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有富,李佳恒,劉苑犇,韋武濤,黃 群,梁明坤,鐘 靜,3,鐘海明,黃金連,韋麗娥
(1.廣西中醫藥大學,廣西南寧530200;2.廣西中醫藥大學附屬瑞康醫院,廣西南寧530011;3.廣西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廣西南寧530023)
自閉癥(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SD)又稱孤獨癥,是引起未成年人在幼童期情志發育不全或受限的神經精神類疾病[1]。現代醫學主要將ASD的臨床表現歸納為語言發育障礙、人際交往障礙、行為方式刻板和興趣狹窄[2]。目前,西醫多以精神類藥物治療,并以心理干預與康復訓練作為輔助治療手段,取得一定療效。中醫在治療ASD方面有自身的特色和優勢,主要采用中藥湯劑、針灸、推拿和耳穴貼敷等方法治療,療效肯定[3]。本文對中藥湯劑治療兒童ASD的研究現狀進行綜述,旨在為今后開展中醫藥對兒童ASD的治療與研究提供依據。
中醫古代文獻中沒有兒童ASD的病名,但縱觀古代各醫家的觀點,該病屬于“童昏”“無慧”“目無情”等范疇。王興等[4]研究發現,1/2的ASD患兒行為方式異于常人,見人生疏害怕,語無倫次或發音障礙,性情執拗偏激,骨骼、腰膝發育不良;從患兒的舌脈象觀察發現,多數患兒舌部淡紅,舌苔略薄白,脈細數,指紋淡紫。葉兵等[5]通過歸納ASD患兒的主要臨床癥狀發現,大部分患兒在行為上比較膽怯,或有特別突出能力,飲食上嗜糖、喜溫熱,二便異常。中醫認為,ASD的病因病機為先天不足,腎精虧虛;肝失條達,升發不利;神失所養,心竅不通。綜合來看,ASD的發病與心、肝、腎關系密切,病位在腦。
1.1 先天不足,腎精虧虛 腦由精髓集聚而成,髓海不足則元神不安。母體妊娠時外感病邪、遭遇外傷、藥物治療欠妥及父母年老體弱等均會導致胎兒先天稟賦不足、腎氣不充,故胎兒無以生髓,髓海空虛,元神不得滋養,體內精神活動發生異常。小兒腦髓不足,智力及語言功能發育遲緩;腎精虧虛時,小兒筋骨易痿軟無力,導致身材矮小。這些表現與ASD患兒的臨床癥狀相似,因此被認為是ASD的中醫病因之一。
1.2 肝失條達,升發不利 中醫認為,肝臟具有調節血量、協調氣機升降、暢通情志的作用。小兒為純陽之體,肝臟疏泄不及,則易心火旺盛。小兒體內肝木易旺,若胸怒而憤,則肝氣上逆于咽喉,成痰而上擾清竅,患兒會出現暴躁不安癥狀。ASD兒童前期因不善言語或情緒冷淡,肝臟氣機不能及時疏泄,且肝經有熱,肝陽偏旺,自身肝氣郁滯而致肝臟功能受到影響。肝氣升發不利,肝郁化火,造成患兒情志不能自控和心理行為改變,此種情況在臨床上亦屬常見病因。
1.3 神失所養,心竅不通 《素問·靈蘭秘典論》曰:“心為身之主宰。”中醫認為,心神主宰人的神志與情志活動。在人體生長發育過程中,心神的成熟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若心氣不足則五六歲兒童仍不能言語,ASD患兒語言功能發育障礙被認為是心神失養、心竅不通所致。心主神明,心神通暢后,兒童感知與認知能力才能正常發展。小兒在脾胃功能方面略顯不足,水谷精微不能上通于心,進而心神失養,導致各類精神活動發生障礙。脾開竅于口,發病在舌本,心通于舌,舌柔軟、靈活,則語言流利。因此,神失所養、心竅不通也會導致ASD的發生。
2.1 腎精虧虛型 《靈樞·經脈》曰:“精成而腦髓生。”基于ASD患兒腎精腦髓先天不足的情況,填精益髓、滋補肝腎是治療的關鍵。江曉宇等[6]采用引火湯加味聯合行為干預訓練治療ASD患兒,引火湯中重用熟地黃,起到滋水填精的作用,再用茯苓補土制水,巴戟天引火歸元。治療3個療程后,患兒的自主社交能力有所提高,人際關系有所好轉。周念瑩等[7]采用理中湯加味配合行為教育治療ASD患兒,干預6個療程后,患兒的體質、睡眠、進食欲望等方面均得到顯著改善。葉劍飛等[8]采用抗閉1號治療ASD患兒,該方由通竅活血湯、地黃飲子、開心散等方組成,結果顯示,抗閉1號在改善患兒語言障礙方面取得較好療效。吳暉等[9]以六味地黃丸為主方,合用左歸丸加減治療腎精虧虛型ASD,治療后,90%的患兒在智力、行為異常方面較治療前改善,34%的患兒可正常接受適齡教育。魏小維[10]在六味地黃丸的基礎上加益智仁、五味子、炒酸棗仁等補腎填精,固攝精氣,并配合針刺治療,治療3個月后,患兒發音增強,反應加快,體質較治療前增強。趙寧俠等[11]基于ASD患兒先天胎稟不足、腎精虧虛的病因病機,給予患兒口服參茸健腦膠囊(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院內制劑),并輔以針灸和推拿治療,治療后患兒的行為及言語功能均有所增強。
