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樂(揚州大學 醫學院,江蘇 揚州 225000)
高校是進行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的主體,保證科學研究的安全是重中之重。高校各實驗室使用的化學試劑種類繁多,其中不乏各種管控類的危險化學品(以下簡稱“危化品”)。危化品的定義是具有毒害、腐蝕、爆炸、燃燒、助燃等性質,對人體、設施、環境具有危害的劇毒化學品和其他化學品[1]。近年來,多起高校危化品安全事故給人們敲響了警鐘,高校危化品管理的重要性凸顯。根據我國現有的《危化品安全管理條例》、《常用化學危險品貯存通則》規定,管控類危化品必須集中存放,建設符合安全防范標準的危化品倉庫和行之有效的倉庫管理模式是降低安全隱患、減少安全事故的重要保證[2]。
據有關文獻調查顯示,99.8%的高校均建有危化品倉庫,其中56%的高校建有校級庫房,39%的高校相關學院配備試劑集中存放場所[3]。但這些倉庫的建設標準良莠不齊,管理水平也參差不齊,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隱患,達不到建設預期的效果。存在問題主要有:
(1)危化品倉庫建設之初選址不合理,沒有考慮對周邊環境和人的影響。
(2)倉庫硬件設施不完善,如沒有配備相應的消防器械、指紋鎖、安防設施,或因年久失修造成設備老化,無法正常使用,個人安全護具配備不足等[4]。
(3)倉庫的安全管理模式不完善。高校危化品倉庫存在多頭管理的現象,各部門沒有有效的聯動機制,出現職責混亂、溝通不暢,造成管理效率低下、互相推諉的局面[5]。部分倉庫管理人員及危化品使用人員對危化品管理和使用規范缺乏應有的認知,造成采購渠道多種多樣,無法保證安全性;使用人員不嚴格遵守操作規程,使用記錄不規范、不完善;部分人員缺少對實驗廢棄物的安全處置意識,不按科學規定的方法及時處置,容易造成對環境的污染和人員的傷害。此外,這些管理上責任的缺失會導致相關部門不能掌控危化品的來源和去向,無法做到有跡可循,形成危化品全生命周期安全監管的真空區域。
(4)缺乏安全事故處置的預案,安全紅線意識淡薄。相對于一些工廠,高校危化品的存儲量相對較小,但種類繁多,且由于各實驗室分散,危化品的的流動性較大,任何一個環節的疏忽都可能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很多高校的安全事故應急預案不夠完善,監督和管理人員不夠專業,對事故處理能力欠缺,事故中自我保護和避險能力也較弱。一旦發生事故,無法及時控制局面,后果嚴重。
危化品倉庫的建設與管理與普通倉庫所追求的效率不同,應以安全防護為第一準則。其建設的初衷是將危化品放置于相對安全可控的場所進行集中管理,這樣有利于最大化降低危化品在存儲和使用過程中的安全風險。高校危化品倉庫管理的實際情況也與其他單位和工廠不同,倉庫的管理要在保證危化品安全的前提下不影響科研實驗的正常進行。
高校危化品倉庫的管理,既要以保證安全為第一原則,又要符合高校科研管理的實際情況。要盡量杜絕“人人都能管”,又要防止各部門之間協調不充分,安全管理責任落實不到位的局面。
我校通過調研、論證,并在地方公安部門的指導下,建立了“1+X”的危化品倉儲管理模式[7]。即一個總庫“1”,為虛擬倉庫,對內主要負責校內各暫存庫情況的的匯總,如:硬件設施的使用狀況,危化品出入庫臺賬管理等,對外負責審核試劑供貨商的銷售資質,通過公安智慧網辦理危化品許可購買許可和報備手續。“X”為分布在各學院(部門)的若干暫存庫。由各學院(部門)負責危化品的采購、保管、領用發放和臺賬管理。
在運行管理模式上,由于危化品使用人員多、流動性大,危化品種類繁雜,我校相關部門制定了校、院、實驗室三級聯動的機制。由學校牽頭,各級學院(部門)開展日常檢查、整改行動,再由學校進行集中檢查,有問題的限期及時整改。
很多高校原先建立的倉庫,由于年代久遠、安防理念落后,導致庫房的選址草率,硬件和軟件設施不符合要求,不能滿足如今危化品倉庫安全管理的要求。在考慮存儲安全和環境綠色的前提下,我校在地方公安部門的指導下,按照“GA1002-2012”劇毒化學品、放射源存放場所治安防范要求,進行選址、規劃、新建(或修繕)而成[8]。選址完成后,各暫存庫建成安防系統,包括防火材質的雙鎖通風櫥、門禁系統、雙人雙鎖指紋識別、入侵報警、視頻監控、電子巡更等設施、倉庫排風系統等技防、物防措施,并定期進行安防檢查,確保各種設備的正常運行。此外,還配備不同類型的消防滅火設備,個人安全防護用品,如呼吸系統防護、身體防護和眼部防護。倉庫內外設置相關警示標識,張貼MSDS指示牌,說明倉庫內危化品種類、危險特性等特征。
