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衛星(準格爾旗能源局,內蒙古 鄂爾多斯010300)
隨著環保意識的興起,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如何把握自然資源的永續利用與生態環境之間的平衡關系,讓生態道德理念融入到煤礦區生產經營活動中,實現促進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及環境效益的協調統一是當前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在過去,由于對環境價值觀念缺乏正確的認知,導致我國煤礦區普遍存在無序化的生產經營行為,不僅導致煤礦地區地下水質量的下降.還使得當地生物多樣性喪失,嚴重威脅人們的日常生產生活。隨著我國煤礦區生態環境問題變得越發的突出,煤礦區生態環境問題不僅僅是單純的環境污染問題,更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之一。
目前,我國主要煤礦分布的區域主要以山西大同煤田以及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煤田等為主,這些地區的是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氣候區,由于其自身的氣候因素的影響,使得水土流失問題成為了我國煤礦區主要面臨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由于煤礦在開采的過程中需要開挖地表,隨著煤礦所處的位置不同所開挖的地表深度也隨之不同,由于無序化的生產經營活動,使得煤礦企業在開采煤礦時沒有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進行全方面的調研,亂開采等行為的存在嚴重破壞了煤礦地區的土地和植被環境,造成煤礦地區地面植被覆蓋率的大幅度下降,以至于煤礦地區的土壤抗腐蝕指數下降。再加上當地降水較少,使得土壤中的團粒結構縮小,土壤營養元素的喪失,給當地的生態環境多樣性造成了嚴重的打擊,生苔系統能力難以維持持續化的轉化使得地力衰退,土地沙漠化問題變得十分的突出。
我國煤礦地區主要面臨的生態污染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水體污染,煤礦在開采的過程中需要對地表進行開挖,在開挖時容易導致當地地下水流場的變化,甚至還會造成地下水位的下降。此外,煤礦在開采的過程中需要排放大量的選煤廢水,雖然環保部門等相關職能會采取環境污染普查等措施防止選煤廢水等廢水的亂排放行為的發生,但是仍然有大量的煤礦企業對此缺乏正確的認知,仍然未按照規定排放選煤廢水等廢水,造成大量的重金屬以及放射性物質流入到地下水中,造成嚴重的水體污染問題。第二個方面是大氣污染,煤礦在開采的過程中會自然而然的形成諸如礦井瓦斯等廢氣,其中,礦井瓦斯主要由甲烷所構成,甲烷等氣體的排放將會加劇溫室效應,不僅對當地的大氣環境造成了破壞,還對全球大氣環境造成了負面的影響。
一方面,為了能夠更好的應用植被重建技術,工作人員需要對煤礦地區的土壤質量以及原有的植被生長情況進行全方位的調研。為了能夠加快適生植物在煤礦區的覆蓋率,從而降低煤礦地區生態環境問題所帶來的負面影響,在選擇適生植物時不僅需要考慮到水土保持現狀,還需要考慮適生植物在當地的生態適應能力。以內蒙古的鄂爾多斯煤田為例,由于該地區屬于干旱半干旱氣候區,且長期受到沙塵暴等問題的影響,在選擇植物時應當主要以耐旱的灌木類或者是禾本科草種為主。另一方面,植被重建技術的應用應當根據植被的種植情況來開展工作,如果是為了增加當地的林地覆蓋率,那么則應當選擇造林密度技術,由于幼林郁閉直接的影響到造林密度技術的實施效果。因此,在設計造林密度技術應用方案時應當結合此前的調研結果合理的設計造林密度,確保預期的造林密度收益能夠得到落實。
隨著環保督察工作的持續深入推進,原先煤礦地區所特有的煙囪林立的現象得到了充分的改變,為了能夠降低煤礦地區所帶來的大氣污染以及水體污染問題。一方面,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擴大集中供熱的覆蓋面,鼓勵煤礦應用型企業積極應用潔凈煤等先進技術,降低甲烷等污染氣體的排放。另一方面,環保局等相關政府職能部門應當定期對煤礦地區的水土進行檢查,向煤礦生產以及應用型企業宣傳最新的水體處理技術。以高礦化度礦井水為例,針對該類型的井水則主要以脫鹽技術為主,借助于膜分離法等先進技術來處理礦井水,將高礦化度礦井水中的雜質等有害物質進行處理,確保出水能夠達到排放標準,從而實現水體的二次利用。
綜上所述,水土流失問題頻發、大氣污染問題以及水體污染問題是長期困擾著我國煤礦地區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這些生態環境問題的存在阻礙了當地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應當加快適生植物在煤礦區的覆蓋率,在此基礎上加快潔凈煤等先進技術的推廣進程,重現煤礦地區的“綠水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