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亮(中海石油(中國)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廣東 湛江 524000)
隨著崖城13-1氣田進入生產開發后期,天然氣產量逐年下降,凝析油產量也相應降低。同時南山終端下游用氣大幅減少,在這種低流量情況下,一方面天然氣攜液能力降低,海管積液增多,凝析油不能被連續攜帶到終端處理,導致LPG系統不能實現連續處理。另一方面,從LPG脫出來的天然氣在各方面不滿足銷售合同要求,低流量下條件,和天然氣處理系統的天然氣混合后可能會導致外輸天然氣不合格。此外在低流量下,作為LPG系統最主要來料之一的低溫分離器冷凝液大幅減少,會導致LPG系統不能穩定運行。因此在不同的凝析油產量和不同的下游銷售氣量下,從節能,經濟可行性方面出發,南山終端LPG系統需要采取不同的運行模式。
LPG系統最主要的來料有兩個:低溫分離器液相出口油料與凝析油三相分離器出口油相出口。兩路來料合并后與脫C4塔塔底凝析油在LPG進口換熱器換熱后進入脫C2塔,在脫C2塔被加熱爐加熱后C1,C2從塔頂被脫出。頂部氣體經塔頂氣壓縮機壓縮后與主體銷售氣合并,或進入原有一、二級壓縮機壓縮后與主體銷售氣合并。來料被脫除C1,C2后進入脫C4塔,C3、C4即LPG在脫C4塔被加熱分餾后從塔頂經空冷器冷凝成液態后進入脫C4塔頂回流罐。回流罐的液化氣用液化氣泵升壓后一部分進入脫C4塔上部作回流冷卻,一部分進入脫硫塔脫硫后進入LPG儲存罐。脫C4塔重沸器中C5以上的的重質組份作為凝析油從塔底經LPG換熱器與來料換熱后進入凝析油三相分離器的換熱器,最后經過空冷器冷卻后進入凝析油罐。
LPG處理系統中脫C2塔加熱爐使用的是熱虹吸加熱爐,而LPG系統正常運轉的最大瓶頸就是脫C2塔加熱爐熱虹吸動態平衡的建立。在熱虹吸加熱爐中物料被加熱膨脹汽化,密度變小,離開汽化空間,順利返回到塔里,返回塔中的氣液兩相,氣相向上通過塔盤到塔頂,而液相會掉落到塔底。由于靜壓差的作用,塔盤將會不斷補充被蒸發掉的那部分液位,從而實現一個動態平衡。南山LPG處理系統中,液體進入碳2塔后往下流到底層塔盤,再到一個積液槽后出塔從脫碳2塔熱油爐底部進入,加熱后產氣液兩相流回碳2塔塔底,液體由塔低進入脫C4塔,氣體流向塔頂。因此要實現虹吸現象,要有足夠多的氣體保持一定壓力使液體不能直接落到塔低。當來料中沒有足夠的LPG成分時,塔底壓力下降,來料直接從底層塔板漏到塔低,從而不經過加熱爐,熱平衡系統被打破,脫C2塔塔低溫度不能建立,LPG系統不能正常運轉。因此當低溫分離器的冷凝液很少的情況下,對LPG系統的穩定有很大影響,而其LPG系統要穩定運行,必須達到建立脫C2塔加熱爐熱虹吸動態平衡的最小處理量。
通過調節控制,逐漸降低每日凝析油處理量,調節LPG參數使LPG穩定運行,測試出LPG系統能穩定運行的最小處理量和關鍵工藝控制參數。
測試時手動調節控制三相分離器液相出口閥,保持一天凝析油處理速度不變,工藝控制參數不變,保持LPG系統穩定運行。如果LPG系統能穩定運行,則關小三相分離器液相出口閥,降低處理量,繼續測試。如果LPG系統不能穩定運行,降低脫碳2塔塔頂壓力,繼續測試,直到LPG系統不能穩定運行。
脫C2塔塔頂壓力在1.28Mpa,低溫分離器冷凝液30桶/天,不能連續供液條件下,LPG系統能穩定運行的最小凝析油處理量約為550桶/天,LPG回收率也相對較高。如果降低碳2塔塔頂壓力到1.21Mpa,可以進一步降低LPG穩定運行的最小處理量,約為420桶/天,但會大幅減少LPG回收率,沒有經濟效果。
隨著海管天然氣輸量增加,海管積液量和清管段塞體積減小、排液時間縮短、排液流量增大、清管器運行速度提高,進而清管時間縮短。在低流量下,海管積液量增多,而終端段塞捕集器的存儲總量為7800桶,高液位關停點設定為4500BBLS。當海管天然氣輸量較低(低于71.88萬方/天)時,清管段塞體積超出段塞流捕集器的處理能力,因此若在較低輸量下直接進行清管,可能會導致段塞流捕集器無法正常處理清管段塞,導致段塞流捕集器氣相進液,影響正常工藝。因此當天然氣輸量低于71.88萬方/天時,不能直接進行清管作業,只能通過縮短常規清管周期等方法進行清管。
