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應祥 韓光譜 馬清 何軍 文其志
(1.西南油氣田公司重慶氣礦工藝研究所,重慶 400021;2.重慶氣礦工藝研究所,重慶 400021;3.重慶慶云石油工程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重慶 400021;4.新津川港燃氣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430)
隨著改革開放步伐,我國經濟進入高速發展時期,對能源的需求,日益增長,尤其在對天然氣的需求上,達到了歷史高峰。同時,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無論是從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層面,還是從民眾自身心理安全預期層面,把對人的生命安全的重視程度提得越來越高。在高含硫天然氣生產場站,充分利用先進的5G通信技術,可以有效地保障生產場站人員的生命安全,防止和減少對環境造成破壞。
5G通信技術是第五代移動通信網絡技術,具有高帶寬、大連接、低時延特性。5G通信技術通過構建分布式的核心網絡,利用網絡切片技術,將物理網絡劃分成多個虛擬網絡,可以優化網絡資源分配,滿足多元化需求。結合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可以有效降低作業活動安全風險,實現智能化生產管理。基于現有油田,在原有設計方案的基礎上加入先進的5G邊緣計算、SPN、SDN、NFV、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形成全新的基于5G的智慧油氣田解決方案,包括:基于5G的油氣水井物聯網解決方案、基于5G的站場無人值守解決方案和基于5G的管線監測解決方案等。借助先進信息技術和專業技術,全面感知油氣田動態,自動操控油氣田行為,預測油氣田變化趨勢,持續優化油氣田管理,科學輔助油氣田決策,使計算機信息系統智能的管理油氣田。
在每個重點區域均設置高清攝像頭,如大門、加熱爐、泵房、罐區等重點區域全覆蓋,視頻通過 5G通信技術實時傳輸至服務器,調度室可通過視頻監控客戶端隨時查看站場內的異常狀況,以及調閱回放歷史錄相。對重點區域內的跑冒滴漏或各種險情進行有效地監視。同時實時的高清視頻圖像分析,通過各種算法規則的設定來檢測圖像中的某種行為并發出報警,包括區域入侵監測、絆線檢測、遺失檢測、遺留檢測、方向檢測、徘徊檢測、人群流量統計等。
利用機器人搭載高清攝像頭和熱成像攝像頭,對溫度敏感區域進行測溫,如加熱爐、站內氣水管線、泵體、罐體等,一旦出現溫度越限的情況機器人就能及時報警;高清攝像頭對過熱部分進行觀察分析。實時回傳的視頻和數據能夠自動保存到后端的平臺,可以進行事后的計算分析,以供后期的運營維護管理決策。基于5G大帶寬以及低時延技術的排險機器人可以在高溫、毒氣等情況下,靠近險情發生地點,將近距離的高清視頻回傳至指揮中心,以判斷險情發生原因,指導排險工作;同時利用機器人搭載的機械臂,在人員無法靠近的情況下對閥門進行關閉操作,或將火源撲滅。機器人的輔助排險能夠極大的減小排險過程中的人員傷亡,提高搶險的安全系數。
VR/AR作業輔助以頭戴式計算機為載體,基于平臺提供的人工智能服務,通過智能感知、智能交互,適配企業標準化作業流程;將智能眼鏡與開發生產基礎工作標準化管理成果、規程相結合,實現場站基礎工作質量標準信息化支撐,讓場站員工在生產現場操作有據可依。在生產巡檢等方面,利用機器深度學習、圖像學習、人工智能識別等高新技術,結合VR/AR技術,將反饋信息疊加顯示在眼鏡上,為一線員工帶來全新作業體驗,助推企業實現智能化升級轉型。
