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興羽(蘭州城市供水(集團)有限公司水質中心,甘肅 蘭州 730060)
為提升檢測實驗室的質量,在具體工作中應該建立完善的管理體系,明確質量管理的任務,做好策劃管理工作,強化質量的改進,在質量管理體系的幫助下提升檢測實驗室的日常工作質量,促使有關檢測工作的有效執行和開展。
當前,我國在檢測實驗室領域中的質量管理工作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如若只重視開展理論研究工作,不能采用有效措施管理和約束,將會引發嚴重的質量隱患和工作不足。尤其近年來人們對產品提出的質量要求、性能要求等都很高,只有在實驗室中出具可靠性較高、可信度良好的檢測數據信息,才能滿足社會的需求。而建立有關的質量管理體系,就可以在日常的檢測實驗室管理期間嚴格控制每個環節的工作質量,及時發現各個工作環節、各項工作部分中存有的質量問題,通過專業性與針對性的質量管控方式嚴格開展檢測實驗室的質量監督工作、分析工作、控制工作等,使得檢測工作和國家有關標準要求相符。從我國的檢測實驗室發展情況而言,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還能使得每項檢測工作都能向著標準化方向、規范化方向、制度化方向發展,提升服務質量和服務能力的同時,增強自身的競爭能力。
為提升檢測實驗室的各個工序、各個流程的質量,應著重建立相關的質量管理體系,為日常的質量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和保障。建立體系的措施為:
目前很多部門與人員尚未準確掌握和理解質量管理體系的概念內容、方法手段等,尚未掌握豐富性的體系建立經驗,如果沒有做好策劃工作與研究工作,很容易導致體系內容不完全、不健全,缺乏一定的約束力與可行性。所以在建立體系之前應該完善策劃的內容與方案,各部門人員都應全面掌握和學習有關質量管理體系的概念、知識與手段等,按照國際化的標準編制有關的體系決策方案,完善管理模式,創建優化性的工作體系,促使質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化執行。與此同時,在決策規劃的環節中,還應著重將質量管理體系作為主要的部分,完善其中的內容,嚴格執行質量管理的崗位工作,為執行質量管控任務提供幫助[1]。
由于不同的檢測實驗室中的工作程序、狀況等存在差異性,體系模式也存在不同,此情況下就必須要結合實驗室本身的情況創建針對性的體系模式。首先,體系模式之內應該明確有關的服務對象和服務任務,將日常檢測工作作為主要部分,將校準作為核心工作,致力于為社會提供專業化的檢測服務,有效執行科研分析的相關工作。通常情況下,對于科研分析來講,檢測實驗室中應該確保結果有著一定的精確度與準確性,兼顧著提高社會滿意度來管理質量,這樣才能有效增強服務效果與競爭能力。其次,應適度性的設定工作目標,按照實驗室之內的人才情況、資金情況與資源情況等,編制與實驗室本身規模相互適應的質量管理體系,針對性設定目標的情況下,不可以出現目標過高或是過低的現象,以此完善其中的模式內容。最后,在實踐操作的過程中完善有關質量方針體系與目標體系,調查研究實驗室的情況,掌握實驗室的既有質量狀況,明確檢測結果是否可以符合標準,通過有關的體系開展組織結構管理工作與人力資源管理工作。
在此期間應該注意,質量體系必須要符合國際化的標準,完善其中的各種要素,健全有利于管理和控制質量的制度和體系,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要求、權限要求等,統一質量管控的標準,確保檢測實驗室在落實質量管理體系期間可以促使實驗室各項工作質量的高效性管理控制[2]。
在建立質量體系期間應該完善其中的質量保障機制與控制機制,首先,在質量保障方面主要就是保證檢測質量符合標準規范,在體系之內按照運行實證的情況制定計劃方案,完善質量保證的基礎內容和前提保障內容,使得體系的建立更加完善、更為有效。其次,在質量控制機制方面還需著重排除其中的不良因素,明確諸多的質量控制要求、標準、規范,遵循全面性的控制原則,嚴格控制檢測實驗室工作質量的同時為客戶提供良好的服務。
上述提出了建立檢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建議,為提升整體運行效果,在體系運行期間也應強化管控力度,保證體系的良好運作和應用,從根本上杜絕有質量缺陷和不足。