2.2 心肝火旺型 李永[12]以柴胡加桂枝龍骨牡蠣湯為主方治療21例先天不足、肝陽上亢型ASD患兒,治療2個療程后,患兒感覺、多動、遺尿、睡眠等方面均得到明顯改善。孫宇博等[13]認為,心肝火旺型ASD患兒應以滋陰斂陽、安神祛躁為治則,給予以天麻為君藥組成的靜帥康膠囊(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院內制劑)治療,并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患兒治療后在社會適應性、肢體協調、對外溝通等方面較治療前明顯改善。蘭生榮[14]認為,部分ASD患兒是由肝陽上擾所致,治療上予以天麻鉤藤飲加減配合足底相關穴位點揉治療,治療1年后,患兒的睡眠、情緒及自傷行為均有好轉。唐為勇[15]在天麻鉤藤飲基礎上合用丹梔逍遙散、甘麥大棗湯治療ASD患兒,治療1個月后,患兒與他人交流增多,情緒趨于平穩。夏翔[16]以天麻鉤藤飲為基礎方加減治療ASD患兒,調理1個月后,家屬訴患兒的癥狀明顯改善,粗暴行為減少,脾氣較前溫和,言語變禮貌,可長時間靜坐。
2.3 心脾兩虛型 嚴愉芬等[17]認為,ASD患兒先天心氣不足,后天脾胃易虛弱,脾運失常,采用加味溫膽湯配合行為教學訓練治療25例ASD患兒,治療1個月后,患兒異常生活行為較治療前減少。李省讓[18]以補益心脾、養血安神的原則治療心脾兩虛型ASD,采用歸脾湯健脾養心,加減甘麥大棗湯補脾和中,并輔以針刺治療,治療3個月后,患兒言語障礙明顯改善。汪受傳[19]采用歸脾湯聯合養心湯加減治療心脾兩虛型ASD,患兒堅持治療3年后,其語言交流、興趣活動較治療前明顯改善。馬丙祥[20]重用黃芪合四君子湯以補益后天之本治療心脾虧虛證ASD患兒,后加用四逆散輔助治療,治療2個月后,患兒注意力較前集中,打人毀物等沖動行為基本消失。曹建英等[21]采用自擬養心抗閉湯治療心脾兩虛型ASD,具有改善患兒胃腸道癥狀、平衡腸道微生物菌群的作用,可明顯改善ASD的臨床癥狀。張寧勃等[22]采用聰腦益智膠囊(西安中醫腦病醫院院內制劑)聯合針刺、穴位注射治療心脾兩虛型ASD,能明顯改善患兒在社會行為及言語功能方面的問題。
2.4 痰蒙心竅證 ASD患兒若脾氣不足則易生痰,痰多則上擾清竅,出現呆板、狂躁、易走神等癥狀。金東明[23]在治療ASD患兒的自擬處方中重用煅龍骨、煅牡蠣、茵陳、大黃、蓮子心、鉤藤等藥物,治療3個月后,患兒情緒穩定,吵鬧行為減少。王素梅[24]提出治療脾虛陰盛、痰瘀閉竅證的ASD患兒,應以健脾扶陽、化痰開竅為主,二陳湯具有燥濕化痰、益氣健脾之功,加用適量青礞石、膽南星清熱化痰,醒神開竅;治療半年后,患兒言語增多,納眠變佳,可外出旁觀他人嬉鬧。田從豁[25]在治療1例ASD患兒時,首診給予平肝化痰安神湯治療,藥物以生龍骨、浮小麥為主,再加清半夏、遠志、菖蒲祛痰化濕,治療半年后患兒情緒穩定,恐懼減輕,理解力增強,睡眠好轉。
中藥湯劑治療兒童ASD具有并發癥少的優勢,其聯合針灸、推拿、中藥熏蒸等方式治療效果更佳。ASD不同證型的治則與常用藥物各有不同,腎精虧虛型常用熟地黃、山茱萸、山藥、菟絲子等藥以填精益髓,滋補肝腎;心肝火旺型常用天麻、生龍骨、生牡蠣、柴胡等藥以平肝清心,安神定志;心脾兩虛型常用生曬參、茯苓、益智仁、炙黃芪等藥以益氣健脾,養心益智;痰蒙心竅型常用石菖蒲、法半夏、陳皮、遠志等藥以寧心豁痰,醒腦開竅。在臨床治療中,應根據ASD患兒的病情進行辨證論治,選用適合的中藥湯劑及藥物治療。中醫藥治療ASD具有廣闊的前景,目前須加強中醫藥治療ASD的循證醫學臨床研究,建立統一的中醫療效評價體系,促使其科學有序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