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泰(甘肅省永靖中學,甘肅 永靖731600)
在高中教學體系中,化學教學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對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有著重要的影響與作用。尤其是當今正處于新高考背景下,化學這門學科也是極為重要的學科,教師要注重化學課程的有效展開。但是,由于教師受以往教學觀念的影響,無法擺脫傳統教學和應試教育的制約,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很容易偏移方向,導致學生的學習成績不佳。因此,教師要依據新課改的要求開展化學教學,以培養學生的化學學科素養為主要方向,開展高質量的化學課堂教學,同時要積極開展教學研究,積極探索,不斷創新,尋求更有效的措施,培養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本文就什么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如何在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下進行化學教學談一下具體的教學策略。
在高中化學教學中,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借助學校教育所形成的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的素養和能力。核心素養具有穩定性、開放性、發展性、創新性和可持續性等特性。更是學生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和有力支撐。而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指學生通過學習化學學科的知識與技能、思想與方法養成重要的觀念、關鍵的能力所必備的品格。化學核心素養隸屬于科學素養,科學素養是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為高中化學教學開展教學活動提供了更多的思路和創新的教學手段。核心素養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經過后天教育所得的。而學科核心素養是指本學科給予學生未來發展必備的品格和關鍵能力;是在解決復雜的、不確定性現實問題中表現出來的綜合性品質和能力;是學科的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有力整合。
在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導向下,模型認知能力占據重要地位。因此,高中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思維能力,依據教學內容為學生合理的設計教學情境。情境教學法是一種有效的教學途徑[1]。教師要有效將情境教學這一教學形式引入到化學課堂中,將抽象的化學知識以生動形象的形式為學生呈現,幫助學生輕松的理解。眾所周知,化學研究的是物質的組成、結構和變化的,在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探究的手段,而現代信息技術發展迅速,我們更可以借助于多媒體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將原本教材中刻板、難懂的內容以一種學生樂于接受的、直觀的形式呈現,可以將學生對化學課堂的參與度提高。高中學生在教學情境的引導下,會對化學模型的形成更加的清楚,能夠更深層次的掌握化學事物的內在規律,使學生的學習更加的高效。教學情境是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是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源泉,更是學生的思想生根、發芽、開花和結果的前提。我們應根據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來選擇教學素材,創設教學情境。
在高中化學課程中,具有著豐富的實驗內容。實驗是高中化學教學的重點[2]。而且,利用實驗可以培養學生的諸多能力,幫助學生獲得核心素養的發展。在以往的化學教學中,教師在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一般將實驗的結果直接告知學生,讓學生通過實驗進行驗證。教師這樣的教學方法嚴重限制了學生的推理能力與思維能力,學生只能開展對實驗的驗證活動,很難將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影響化學教學成效。但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背景下開展化學實驗教學時,教師要注意細化實驗活動,引導學生在開展實驗活動時獨立的思考,并對化學知識深入的探究,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實驗結果,而是讓學生合作開展化學實驗活動,通過親身的實踐發現規律,掌握化學知識。教師注重開展對學生的化學實驗教學,不僅可以高質量的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也能提高學生的實驗能力、思維能力、推理能力、探究能力等,讓學生真正得到全方面能力的發展。
在《化學能與熱能》的學習中,教師要組織學生開展化學探究實驗,促進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提高。在研究化學能與熱能的相互轉化時,教師組織學生開展分組實驗,實現對化學知識的深入探究。①鹽酸和鋁片的反應是放熱反應。②氫氧化鋇晶體與氯化銨晶體反應是吸熱反應。③酸堿中和反應是放熱反應。教師引導學生開展化學實驗,使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深化對化學知識的理解與認識,強化學生的學習效率,也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教師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科學探究能力占據主導地位。化學教師在組織教學中,要將以往的教學形式以及教學方法創新。教師要將灌輸式教學形式改變,組織學生小組合作討論[3]。教師要詳細的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將學生合理的劃分小組,使學生在小組學習中可以最大程度的發揮自身能力,也要保證小組間競爭的公平。教師還要為學生合理的設計探究任務,鼓勵學生積極的采取合作探究的形式加入到化學知識的深入探索中。教師要讓學生在合作學習中形成良好的化學思維,真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習《金屬的化學形式》這節課時,教師以問題為導向引導學生小組討論,促進學生探究能力與合作能力的有效提高。教師引導學生觀察并思考,用砂紙打磨鋁條表面,觀察表面顏色變化。與打磨的鋁作對比,為什么鋁條在打磨前后或放置前后顏色會有變化?在打磨后鋁能接觸到什么物質而發生反應?教師以具有探究價值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動手與動腦中培養學生對未知世界的探究精神,也將學生的探究欲望調動,促進學生科學研究與創新素養的發展,同時,有利于學生團結精神與合作能力的發展。
化學知識與學生的生活聯系密切,每位學生都是社會的一份子,需要承擔著社會責任。化學教學開展的目的是為了引導學生以科學的眼光看待事物與世界。在開展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將化學知識與學生的真實生活進行聯系,讓學生切實的感受生活中的化學。在教學中,教師要正確指導學生運用科學的眼光與科學的思想,大膽的推理與科學的推論,通過客觀的事實將傳統的封建思想破除,承擔屬于自己的社會責任,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在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利用學生熟悉的生活,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并不是一個短時間就可以完成的教學任務,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長時間的滲透與引導,才可以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在高中化學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注重實驗探究,組織小組討論,還要聯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真正達成對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教師要緊跟時代的發展,及時的轉變教學思想與教學手段,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目標,使學生成長為符合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