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康惠,鐘欲權,藺金華,張 鵬
(廣東省梅州市中醫醫院,廣東 梅州514011)
骨關節炎(osteoarthritis,OA)又稱為骨關節病、退行性關節炎等,該病多見于中老年人,臨床多表現為關節疼痛、壓痛、僵硬及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及關節畸形[1]。臨床將OA分為原發性和繼發性兩種。原發性OA無明確發病病因,與年齡、性別及遺傳因素存在一定關系,多見于中老年患者,女性多于男性;繼發性OA可繼發于任何關節損傷及疾病,常見為半月板損傷、關節內及關節周圍骨折、關節韌帶壞死等[2]。膝關節病變作為OA最常見的病變位置,臨床多表現為膝關節疼痛、壓痛,關節僵硬及腫大、活動受限或伴有骨摩擦音等[3],晚期患者常存在膝關節功能喪失或殘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給家庭和社會造成沉重負擔。本文對膝骨關節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中醫證型的相關研究及治療進行綜述。
1.1 KOA中醫證型分類研究 KOA中醫證候分型參照《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4],將其分為3類:腎虛髓虧,陽虛寒凝,痰瘀阻滯。而現代醫家對KOA中醫證型研究多集中在3個或4個證型分布上。高翔等[5]研究提出,KOA的發生多為肝腎不足、氣血虧虛及外感風寒濕邪、關節勞累過度、跌仆損傷所引起氣血運行不暢,經脈痹阻,瘀而為病,因此在治療干預中,注重治療肝腎,補氣血兼以祛邪。劉向前等[6]認為KOA有痰瘀阻滯型和濕熱痹阻型。楊錦華等[7]研究認為,KOA存在瘀的病理表現,而該病基本辨證要素為腎虛和血瘀。劉志豪等[8]通過對KOA患者的中醫證型進行分析得出:常見的有9種辨證要素,分別為腎陽虛、血瘀、寒濕、腎陰虛、肝陰虛、痰濁、濕熱、風、脾虛。齊曉鳳等[9]研究發現,KOA分布較為廣泛的證型為肝腎虧虛型、濕熱壅盛型、筋脈瘀滯型、脾腎虧虛型、陽虛寒凝型、風濕痹阻型、氣虛濕阻型。現階段臨床對KOA中醫證型分布研究上,仍存在較大爭議,多數醫家未達成共識。
1.2 KOA中醫證型的影像研究 X線檢查是診斷KOA重要的影像學手段。李芳等[10]認為在膝關節骨贅形成過程中,按照其嚴重程度進行排列,可分為以下證型:脾腎兩虛癥、濕注骨節證、肝腎不足及靜脈瘀阻證、肝腎虧虛及痰瘀交阻證。廖德發等[11]研究發現,KOA的X線表現與中醫證型之間無關聯,風寒濕痹、肝腎不足、陽虛寒痹3種證型之間與骨質增生、骨性關節凹陷陽性率之間無顯著差異;陽虛、非陽虛型患者正側位X片骨贅、關節間隙、股囊性變、骨脛角、脛骨角、髕骨位置及KL分級之間無顯著差異,認為X線檢查僅能作為KOA的診斷手段,而不能作為辨證要素。
2.1 西醫治療
(1)藥物治療 KOA現階段重要的治療措施為藥物干預,可在短期內緩解臨床癥狀,應用藥物可分為以下兩類:改善癥狀和改善病情。改善癥狀藥物主要為抗炎止痛藥物、非甾體類抗炎藥及激素類藥物。常見止痛藥物為對乙酰氨基酸,《骨關節炎診斷及治療指南》[12]中將乙酰氨基酸作為首選藥物,藥物應用優勢為不良反應少、對胃腸道刺激小,但藥物鎮痛作用較弱,多用于KOA早期及臨床癥狀較輕患者。非甾體類抗炎藥具有解熱鎮痛、抗炎、抗風濕的作用,臨床應用效果滿意,但藥物不良反應較多,以胃腸道功能損害為主。糖皮質激素藥物具有抗炎、消腫、緩解疼痛的作用,可抑制結締組織異常增生。對部分疼痛劇烈且藥物治療效果差的患者,采取糖皮質激素關節腔內注射,能改善臨床癥狀及關節活動。但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會加速軟骨病損,因此關節腔內注射頻率應低于4次/年。改善病情類藥物多是針對病因干預治療,目的為改善軟骨、軟骨下骨病變,常配合對癥藥物使用,常見藥物有玻璃酸鈉、雙醋瑞因、鮭魚降鈣素等。
(2)手術治療 目前手術治療措施較多,臨床療效較好,但對KOA手術適應證要求嚴格,依據KOA分級及臨床癥狀選取適宜術式。膝關節鏡下開展關節清理術,可以清除受累關節內機械性刺激物,后續利用大量生理鹽水沖洗,優點為手術損傷少、術后康復快,治療輕中度KOA可獲得滿意療效。對合并內外翻畸形的KOA患者,開展脛骨高危截骨術作為主要的治療措施,通過糾正下肢力線不良,延緩膝關節退行性改變,緩解疼痛。脛骨高危截骨術利用生物力學原理,特點為操作簡單、手術時間短,術后可早期負重步行,且二期仍可開展膝關節置換術,受到越來越多骨科醫師的青睞。對部分關節破壞較多、存在關節強直及疼痛程度嚴重的KOA晚期患者,采取全膝關節置換術治療,能緩解患側疼痛,糾正膝關節畸形,恢復原有關節功能,顯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是KOA終末期的治療方法。
2.2 中醫治療
(1)中藥內服 董宏生等[13]運用獨活寄生湯治療KOA肝腎不足證,結果表明獨活寄生湯能明顯改善KOA肝腎不足證患者臨床癥狀,提高生活質量。袁長深等[14]研究表明,化瘀祛濕方能顯著改善早期KOA患者的臨床癥狀,降低KOA復發率。何曉瑾等[15]對骨痹方開展試驗研究,證實骨痹方可緩解KOA大鼠疼痛、僵硬癥狀,改善膝關節功能障礙。
(2)中藥外治 曹嵐等[16]采用冬病夏治穴位敷貼配合功能鍛煉治療寒濕型KOA,貼敷藥物主要成分為甘遂、牛膝、姜黃、細辛,貼敷穴位為犢鼻、足三里、關元、陽陵泉、阿是穴,臨床療效顯著。王東梅等[17]采用中藥離子導入及熏蒸法治療KOA,中藥離子導入藥物主要成分為乳香、沒藥、威靈仙、伸筋藤、透骨草、葛根、制草烏、五加皮、飛龍掌血、五爪金龍,上述治療能有效促進KOA患者膝關節血液循環,有利于炎癥物質吸收及病理產物排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范小婷等[18]采用壯藥撲腫定痛方外洗治療急性痛風性關節炎,治療后能有效緩解疼痛,發揮消腫及改善活動能力的作用。
近年來,部分學者采取不同方式對KOA中醫證型開展探索性研究,從血清等微觀物質上研究KOA中醫證型,使中醫證型具備客觀指標。在KOA治療上,現階段仍無根治性措施,治療時僅能緩解患者臨床癥狀。目前,KOA中醫證型的相關研究處于研究水平低、創新力不足的階段,仍需要提高研究設計方案,此過程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