語音識別:通過AI降噪算法,可在工業噪聲中識別語音,經過AI訓練,有效提高語音指令準確性的輸入。智能作業輔助:使用頭戴式計算機替代手持終端,將作業指導的多維信息實時疊加至操作部位,實現作業指導“可視化”,聯動語音提示模塊,可自動播報作業要點與難點,形成全方位指導,提升作業質量,降低誤操作風險。設備工藝擬合:將設備3D工藝動畫匹配到設備實景中,將理論與實踐融合在一起,使得作業要求和指導更加生動和易于理解,促使關鍵、復雜的操作變得更加容易和安全。基于AR的人臉識別擴展:將人臉識別技術應用于進出站驗證,代替以往員工通過手持終端手工錄入準入碼的過程,更方便快速高效。
巡檢無人機主機:主要負責飛行及數據采集工作,通過搭載不同的負載設備從而達到不同的作業目的。掛載可見光相機,拍攝高清照片,通過系統導出至第三方內業處理軟件,合成全景圖片后倒入系統進行查看。掛載可見光相機,拍攝高清視頻,可實時查看巡檢畫面,并保存視頻影像。云端控制系統:系統具有任務處理、數據加密及處理等功能,所有的數據指令全部通過云端控制系統進行上傳和下發。可選擇云存儲模式保存巡檢影像成果。本地飛行控制端:在本地部署的飛行控制端,將各類飛行控制功能、任務管理模塊、航線規劃模塊等集成其中,并具有本地保存巡檢數據成果的功能,包括視頻成果和圖片成果等。
激光導航引導機器人路徑;采用激光導航,現場環境適應性高。可通過路徑導航,根據系統規劃的路徑運行。也可以自由導航,無需路徑,確定目標點,機器人在移動過程中會進行自主避障和動態規劃。機器人智能領工:可引領運維人員到達指定地點,查看歷史巡檢錄像,實現內網遠程操控,并在指定地點巡檢工作。機器人自動智能巡檢:機器人按照對應地圖自主生成巡檢路線。實現對指示燈的識別,展示巡檢任務軟件平臺與展示歷史記錄的功能。巡檢結果與告警可在平臺與工作臺展示。溫度敏感區域機器人測溫與分析:通過搭載高清攝像頭和熱成像攝像頭,對溫度敏感區域進行測溫,溫度越限的情況下機器人能及時報警;高清攝像頭能對過熱部完成智能讀表、故障分析等功能。
高含硫氣田5G通信及應用系統是由AR智能作業輔助系統、智能機器人巡檢研究、無人機巡檢研究等多個子系統組合而成的綜合復雜的系統,為了使各個子系統之間互相協調,數據共享,統籌規劃、統一標準,保證系統的兼容性和工業建設質量。
3.4.1 AR智能作業輔助系統
在工作開始前,系統根據檢修任務,自動匹配推薦合適的檢修工具。工作開始時,在工作場景中疊加多維信息,展示簡單友好的操作界面,跟隨系統實時指引,結合語音提醒,讓用戶輕易上手逐步完成生產操作,簡化操作難度,避免操作紕漏或者操作錯誤。
3.4.2 無人機巡檢研究
系統具備數據實時傳輸功能、數據管理、任務規劃及圖像識別四大功能模塊。系統支持5G實時高清畫面回傳、飛行軌跡與對應航跡影像同步記錄、圖像預警識別統計、遠程航線下發與航線共享等關鍵功能。用于輔助無人機開展線路巡檢工作,實現無人機巡檢工作工單化,自動化,可視化,同時采用機器學人工智能對線路上的隱患進行自動識別和發現,為無人機管網維護提供有力支撐。
3.4.3 智能機器人巡檢研究
系統研究對象包括智能控制研究,導航與定位技術研究,在線監測方法與作業技術研究三大功能模塊。根據系統規劃的巡檢路徑、巡檢點進行控制,并根據系統規劃路線進行導航,與實時定位產生巡檢軌跡。同時系統自動生成巡檢圖像、巡檢視頻、異常報警、巡檢軌跡等相關統計數據。大幅提高作業效率、降低勞動成本、減少維護人員的風險。
為實現場站立體空間全方位防控,提高過去依靠肉眼或“遠水救不了近火”的窘境,以人工智能和5G邊緣計算為手段,在井站部署高清攝像頭,監控視頻通過5G網絡上傳至大貓坪中心站5G邊緣云,通過部署于其上的安防平臺進行邊緣側的視頻識別推斷和存儲,將視頻和推斷結果上報至DCC,并通過大屏、喇叭、短消息等與井站進行聯動,實現實時監控、自動發現問題、主動預警。
5G作為工業互聯網的重要支撐載體,將“打通”各生產要素,配合智能化技術,實現不同生產要素間的高效協同,從而提高生產效率,使工業互聯網的智能感知、泛在連接、實時分析、精準控制等需求得到滿足,實現操作空間集中化、操作崗位機器化、運維輔助遠程化、服務環節線上化,把員工從現場解放出來,實現少人、無人作業。通過構建 “5G+邊緣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新架構,建立“智慧油氣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