倉庫硬件設施的配備只是安防管理的基礎,人防的建設管理才是重點。人防建設與管理主要涉及兩個方面,一是保證倉庫管理人員的專業素養;二是對所有危化品使用人員進行安全教育和宣傳。
倉庫管理人員須接受培訓、考核合格后方可持證上崗。參加地方公安部門舉行的危化品安全會議,學校定期邀請專家,組織安全教育講座。危化品倉庫實行“五雙”管理制度即雙人保管,雙把鎖(鑰匙)、雙賬本(電子和紙質)、雙人發貨、雙人領用。倉庫保管員要嚴格遵循五雙管理要求,并及時對危化品的出入庫進行記錄,每月上傳倉庫的電子臺賬,以便學校和公安部門對危化品數據變動和流向的掌握。此外,倉庫保管員在發放危化品的同時,還需告知領用人危化品使用規范,起到宣傳和監督的作用。
高校對危化品安全防范知識的宣傳要“雙管齊下”,深化危化品使用人員的安全教育,提高安全防范意識。在信息化的時代下,線上教育平臺方便可行,還可以進行線上考核,有利于安全教育的普及。除了線上教育,還需進行線下各種安全知識的教育講座,并組織實踐性的安全教育課程,更直觀地展現危化品安全防范的重要性。有條件的院校,可將危化品安全教育納入學分制課程,進行考核。只有危化品使用人員主觀意識到危化品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使用中嚴格遵守操作規范,起到將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的作用。
由于高校危化品的申購、領用、處置具有流動性大,使用人員分散的特性,所以各級院校要對危化品全生命周期的安全保證有詳細的監管措施,倉庫保管人員也要盡到監督和跟蹤的責任。
要細化危化品采購流程,尤其是管控類危化品的管控。高校管控類危化品應實行申報審批制度,申購人員需填寫采購申報表,注明品名、數量、用途、試劑供應商等信息,交由倉庫管理員、學院、設備處、保衛處進行審批,并在公安機關進行備案,有條件的學院可進行集中申購,統一管理。管控類危化品送貨,一定要遵循先入庫再發放的原則,由倉庫保管員進行二次審核,并做入庫登記,各實驗室不得擅自存放危化品。目前,我校已建成危化品申購線上管理平臺,各申購單位可在線填寫申購表格,各審批部門在線審核,省去了層層審批的時間,節省人力、物力。
多數危化品泄露、火災、爆炸等事故是發生在各實驗室中。所以,危化品領用出庫之后使用及處置的跟蹤管理也十分重要。實驗人員對危化品使用規范需要院校的安全教育普及和定期的安全檢查。倉庫保管人員也可以進行跟蹤監管,確保實驗室對危化品的暫存和使用符合規范。廢棄物的處置要科學、及時。要定期進行危化品固液廢棄物的普查、集中統計,對廢棄物進行規范化管理,嚴格分類收集,張貼標簽,并交由具有處置資質的專業公司處理。
此外,高校還應建立危化品安全事故處置預案,做到職責細分,各級單位及負責人要明晰權責。處置預案不應只停留在書面,院校可以定期組織舉行危化品安全事故應急處置的演習,強化安全意識,增強事故處置能力。在科技信息化的背景下,危化品的視頻、圖像信息可以通過互聯網,實現各部門共享,在權責明晰的前提下,實現多部門之間的聯動,更有利于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9]。
安全是永恒的主題,只有確保校園的安全,高校的教學和科研活動才能順利進行。危化品倉庫的建設和管理是高校危化品安全最重要的保障,倉庫保管人員既要審核危化品采購的來源,又要保證危化品入庫的管理工作不出漏洞,還需對領用、處置進行跟蹤監管。因此,高校危化品倉庫科學合理的運行模式以及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是確保危化品安全的長效機制。目前,我國高校危化品管理剛剛起步,現行的辦法仍無法滿足高校科研工作的特殊背景,如管控類易制爆化學品領用之后的返庫工作,存在較大難度;寒暑假期間,倉庫保管員發放危化品的時間安排有一定的困難,等。這些問題只有在實際操作中,院校師生共同努力協商,才能得到合理的解決辦法。高校危化品倉庫的安全管理工作任重道遠,我們可以總結并借鑒國內外的成功經驗,實踐中總結方法,努力推進高校危化品安全管理工作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