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波
(四川工商學院,四川成都 610047)
當今社會對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針對培養應用型人才而進行的大學課程改革如火如荼,民辦高校課程教學改革在學科發展的訴求中當緊隨時代發展的腳步?!敖ㄖL景寫生”課程是民辦藝術設計專業基礎造型能力訓練的重要科目,探究“建筑風景寫生”課程的教學改革具有較為特殊的時代意義。通過“建筑風景寫生”課程不僅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手繪表現力和職業技能,更為重要的是審美素養和敏銳觀察力的培養。傳統的教學模式和僵化的教學方法難以架構和拓展目前學科間的有機更新與橫向聯系,單一就課論課無法適應當下人才培養的需求。
“建筑風景寫生”是因設計學科的興起而開設的一門專業基礎技法課,是綜合性強且實踐性要求極高的課程,它有別于純繪畫專業風景寫生課程,是設計教學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其價值和意義不可替代。尤其對于環境藝術設計專業來說,“建筑風景寫生”課程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設計課程設置要素,通過課程訓練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造型能力、色彩感知力和運用色彩的能力,在后續課程建筑手繪效果圖設計表達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前置作用。所以高校課程設置會把“建筑風景寫生”實踐課程安排進大一課程的教學體系中,目的是夯實專業基礎,為后續的專業設計課程學習提供保障。
民辦高校設計專業的大多數學生屬于藝術考前突擊,美術基礎相對較差,繪畫能力以及審美認識上與專業藝術院校學生存在一定的差距,基于此種現狀,授課教師將面臨挑戰。民辦高校的“建筑風景寫生”課程類比于其他藝術院校設計專業,既要考慮教學方法的創新改革,更要有變革教學方法的策略與勇氣。
1.2.1 教學內容單一與教材選用不當 目前“建筑風景寫生”課程存在問題,首先教學內容呈現單一性?!敖ㄖL景寫生”課程并未因為“建筑”一詞的構建具有實效性和多樣性。多數設計院校情況雷同,較少或完全不考慮設計專業的特點,基本沿用了傳統繪畫的教學方式。究其原因,主要跟教師群體的學科背景有關,教授建筑風景寫生的老師多為繪畫專業畢業。繪畫專業的老師通常按照先理論講授,后課堂示范,隨后臨摹或者對景寫生的教學步驟。教師與學生習慣于用水粉或水彩材料來表達建筑風景內容,未能探索與嘗試外延材料的運用。教學內容的單一直接限制了課程作業的多樣化表達,從而教學成果的展示愈發中規中矩。
教材使用的兩極分化情況暴露了教材選用的不當狀況。一類是過分依賴傳統教材內容進行課堂教學,不考慮時代性、專業性以及民辦學生的具體情況,長時間延用一種教材,甚至教材選用達5 年以上不作變更;另一類是忽視教材,以教師個人經驗和個人習慣,甚或喜好講解教學內容和布置教學任務,難以形成學科整體教學體系,以教學的碎片化呈現,其中基本以臨摹為主、寫生為輔,幾乎是考前班的升級版面貌。直接導致學生的設計觀念、設計能力、自主觀察能力、素材整理和表現能力與教材的選用關聯不大。
1.2.2 認知力與手繪能力不呈正比 認知力的提高并不代表手繪能力的提升,而事實上更高標準的要求是認知能力和手繪能力的齊頭并進。很多學生存在的實際情況為,作為個體進入大學的高階學習階段,卻還在努力解決基礎性表達問題。比如線條、透視、色彩概括、色彩搭配等,正是因為學生的手繪能力遠遠落后于認知力的發展表現。無效的寫生表現反過來又限制了認知的提高,重復臨摹的學習方式所帶來的結果必然是無趣和乏味,學生的積極性得不到提高,教學成果無從展現,僅憑規定完成的教學作業無法達成學生綜合能力提高的目的。
