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慧杰 雷震鋒 李輝 孫現(xiàn)慶 王小波(河南省南陽市河南油田采油二廠,河南 南陽473000)
從18 世紀60 年代工業(yè)革命以來,石油成為社會發(fā)展的重要資源,并且伴隨著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對石油的需求量也在提高,從而我國的石油的存儲量的不斷下降,這就造成我國石油量有了一定程度的短缺。采油量也受到了影響,在逐漸的下降。造成采油量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石油勘探技術的不純熟和、采難度的不斷增加以及開采不充分,導致了大量石油沒有被開采出來,造成了許多石油殘留在地底,這就形成了剩余油,從而造成了采油量的下降。油田的開采程度對石油企業(yè)的經濟收益有著很大程度的影響,因此,本文針對油田開采過程中大量剩余油存在的情況,提出節(jié)約挖潛技術在采油工程中應用,希望有助于提高采油的充分性,為石油的開采盡一份力量。
所謂的剩余油指的就是,在石油開采過程中由于操作不當或者開采能力不足,導致不能完全的石油開采,導致有很多石油仍留在地下。剩余油分為很多類型,從廣義來講,剩余油主要指的是:油田被開采后,依然保留在地質中的原油,這些被殘留下來的原油就是剩余油[1]。
從狹義上來講,剩余油主要指的是:沒有被開采的原油被挖潛處理,這些原油被稱為剩余油。還有就是如今的施工技術不能實施開采,仍然保存在地下的原油也被稱為剩余油。
剩余油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第一點是我國的油田開采技藝還有不足之處,由于技術的缺陷導致了剩余油的產生。第二點是油田的地質條件過于復雜,多種地質條件相互影響,影響采油的效率,造成了剩余油的產生。地質因素是剩余油產生的內在因素,主要的地質因素包括:地質結構的復雜程度和油田巖石特性以及地質斷層的出現(xiàn)等。而開采技術因素屬于外在因素,主要包括:采油系統(tǒng)存在缺陷和鉆井布置不科學以及采油技術不完善等,這些因素存在于采油的過程中,導致在采油時出現(xiàn)開采殘留的情況,造成剩余油的產生。在實際的采油工程中,地質因素與開采技術因素同時存在,共同影響著采油效率。對于我們來說,改善油田地質條件是不可能實現(xiàn)的,所以我們能做的就是改進油田開采技藝,使之不斷完善[2]。
剩余油根據開采情況分為以下兩種,一種是未開采過的剩余油;一種是開采過,效率不高的剩余油,下面分別進行詳細:
未開采過的剩余油指的是在油田巖石的巖心間隙中,水從沒有注入過的石油,沒有受到開采的影響,這種剩余油主要是開采技術不純熟,沒有產生對巖石巖心影響到而殘留下來。
開采過效率不高的剩余油指的是已經受到過開采因素影響的石油,已經被水注入驅出過,但由于驅替不夠徹底,在驅替后仍然存在于間隙中的石油。
現(xiàn)階段,我國的石油礦井的性質已經發(fā)展了很大的轉變,礦井中的含水率在不斷的提高,對石油的開采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我國現(xiàn)行的技術尤其是傳統(tǒng)的石油開采技術,已經不能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在開采過程中需要考慮的問題越來越多,尤其是剩余油開采難度的增加,更是油田勘采需要面對的一個嚴峻考驗。在以后的石油開采中,特別是剩余油的開采中,需要對石油的含水量進行控制,提高剩余油的開采效率。在以后的石油開采中,我國應該對采油工藝進行改變,多采用新技術、新方法,大力推廣節(jié)約挖潛技術,使剩余油能夠得到有效開采[3]。
