能夠一定程度改善土壤的環境,促進土壤當中微生物的生長繁殖,從而有效改善土壤的質量。并且這種方式下,還田之后的秸稈能夠一定程度降低土壤中水分的流失,增加土壤的疏松性,從而提升土壤的通風性能和保水性能,改變病蟲害有機環境,降低病蟲害的生長繁殖速度,從而降低其對農作物生長的影響。
綠肥種植也是土肥管理技術當中一個重要應用技術,通過綠肥種植可以有效獲得相應的肥料作物,然后將這些肥料作物通過碾壓、堆置等方式處理后,將其回撒到土壤當中,可以有效補充土壤的養分,從而滿足后續農作物的生長需求。這種技術能夠有效實現土壤養分的平衡,其中當前可以用于種植的綠肥作物主要包含豆科植物,此類植物具有良好的固氮作用,從而能夠有效提升土壤當中氮肥量,從而降低農業生產當中農用化肥的添加量,緩解對土壤環境的破壞。
對于已經存在土壤板結等不良情況的土地,可以采用土肥管理技術當中的無環境負荷型施肥技術,以有效保證種植作物生長中所需要的養分供給,減少種植中的用肥量,進而降低對土壤造成損害,保證土地可持續利用。如在進行一些酸性土壤pH的調節過程中,可以通過播撒石灰的方式進行調節,代替利用肥料調節的方式,盡可能避免對土壤資源的不良影響,促進資源環境保護型農業的發展。
通過上文論述我們可以了解到,資源環境保護型農業當中應用土肥管理技術利于土壤資源環境保護,防止土地鹽堿化,推進保護型農業發展,以及促進土壤養分管理,因此加強土肥管理技術應用對于資源環境保護型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土肥管理技術的要點包含加強土壤養分管理和土壤優化兩個方面,在具體應用當中應從這兩個方向出發,并結合實際土壤情況,選擇合適的土肥管理技術,其中可應用具體技術包含測定土壤肥料,秸稈還田,綠肥種植和無環境負荷型施肥等。應有效分析土壤特點,測定土壤肥力,依據土壤情況選擇合理的土肥管理技術,以有效降低對土地資源的損害,提高土地資源可持續利用,促進資源環境保護型農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