1.2.3 教學成果與就業脫軌“建筑風景寫生”的教學成果展示主要通過架上的形式進行,是實踐課程教學匯報的重要環節。這種展示一定程度上忽視了課程教學的社會性存在,不應該把寫生作品的展示當成檢驗教學優劣的唯一方式,事實上建筑風景寫生手繪能力的提高直接拓展了學生就業面。該觀念毋庸置疑是值得肯定的,課程的開設圍繞學生就業成才而考量。長期以來,固定教學模式給大家制造了誤區,上課開展課堂教學、下課完成課后練習,課程結束教學展覽,而該種方式缺失了就業板塊這一民辦高校核心內容的思考。作為民辦高校教育,課程教學不考慮專業性、社會性以及相互之間的關系是值得深刻反思的。民辦高校的應用型人才培養課程的設置應該與學生就業形成因果閉環關系。
針對目前設計院校專業基礎課程沿襲傳統繪畫教學方法的普遍現象,民辦高校緊跟培養“基礎性、專門性、地域性、實踐性、創新性”兼備的“五性”應用型人才是順應時代的教學感召,理清教學改革思路優化課程設置勢在必行。就業為導向,應用型人才培養為主線。既培養設計型人才也培養繪畫型人才,這是根據目前民辦高校設計教育現狀的分析研究結果所提出來的實用教學思路。終極目標要培養“五性”應用型人才?;A性指具有扎實的理論及實踐基礎的人才;專門性強調在專門領域的專業性人才;地域性指具有典型地域特征的人才;實踐性強調具有較強動手能力的應用型人才;創新性指具備一定創造性精神的人才,所從事工作并非簡單勞動力重復。這“五性”應用型人才特征,給基于人才培養的“建筑風景寫生”課程教學改革提供了參考依據?!敖ㄖL景寫生”不是獨立的課程存在,它為學生后續課程的深入學習提供基礎支持和保障。教師在具體教學實踐中積極進行教學環節中的就業思考,重點抓手繪能力的培養并落實到課堂練習之中,理論與實踐的結合具有現實指導意義。
2.1.1 全方位的課程設計 首先,圍繞“建筑風景寫生”教學大綱制定可行的寫生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寫生的意義和目的,明確環境藝術設計的專業培養目標,明確教師、輔導員的基本職責等。戶外建筑風景寫生為了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與教學保障,實施方案的制定既要體現專業性又要考慮全面性。其次,實踐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的優化是授課教師首要思考的重要層面,課前做好閉合的課程設計環,以專業發展為前提考慮前置和后置課程的關系[1],詳細規劃每一天的教學內容、授課方式、材料運用以及講評環節。最后,提前查找寫生基地相關資料,圖文并茂介紹和熟知寫生環境,了解當地的建筑特色、自然背景和人文背景,使學生形成教學面貌的課前導入認知。現場教學可采取先集中后分散的方式進行。首先,集中指導學生取景構圖、工具材料的運用;其次,按小組進行分散訓練,也可以以課題形式或嵌入項目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寫生實踐中,既可以提高學生積極參與的興趣,也能充分培養學生團隊合作的能力。
2.1.2 認知提高前題下寫生材料的更新 “建筑風景寫生”的教學目的首先是培養學生的基礎造型能力,建立在寫生地建筑文化充分認知的基礎之上,學生需要掌握透視學、立體構成和空間構成等基礎專業知識。寫生材料的合理運用對手繪和設計創意思維的表現有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表達方式的多樣性是工具材料屬性的多方嘗試,也為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和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寫生不僅局限于水粉或者水彩兩種材料的表達,可以嘗試諸如鋼筆淡彩、馬克筆、彩鉛、色粉筆、油畫棒等綜合材料的運用。多種材料的運用嘗試必然提升課堂的生動性,從中獲得對材料性能的多樣感知,為個人的學業和就業規劃提供更多的選擇。
