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丹丹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河南鄭州 450000)
鄉村旅游的興起與發展體現了城市居民對鄉村生活的向往與熱愛。我國幅員遼闊,鄉村眾多,不同的鄉村地區有不同的風土人情及自然地貌。鄉村的形成是人類與自然長期相互適應的產物,鄉村內既有自然環境的秀美也有濃郁的人文氣息。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獨特的魅力,使得我國鄉村旅游資源異常豐富。鄉村旅游的發展離不開鄉村農業的發展,而且具有特色的農業活動及農副產品受到城市居民的青睞與追捧;加之鄉村道路建設及交通條件的改善,城市居民到鄉村旅游觀光更加便捷,使得鄉村旅游具備大力發展的條件。鄉村旅游是依托于鄉村當地原有的生態系統、人文景觀、旅游資源進行發展的旅游方式,因此,鄉村旅游的開發難度及風險遠遠小于景區開發(李暢和趙藝源,2018)。種種有利因素都使得鄉村旅游大有可為。畜牧業既是農業的一部分,也是鄉村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鄉村居民飼養牛羊豬雞鴨等動物就是畜牧業在鄉村中的最佳體現。畜牧業的發展使動物飼養由散養逐漸過渡到集中飼養,集中飼養有利于集中化管理,但也使得畜牧業形式變得單一。單一的產業形式不利于畜牧業的發展與創新,而畜牧業的發展離不開鄉村支持。在新的時代背景及建設生態文明的要求下,將鄉村旅游與畜牧業相結合,使二者協同發展,借鄉村旅游推動畜牧業的發展,以畜牧業吸引城市游客,帶動鄉村旅游將會是鄉村旅游與畜牧業共同發展的新機遇(郭其杰,2019)。本文從我國鄉村旅游發展現狀出發,分析我國畜牧業的發展現狀,并嘗試探究鄉村旅游與畜牧業協同發展的模式,以期能更好的為鄉村旅游及畜牧業發展提供一份力量。
鄉村旅游是一種以鄉村地區為載體的旅游活動,通過利用鄉村獨有的人文地貌、風土人情及田園景觀為游客提供休閑、娛樂的旅游方式(Martha和Frederick,2016)。鄉村旅游是農業與現代旅游業的融合,借由旅游業的輔助,大力推動生態農業與旅游的共同發展。中國的鄉村旅游興起較晚,但發展速度很快,目前鄉村旅游已包含學習型、消費型、觀光型、度假型、體驗型、文娛型等多種類型。鄉村旅游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優化鄉村產業結構、縮小城鄉差距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城鎮化的普及使得越來越多的人居住在城市,城市地區人多擁擠、空氣污染嚴重、綠化面積少等問題使得城市居民越來越向往鄉村生活。城市居民收入較高,而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花銷比重逐漸下降,使得城市居民在休息時更加需要一個可以放松心靈、遠離城市的休閑之地。城市居民對鄉村生活的向往是發展鄉村旅游的契機,城鄉之間的交通改善為鄉村旅游的發展提供了便捷。與城市相比,鄉村地區人口密度小,自然景觀仍保持原有樣貌,且各地區的風俗習慣不同使得鄉村具有獨特魅力。鄉村居住環境相比以前大有改善,但生活方式依舊保持原有的日出而落日落而息的方式,與城市生活方式相比,鄉村生活方式更加古樸、自然。在促進鄉村經濟發展、推動生態文明建設背景下,鄉村由原來的農業生產和農戶家園逐漸轉型為農業生產、文化體驗、休閑娛樂于一體的綜合性區域(馮潔,2019)。