為提高清管作業效果,保證清管球能順利到達,通過現場調研與風險評估,現場使用2%、3%過盈清管,同時縮短常規清管周期,采取當海管凝析油儲量達到一定量時進行清管球作業方式。對比模擬工況計算數據與實際測試數據發現,實際清管球作業與模擬計算基本吻合,但受海管積液量、海管壓力等多方面因素影響,有一定差異,天然氣輸量在28.75萬方/天以上時實際清管作業清管球運行時間比模擬計算時間短,在28.75萬方/天以下時實際清管作業清管球運行時間比模擬計算時間長。
通過取塔頂氣樣進行組分分析,用醋酸鉛和氯化鋇快速測定管法檢測H2S含量為120ppm,含水量為6-8ppm,H2S含量高達120ppm,低流量處理條件下,脫C2塔塔頂壓力降低后,H2S含量還會升高,可達180PPM,超過天然氣銷售合同50ppm的最高限值要求。
(1) CO2含量高達20%,但海南天然氣銷售合同對CO2含量沒有作具體要求。
(2)碳氫化合物含量低,C1-C5總含量為78.923%,低于天然氣銷售合同85%的最低限值要求。
(3) C6+以上重組分含量高達0.595%,比外輸干氣C6+含量0.122%高,造成其烴露點高達76℉,高于天然氣銷售合同55℉的最高限值要求。
當下游提氣量低于61244方/天時,脫C2塔塔頂氣注入到銷售氣會導致銷售氣質量不合格,為了回收塔頂氣,減少天然氣排放,可是停脫C2塔頂氣壓縮機,啟動舊一級壓縮機壓縮塔頂氣到燃料氣系統,作為燃料氣。為了回收塔頂氣,可以對系統進行改造:從一級壓縮機入口滌氣罐直接連接到燃料氣系統做低壓燃料氣使用,低壓燃料氣每日消耗約5500方/天,塔頂氣基本能滿足低壓燃料氣需求,這條管線現場已經做有預留,現場只許做小改造就可實現,這樣可以避免使用壓縮機,可以節省電166.6萬度/年,減少燃料氣排放182.5萬方/天放,實現降本增效,節能減排。
在海管低輸量模式下,海管凝析油不能被連續攜帶到終端,只能通過定期清管球作業把凝析油推倒終端,在這種情況下LPG系統運行模式可分連續處理和間歇處理兩種模式。連續處理模式:清管球作業后終端收到凝析油后,控制LPG系統凝析油處理量,直到下次清管球作業收到凝析油,實現連續處理。間歇處理模式:清管球作業后終端收到凝析油后,加大LPG系統凝析油處理量,快速處理完凝析油后把系統停下來,直到下次清管球作業收到凝析油。
LPG系統間歇處理模式在處理相同凝析油量的前提下LPG產量低。通過現場實際數據記錄,LPG系統整個關停(包括LPG壓縮機)期間,每天大約可以減少用電4000度,燃料氣消耗每天減少2000方。但是每次LPG系統關停/啟動時需要排放部分天然氣,根據記錄數據估算,關停排放量約500方,啟動排放量約1800方。同時關停后,脫碳2,脫碳4塔因為沒有熱交換,塔和管線溫度變化較大,部分設備溫度變化超過250華氏度;對設備沖擊較大,閥門經常出現盤根泄漏。此外關停時,需三名操作員配合用時1小時關閉系統,恢復啟動時,熱媒溫度達到啟動溫度后,從進料建立系統循環,到啟動壓縮機,啟動回流泵到最后完全恢復穩定生產,至少需要三名操作員配合用時4小時。因此綜合考慮,在能實現連續處理的條件下,連續處理模式要優于間歇處理模式,一方面減少設備啟停,減少操作工作,對設備也有好處,同時減少天然氣排放;另一方面可以增加LPG產量。
通過LPG系統模擬低流量生產最小處理量測試,LPG系統能穩定運行的最小處理量約為550桶/天。我們采取定期清管球作業方式,當海管積液量達到2500桶時進行清管球作業,如果平臺每日到海管的凝析油產量為550桶/天,到達2500桶需要4.5天(108小時),在這種情況下,只要清管球的運行時間小于108小時,LPG系統就可以連續運行。而在低流量下2%、3%過盈清管球作業實際測試中發現,當海管積液量達到2500桶凝析油時,采用2%過盈清管球進行作業時,在23萬方/天流量下清管球的運行時間約為61小時,可以實現連續處理。如果流量在14.38萬方/天以下,清管球的運行時間大于111小時,這時就不能實現連續處理。
南山終端進入在低流量處理工況下,當平臺日產凝析油量大于550桶/天,外輸流量大于14.38萬方/天時,采取定期清管球作業方式,當凝析油達到2500桶進行清管球作業,LPG系統采取連續處理模式最經濟可行。當平臺日產凝析油量小于550桶/天或外輸流量小于14.38萬方/天時,南山終端LPG系統不能連續處理,只能采取間歇處理模式。
為了回收脫C2塔塔頂氣,對系統進行小改造:從一級壓縮機入口滌氣罐直接連接到燃料氣系統做低壓燃料氣使用,不使用壓縮機,可以省電166.6萬度/年,減少燃料氣排放182.5萬方/天,實現降本增效,節能減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