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蘇甫江·阿不都克然木 阿布都克然木·吐松
(1.阿克蘇地區環境監測站,新疆 阿克蘇 843000;2.阿克蘇凈源環境科技有限責任公司,新疆 阿克蘇 843000)
為進一步突出行政部門的“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行政審批權限的簡化,強調環境保護部門的“雙隨機一公開”監督檢查機制,對《建設項目竣工環境驗收暫行辦法》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完善,新修訂的《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以下簡稱“條例”)于2017年10月1日正式實施以來,原有的環保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環保設施進行竣工驗收職能交由建設單位自行驗收,取消了建設項目竣工環保驗收的行政許可[1],在一定程度上強化了建設單位的主體責任。國家在制定這一項法規時的初衷是非常好的,目的是用放管服改革來提高工作效率。國務院關于修改《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的決定(國務院682號):第十七條:“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編制驗收報告,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對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設計、施工、驗收、投入生產或者使用情況以及有關環境影響評價文件確定的其他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進行監督檢查[2]。
國家將環保驗收權利下放到建設單位后,不但可以大大減輕國家的行政審批壓力,可以推動新時期國家經濟建設的高質量發展,還有助于打贏國家污染防治的攻堅戰役,建立良好的生態環境質量體系,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水平,也可以更好地讓建設單位服務百姓利益。提升竣工環保驗收的質量,才能夠保證環境的可持續 發展以及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3],但是在實際工作中還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問題不斷顯現,下面就出現的主要問題做以下闡述。
以筆者所在的新疆地區來說,在驗收過程中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驗收工作還不是很規范。
受地域等多方面的影響,整體上從事環保工作的專家數量非常有限,導致能夠參與環保驗收的人數有限,而建設單位相對來說較多,所以不能很好地滿足建設單位的環保自主驗收要求。相關的管理部門沒有制定專家參與自主驗收評審會的資格要求,導致企業自主驗收時存在弄虛作假等現象。
根據《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的相關規定,建設項目環保驗收期間一般不超過3個月,3個月試生產不具備驗收條件的可適當延期環保驗收期間,但最長不超過12個月。企業自主驗收實施后,生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放松了對建設單位自主環保驗收的監督管理,建設單位存在久拖不驗情況。以筆者所工作的新疆維來說,建設單位在進行環保自主驗收過程中,相應的生態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未能對驗收情況進行及時監管,導致相關監督部門不能及時了解建設單位自主驗收工作情況,對實際驗收不合格的企業不能起到監督作用。另外,一些中小型企業在完成自主驗收后未能在環保廳等官方網站上進行公開公示,或者擔心監管單位檢查而回避公示。有的建設單位為順利過評,在建設項目環保驗收監測數據弄虛作假,掩蓋事實真相,無形中也為環境帶來危害,損害群眾利益。
目前國內的建筑行業的主要任務還是牟利,以追求經濟利益為目的,許多企業缺乏環境保護意識,對建設項目的環保驗收工作不重視,認識程度較低。很多建設單位對于項目竣工的環保驗收的責任認知程度不足,對于國家出臺的規定不夠重視,當工程項目出現較大的變動時,忽視了項目變動對環境造成的影響[4]。有的建設單位在自主驗收時,過與不過的決定權利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在建設項目未達到規定規定標準,或者“三同時”制度執行尚未到位的情況下,就自行組織竣工并通過環保驗收[5]。特別是一些偏遠地區,經濟發展較為落后,當地的政府為了發展當地經濟,著重在項目引進上下功夫,對于那些污染嚴重、工藝水平低下、高耗能的落后項目也不拒絕,所以后期的超標排放等問題必然存在。有的企業經營利潤高,在項目建成后一直未進行驗收,而相關監管部門對此也是采取模棱兩可的態度,導致環境污染非常嚴重。