發展鄉村旅游對鄉村、城市而言是互利共贏的一種選擇,中國大型城市附近的開設的體驗式鄉村旅游“農家樂”如雨后春筍般的涌現就是最好的證明。經過多年發展與建設,我國鄉村旅游已呈現出全面開花的狀態。政府部門也通過評選鄉村旅游示范點的方式推動鄉村旅游的發展。我國鄉村旅游目前還主要以農業旅游為主,結合當地民俗活動銷售當地的農副產品以帶動當地經濟發展。隨著鄉村旅游的發展,以觀光為主的鄉村旅游及體驗式鄉村旅游形式也逐漸增多。鄉村旅游也不再是吃農家飯住農家院的單一模式,從鄉村旅游的設置位置與發展定位來看,我國鄉村旅游模式可以分為以下幾種:(1)鄉村農業旅游。農業是鄉村發展的根本,也是農民賴以生存的產業。隨著人們食品安全意識的提高,天然有機綠色農產品逐漸受到人們的青睞。城市居民到鄉村參加鄉村農業旅游,不僅參與到農產品生產過程中,還能品嘗購買的綠色食品。(2)鄉村民俗旅游。中國自古以來就有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的說法,每一個鄉村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鄉村的民俗活動大多都與農業生產有關,活動形式多樣。參加鄉村民俗旅游對城市居民來說不僅是感受鄉村文化獨有的魅力,更是一種特有的體驗。(3)鄉村村落旅游。我國鄉村歷史悠久,許多鄉村還保留著原有的村落格局,如安徽的西遞宏村。鄉村村落格局不僅是為了滿足居住需要,同時還兼顧防火、防止外來人員入侵等作用。通過鄉村村落旅游的開發,讓許多城市居民不僅領略到鄉村的魅力,也能感受到鄉村居民的獨特智慧。(4)鄉村農家樂旅游。鄉村居民一般都擁有自己的庭院及生產用地。通過農家樂的形式吸引游客進入農家庭院,享受地道的農家美食。鄉村農家樂旅游在發展鄉村旅游業的同時也促進了農產品的銷售,全面拉動了鄉村經濟發展。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畜牧業作為農業的一部分,在國民經濟中也占有重要地位(Suling G,2016)。畜牧業在我國農業產值中的比重在35% 左右,其生產潛力及經濟價值還有待挖掘。我國畜牧業的發展多年來一直保持健康穩定的狀態,且生產能力也在逐步提高。畜牧業的健康發展使其生產的農副產品總量和品質逐步提升,滿足了人們日益增長的消費需求,并保障了人們的生活水準。畜牧業的發展影響著工業與農業的發展。首先,畜牧業離不開飼料、獸藥等行業的支持,尤其在現代畜牧業中,飼料是動物獲得營養來源的主要途徑。其次,動物生產的肉制品、奶制品及皮毛制品等離不開現代工業。畜牧業為現代食品企業、皮毛行業提供了加工原材料。秸稈、麩糠等農業廢料可以在畜牧業中二次使用,提升農副產品的價值。畜牧業中動物所產生的糞便等又可為農業種植提供有機肥。
在現代畜牧業養殖模式下,將以往散養的方式轉變為圈養、集中化、大規模養殖。這種養殖方式的改變有利于統一管理,具有提質增效的益處,但同時也一定程度上加劇了當地污染,尤其是水污染和空氣污染。現代畜牧業的集中化養殖模式需要對養殖場所定期消毒,動物排泄的糞便也常采用便捷的水沖式處理方式。動物糞便隨水流入河流等水域,容易導致水源富營養化。畜牧業養殖區域最常見的是惡臭味,尤其陰天下雨的天氣惡臭味更是令人難以忍受。我國畜牧業在推廣發展的同時也引進了許多先進的儀器設備用于畜牧業,尤其在集中發展養殖業場所,人工難以快速完成工作要求,機器的使用越來越頻繁(王寧,2016)。機器的頻繁使用帶來了噪聲污染,不僅影響動物也對人類有影響。隨著畜牧業的高速發展,畜牧業所造成的污染問題也在逐漸加重。經濟發展帶了人們對環境的關注,畜牧業在環保壓力下發展速度有所減緩。為了促進畜牧業的發展,國家出臺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并提出生態文明建設的要求。生態文明是秉持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原則,構建可持續發展的生產方式及產業結構以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將生態文明建設落實到畜牧業中,將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結合,尋找畜牧業發展的新增長點,為畜牧業的發展提供新的契機(秦玉清,2017)。