2.1.3 立足本土,橫向專業聯系 課程教學中強調地域性,立足本土服務,突出地方特色的課程教學是課程改革的突破口。在寫生的過程中直面當地建筑環境、民俗民風等地域場域文化,使學生對寫生所在地的歷史文化和地域文化有深入的實地考察。這種立足本土的觀點,不僅是打破純粹風景寫生的單一教學層面,而是真切地在為服務地方經濟做準備。任何一門課程都不是單獨的存在,它們之間會串聯成一整套體系,環環相扣,互為影響。在民辦應用型高校慢慢轉型的獨立學院中正在思考和探索學科間的內在聯系?!敖ㄖL景寫生”課程與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其他課程可以組成一個課程群,形成教學內容上良性的交互。緊跟教學大綱和培養目標,優化學科聯系并不斷完善教學手段,在“環境藝術設計”課程與“建筑風景寫生”課程的交互式教學中與時俱進[2]。同樣,也要思考其他的專業,比如視覺傳達、影視編導、攝影攝像、產品設計乃至動漫專業中的課程與“建筑風景寫生”的橫向聯系,因此專業的差異性帶來的這種思考更具有實際價值,全方位推動課程群的建立更加有助于教學活動的合理開展。
技術和藝術既對立又統一。民辦高校設計專業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同樣要考慮技和藝的問題,重藝輕技或重技輕藝,孰輕孰重不能一概而論。通過“建筑風景寫生”課程學習,為“一專多能”的學生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培養設計師同時造就藝術家。
“技”是根基,涵蓋了技術和技法兩個方面。建筑風景寫生學習首先要考慮技術性,一幅好的建筑風景寫生,包含了合理的構圖、準確的透視關系以及協調的色彩關系,簡練準確的線條是否能清楚地表現建筑的形態結構[3],這些都離不開扎實的技術學習和訓練,落實基礎技術訓練有效培養學生的觀察力、線條的繪制、色彩的運用,以及工具材料掌握的能力。隨著材料語言的豐富以及觀念的更新,作品的表達方式呈現多元化趨勢,表達技法也是層出不窮。其次,就是技法性,一張優秀作品除了要求掌握基礎的技能以外,還要具備畫法的歷練,就建筑風景寫生而言,可以直接手繪也可以采用制作的方式進行,同一場景卻能獲得不一樣的表現效果。
“藝”是升華。表現層級的提高需要在認知的基礎上不斷揣摩描寫對象。主動思考能力的提高比被動接受重要,系統化比碎片化重要。建筑風景寫生同樣也是藝術創作,畫面表現不再是簡單的透視比例問題,還增加了意境、空間、形式元素、情感等內容。充分打開學生的思路,發揮想象,通過藝術性的表達方式更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創作能力。將習作升華為藝術作品,既可以達到設計課程的目標,也不違背藝術教育的初衷。
就業是民辦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核心所指,也是人才培養計劃的重心所在。學校專業設置、課程改革必須順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學生的成才就業是最直接的表現。宏觀來看,一門課程不僅體現專業性還擔負一定的社會性?!敖ㄖL景寫生”作為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在提升學生就業水平和就業能力上發揮著重要作用。一方面教師積極引導學生正常開展教學活動,提升創新能力,讓學生創作更多合乎思想主流的作品。另一方面是課堂習作的社會應用價值轉化,帶領學生升華寫生作品參展參賽,利用好這一點可以收獲事半功倍的效果,以課堂教學延伸至就業思考的教育理念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終極歸宿[4]。
“建筑風景寫生”是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是不可缺少的教學實踐環節,同時也是提高學生造型能力、審美能力的重要教學形式,在訓練學生感受形體、感受空間和感受色彩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這些能力是作為一名設計師必備的基礎和前提條件[5]。在繼承傳統教學方式方法的前提下,堅持以學生成才就業為導向,培養“一專多能”人才為目標的教學改革思路,立足做什么,怎么做,從而面對社會、市場的競爭。目前所做的教學改革和研究還有待進一步深入,思考和舉措還不夠完整和成熟,但是對于提高民辦高校環境設計專業學生的專業技能、就業水平以及專業的發展而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