在實際工作中,大部分的建設單位竣工后環保驗收工作的結果公開形式,都會選擇在官網網站等進行公示,公示的渠道比較單一,導致公眾了解信息的渠道不通暢。尤其是一些偏遠地區,信息技術發展不發達、不全面,導致偏遠地區的公眾不能夠及時了解相關單位的環保驗收情況。另外,因為公開形式的單一,很多群眾在遭受某些企業的環境破壞后,不能有效地進行投訴和查看企業的環保驗收情況,很難發揮群眾對環境保護的監督投訴作用。
在實際中,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出于自身能力有限,一般都是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竣工環境保護的驗收報告工作。但是,目前技術驗收管理機制尚不完善,個別的第三方機構驗收專業能力較差,實力不強,部分從業人員道德素質低下等,在利益面前,放低驗收標準,以幫助建設單位“蒙混過關”,造成環境的破壞[5]。
要加強環保專家的職業資格培訓力度,不斷壯大環保專家隊伍,提升環保專業專業能力,在環保驗收過程中能夠更加規范地進行驗收。另外,還要不斷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完善修訂,按照《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有關要求,實施建設單位自主環保驗收公示及備案制度,進一步規范建設項目竣工后的環保驗收程序、標準、技術服務,將法律法規滲入到自主環保驗收工作的每一個環節,充分發揮法律的威懾作用,以此來保證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的整體質量。
嚴格落實建設項目跟蹤、監督和檢查跟蹤力度,建立多部門的聯動聯防機制,形成上下聯動的監督管理合力[7],督促建設單位及時整改在驗收的過程中出現違法問題。尤其是各地的相關監管部門一定要做好建設項目環境保護驗收審批后的跟蹤監督工作。檢查的項目中應該主要查看環評審批及“三同時”制度的落實,建設項目與環評批復的符合性、環境保護措施的落實情況、自主驗收檢測方案及檢測數據的有效性、驗收結論的準確性、自主驗收程序及驗收信息的公開,運行使用情況是否符合法律法規,污染物的排放是否按照規定標準進行,排放的濃度的是否達標等,在監督管理過程中開創新舉措,為環保工作順利開展進行奠定基礎。
相關部門要加強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使企業的環境保護意識不斷增強,能夠讓企業充分認識到嚴格建設項目環保驗收工作的重要作用。同時,環保部門在日常的工作監管中,要對建設單位中建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的宣傳教育,要因地制宜,針對不同企業所存在的不同問題,要開展有效性宣傳教育。環境保護部門可以微信小視頻、發放宣傳彩頁、專題培訓會等方式,加強建設單位的環境保護意識,明確違法成本,從而在源頭上減少建設項目對環境的污染力度。建設單位作為生態環境保護責任的主體,不斷提高 環境守法意識,強化企業內部生態環境保護培訓,認真學習相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增強企業保護環境的責任感。
各建設單位要豐富公示公開的方式,除在官方網站,還可以在微信公眾號和當地政府網站的相關板塊進行公示公開,讓群眾能夠有更多的查看信息的渠道。當公眾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及時查詢相關信息,也促使公眾能夠發揮更大監督作用。除此之外,重點項目進行自主驗收過程中,建設單位組織驗收會時,將公眾意見作為環保驗收結果的重要依據,發揮公眾意見調查在環保驗收中的作用,本文對完善公眾參與提出了一些有利于企業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方面的建議。
依照分析監測和數據評估來確定建設項目落實環境保護措施的實際效果,也能夠通過監測數據來確定環保工作的開展情況[8],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工作中,第三方檢測機構質量監督是一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因此,要進一步提高第三方驗收機構的能力,在專業技術能力等方面要加強及時的監督和考核,提高第三方機構從業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技術能力,還要加強法律法規培訓力度,加強從業人員的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從而減少違法現象的發生。
結合本文的一點論述,作為從業者之一,對環保自主驗收的問題進行了研究,提出了自主環保驗收中監督管理工組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建設單位對驗收流程認知不足等問題。針對自主環保驗收存在的問題,生態環境保護部門應將關注轉移到后期監管上,驗收的把關權交給企業,不代表監管放松、企業壓力變小[9],我們應該很清楚地認識到在工程建設項目中的環保驗收工作的重要作用和關鍵性,考慮環保驗收工作的很多因素,要想不斷規范環保驗收工作,就需要我們對環保驗收工作進行統一規劃和多一些思考。盡量減少項目中違法行為、不規范行為的出現,真正為環境保護作出應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