當油藏的含水率達到80%以上時,地下的油、水分布情況發(fā)生了變化,油層內的剩余油已經呈現(xiàn)高度分散,已經很難找到連續(xù)狀態(tài)的剩余油,此時的情況,利用原本的井網已經不能對這種分散狀態(tài)的剩余油進行開采,這時候需要對井網進行加密調整。采用井網加密技術時要考慮到油田的儲備情況,特別是針對剩余油進行開采時,更需要對井網進行加密調整。在針對剩余油運用節(jié)約挖潛技術時,要結合剩余油分布情況,對井網的密度進行科學的調整,從而得到井網的最佳控制。井網的部署工作,不僅要應用到井網加密和井網控制過程中,更要應用到工程報廢井中。在井網加密技術應用時,要結合剩余油的分布以及石油的含水量情況,進行科學周密的井網部署。在實際的開采過程中,任何可能的地質情況都有可能遇到,當我們遇到不同的地質狀況時,要結合當地的情況進行井網加密。例如遇到發(fā)育不健全的地質時,進行井網調整要結合地質結構的特點,盡可能保持井網的均勻;遭遇到裂縫發(fā)育健全的地質時,要控制好走向和注水等多個因素,從而保證井網加密的均勻性[4]。
熱力采油技術指的是:為了提高原油流動能力,向油藏中注入熱流體,或者使油層發(fā)生燃燒現(xiàn)象,形成移動熱流,從而通過熱能使得原油粘度降低的技術。由于熱能產生方式不同,又將熱力采油技術細分為:物理熱法和熱流體法以及化學熱法。物理熱法指的是利用物理原理進行加熱的方法;熱流體法指的是通過對熱流體進行加熱,然后注入到油層內的方法;化學熱法主要指的是通過化學反應在油層內產生熱量的方法。這些熱力采油技術在剩余油的開采中的廣泛應用,對提高整個石油項目的開采效率有著重要的意義。
周期注水技術通過周期性地改變注水量和注入壓力,在油層中形成不穩(wěn)定的壓力狀態(tài),從而引起不同滲透率層間或裂縫與基巖塊間液體的相互交換。周期注水開始的時間十分的重要,錯誤的注水試件不僅會影響注水的效果,而且還會對見效時間的長短產生影響。周期注水技術應用能對非均勻油藏的注水量進行改善,從而提高剩余油的開采效率。與其他注水形式相比,周期注水技術應用不僅減少了石油開采的設備,還節(jié)省了輸水的費用,極大的降低了石油開采的成本,從而提高了石油開采的效益。在周期注水技術的應用中,進行網井調整的同時要對井網進一步完善,從而保證石油開采的效率。
合理細分層技術能夠對油藏的能量供應進行改善,主要應用在含水量高的油藏中,尤其在非均勻性油藏中的效果更好。合理細分層技術的應用,使得開發(fā)層和注采井網更加具有條理性在于:該項技術可以對開發(fā)層進行細分,結合油藏的具體結構進行合理科學的井網布置。但在實際的開采中,為了方便剩余油的挖潛要留出空地。
在一些油藏中,剩余油比較豐富,但是產出效率比較低,注水的效果也比較差。在這種油藏中可以采用重復壓裂技術。重復壓裂技術可以緩解油層污染情況,所以在一些油層污染的地方可以采用該技術,從而提高剩余油的開采效率。但是在一些油田開采中,重復壓裂技術的效率逐漸下降。想要提高重復壓裂技術的效率,就必須對規(guī)模進行擴大。無限制的井網規(guī)模的增大會形成井網簾,從而影響石油的開采效果。針對這種情況,轉向壓裂技術應運而生。轉向壓裂技術在剩余油開采中補足了重復壓裂技術的缺陷,大大提高了石油的產出效率。
石油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更與經濟的快速發(fā)展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但是隨著社會的發(fā)展,石油需求量在不斷的擴大,能源短缺問題越來越嚴重。因此,在石油的開采過程中,要做好剩余油的挖潛工作,避免石油浪費現(xiàn)象的產生時十分必要的。節(jié)約挖潛技術在剩余油的開采應用中,可以根據不同的油藏情況提供不同的采油方案,也能在不同的儲油、地質下采用合理的技術,使得開采更加具有針對性,在提高采油效率的同時,避免了資源浪費現(xiàn)象的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