依據畜牧業的現代化發展方向,在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下追求利益最大化是畜牧業發展的基本要求。通過改變生產方式及經營方式以實現畜牧業利益最大化是轉變畜牧業盈利的重要手段。借由鄉村旅游發展契機,將畜牧業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以推動畜牧業的生態文明建設。現代畜牧業是以畜牧業為基礎,以生態文明建設為要求的現代化生產方式。畜牧業的發展離不開鄉村的環境資源,而鄉村發展也離不開畜牧業的發展。相對于鄉村旅游,畜牧業所具有的經濟價值更為突出。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提高與社會發展的需要,畜牧業與鄉村旅游業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畜牧業的發展不僅具有一定的生產價值,同時還能為城市游客提供不一樣的觀光感受。將畜牧業融入鄉村旅游中,不僅能增加鄉村旅游的賣點,還能增加鄉村旅游的農業氣息。尤其針對長期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來說,能在空閑時間遠離城市新喧囂,回歸自然,感受鄉村的特色生活,既是城市居民內心的向往,也是社會階層的訴求(常運書,2016)。鄉村地區空氣清新,本土自然的生產方式對城市游客具有獨特的吸引力。整體經濟水平的提高及閑暇時間的增加,越來越多的城市居民選擇回歸鄉村,在鄉村中體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這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契機,也是鄉村旅游與畜牧業協同發展的契機。
鄉村旅游與畜牧業協同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如何在大勢中探究出適合鄉村旅游與畜牧業協同發展的模式是當前的重中之重。首先,必須形成鄉村旅游與畜牧業協同發展的理念,并統一規劃發展。鄉村旅游與畜牧業之間是有內在聯系的,二者完全可以通過協同發展的模式互相促進。一些從小在城市中長大的城市孩子分不清韭菜與麥苗,更沒機會見識鄉村中的牛羊豬等動物。鄉村之中畜牧業所飼養的動物無疑是對城市小孩最大的吸引。鄉村旅游的定位是讓前來旅游的城市居民回歸自然,感受到鄉村氣息,畜牧業產出的肉蛋奶等農副產品是鄉村氣息的最好標志。在理念上統一鄉村旅游與畜牧業的發展,落實到規劃發展中是保障鄉村旅游與畜牧業協同發展的根本。其次,順應時代要求,保證鄉村旅游與畜牧業協同發展的后勁。鄉村地區由于擁有大量的土地資源與自然資源,發展畜牧業的生產成本較低(喬宇靜,2019)。價格低廉、品質優秀的畜牧產品是促進鄉村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對城市游客最大的吸引之處。具有濃郁地方特色的畜牧業產品是鄉村的特有名片,也是發展鄉村旅游的重要支柱。隨著畜牧業的快速發展與飼料等物品價格的升高,畜牧產品價格低廉的優勢逐漸衰退。以鄉村旅游為切入點,將旅游地區所需要的生態環境標準納入畜牧業的發展中,以促進畜牧業改革,并發展新型清潔型畜牧業,保障鄉村地區的生態文明。鄉村生態是鄉村旅游建立與發展的根基,畜牧業的生態文明建設是將畜牧業更好的融入鄉村生態及鄉村旅游中。只有鄉村旅游與畜牧業共同以生態文明為目標才能實現二者的協同發展,保障發展后勁。再者,注重品牌效應為畜牧業與鄉村旅游的協同發展提供助力。每一個鄉村都有自己的獨特之處,鄉村畜牧業也因所處的地理環境不同而擁有地方特色。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或畜牧業可以成為響亮的品牌,進而發揮品牌效應。品牌建立是艱難的,可以通過學習先進的國內外經驗,結合鄉村特點建立隸屬于本地的鄉村旅游品牌或畜牧業品牌。注重品牌效應,在推動鄉村旅游與畜牧業協同發展過程中建立屬于當地鄉村的品牌,增強鄉村旅游與畜牧業的綜合實力,為鄉村旅游和畜牧業的發展提供助力。
鄉村發展與當地畜牧業的發展歷來是我國政府高度關注的重點。畜牧業充分利用當地鄉村自然資源,以生態文明建設為目標,調整產業結構及經營方式成為畜牧業在新時代背景下的發展之道,將畜牧業與鄉村旅游協同發展是促進鄉村發展的新模式。畜牧業與鄉村旅游的協同發展需要在理念上保持一致并落在實處,注重品牌的建立與發揮以保障協同發展的持久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