檢測實驗室在自身工作中應強化對不合格體系項目的管理,完善其中的控制程序,一旦發現有不合格的項目,必須要嚴格性與有效性的管理。體系運行期間應該設置不合格項目的識別模式,收集客戶的申訴信息、實驗室內部的質量管理信息等,整合諸多的內容識別不合格項目,便于開展質量的管理活動。此期間還需實時性監督檢測機械設備的質量、材料質量、檢測報告質量與實驗操作質量等,開展評審工作與審核工作,準確評估不合格的項目,以免體系運行的過程中出現嚴重后果。完成評估工作以后還需明確不合格項目的具體可接受程度,按照實際狀況為客戶發送檢測報告。值得注意的是,不合格的項目可能會重復性出現,此情況下就應該明確出錯的原因,按照問題發生原因進行管理。
檢測實驗室的質量管理體系運行過程中,必須要嚴格監控處理,實現糾錯處理的目的。要求部門在監控的各個環節中,明確問題發生的原因,從根源入手消滅質量隱患,在監控、糾正之后,安排部門人員實時性監督糾正的結果,使得糾正工作可以有效執行。在此之后,還應持續性開展質量改進工作、質量結果的分析工作,對改進以后的各項工作都需要嚴格管理,彰顯監控工作的價值與積極作用[3]。
為了促使檢測實驗室質量管理體系的有效運行,應該對檢測報告進行嚴格審核,保證報告內容的準確性、客觀性,整合其中的信息內容,采用針對性方式消除不合格的監測項目,應用系統化的審核方法控制檢測報告的質量。要求審核人員分析和調查已經發送給客戶、尚未發送給客戶的報告,了解報告的形式、內容、標準等,審核檢測方法是否有問題,審查數據信息,保證檢測報告的完善性與優化性。此期間應注意如果單一性從報告內容中了解檢測數據,很難明確有無不合格的項目,但是從整體的報告方面來講,就很容易發現其中存有的問題和不足,便于針對性研究和管理[4]。
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階段篩選最佳的問題預防措施,目的在于及時了解到體系運行問題,對其進行改正處理,降低不合格檢測項目問題的發生率。在預防問題的過程中,應采用數據分析方式、能力驗證方式、部門協作方式等,分析潛在問題的原因和情況,提出應對問題的方式手段,例如:繪制有關的質量管理圖,嚴格控制檢測標準質量、操作流程質量,保證結果的準確性,有效規避檢測工作的質量問題。與此同時還應在體系運行期間強化質量體系運行各個環節的監控分析,每個部門都應該調查檢測實驗的問題、薄弱環節,適當的增加審核工作次數和頻率,明確不合格項目就要追究人員和部門的責任,確保檢測實驗室工作質量與國際化標準之間相符[5]。
檢測實驗室中的質量管理體系運行的各個階段都應該強化對人員的管理,提升人員的專業化水平和素養。首先,應明確人員的能力標準要求,在設定內部組織機構與崗位期間,要求按照質量管理體系,明確自身的崗位工作標準、崗位權限要求、崗位相互的任職條件等,所有人員的能力都必須符合標準,規避預防人員的專業化問題。其次,應著重開展人員能力的評價活動、資格認定活動等,評價人員的受教育情況、經驗狀況、技能狀況與專業資格狀況等,將評價結果當做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依據,針對性開展人員培訓活動、能力管理工作等,提升整體工作的質量。最后,人員培訓的各個環節,檢測實驗室都應根據質量管理體系的運行發展需求,著重創造良好的進修學習、教育培訓環境,引導人員積極學習質量管理技能、質量控制的專業知識,提升檢測各項工作的質量[6]。
檢測實驗室在具體的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各個方面都需要統一工作要求,為體系的高效化運行提供基礎性保障。首先,應強化領導管理的力度,管理部門應保證質量體系的合理建立、有效運行,整合其中的質量管理資源,實時性調整工作內容,持續性的改進體系部分,形成質量管控的良好依據。其次,提出全員參與的具體運行要求,就是所有的實驗室人員都需要參與到工作領域之內,每個檢測流程都處于受控制的良好狀態,達到良好的工作目的。最后,完善糾錯管理機制和體系,明確自我質量體系的完善手段,在增強自身能力、和市場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情況下,結合市場的產品檢測新要求更新質量標準,使得檢測實驗質量與市場需求相符[7]。
綜上所述,檢測實驗室在工作中應著重建立完善的質量管理體系,完善體系內容、決策方案、規劃方案、管理標準等,在合理建立體系的同時,為了促使體系的良好運行完善其中的監控模式與管控機制,實時性監控體系的運行狀況,統一相關的運行標準與要求,各個部門之間相互合作共同努力,保證體系運行期間能夠起到提升檢測實驗室工作質量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