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慶嬌

今年,受新冠疫情的影響,各家企業的日子都不太好過,很多企業為了生存不得不進行內部調崗甚至裁員。這種調崗自然和晉升調崗不同,是把員工從原來熟悉的崗位調整到陌生的崗位上,或者從熟悉的業務轉換到不熟悉的業務上去。對于員工來說,這可能是其職業生涯當中要面臨的一次職業危機;對于出面與員工溝通的HR來說,這是一項艱難的、無法逃避的工作。那么,怎樣才能把這項工作做得順利?在此,我們拋開法律和技術層面的操作不談,僅從HR和員工兩個視角來分析如何面對調崗這件事。
在談調崗這件事時,HR首先要認清現實——不要刻意去追求什么“員工和公司的雙贏”,因為員工愿不愿意留下來繼續工作都還是個問題。“初心利他,成就他人”不是掛在口頭上的,而應是根植于HR內心的信念,如果沒有“服務”意識,HR干不好人力資源工作。因此,HR在和員工面談時,需要先解決好兩個問題:一是讓員工知道為什么要調崗,二是讓員工了解適應新崗位需要做好哪些準備。這兩個問題解決不好,往往會導致調崗失敗。
●向員工明確解釋調崗原因
HR要盡可能地做好解釋工作,把員工調整到新崗位的原因和理由講清楚,堅定員工勝任新崗位的信心。盡管絕大多數員工對調崗是抗拒的,但是如果HR能夠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分析,還是能夠轉化員工心態的。有一位HR朋友曾經經歷過一次異常艱難的調崗調薪溝通:員工王先生入職的時候,公司按照工作內容為其匹配了相應的薪水。但王先生入職一年后,公司發現他的崗位職責當中有一半內容沒有承擔起來。公司考慮到王先生的忠誠度還不錯,另一半工作做得很好,于是決定調整王先生的崗位設定,讓他只做他能承擔得起的這部分工作內容,薪資也要相應降低。
HR與王先生反復多次溝通,但他一直表示自己很想要把過去沒能做起來的業務繼續做下去。但是之前已經有一年的時間給他去嘗試,他沒有承擔起來,這已經是結果了,HR反復耐心地和他溝通,最終,基于自己擅長目前的工作、喜歡公司的氛圍,而且公司離家非常近,王先生還是接受了公司關于調整崗位內容和調薪的安排。
●調整后的崗位應是最優選擇
對于很多企業來說,如果一切運轉正常,當然也就不需要做出重大戰略調整,但如果遇到特殊情況,基于外部環境的變化,企業要生存,難免要割舍一些經營情況不太好的業務,或者放棄一些尚在培育期但后續成長性不被看好的業務,因此就要涉及人員和崗位的調整。在業務轉型的大背景下,無論對企業還是對員工來說,已經沒有更多的選擇了。
公司要盡可能在不太理想的幾個選項當中,做出一個相對適合員工的選擇,而這個選擇的過程HR一定要參與,并與業務負責人、員工本人充分溝通。要讓員工了解到,盡管這樣的調整會在一段時期內讓人難受,但這已經是公司在現有條件下能夠提供的最好選擇——當然,這也必須是事實。基于此,員工才有可能理解和接受調崗這件事。

●幫助員工梳理職業資本,找到新的起點
員工從心理上接受了新崗位,就會嘗試各種辦法去適應新崗位。這時候,企業要及時為其提供培訓和學習機會,或者安排HRBP或其直接上級多跟員工溝通,實時了解他在新崗位的工作狀態,及時認可他在新崗位上的突出表現,多組織團建讓他快速融入新團隊……這些舉措都能幫助員工更好地適應新崗位,盡快沉下心來,做好自己的新工作。
李先生曾是一家房地產公司營銷策劃團隊的大拿,后來因為公司業務調整,營銷策劃部門被取消。考慮到李先生文筆很好,公司把他調整到辦公室做文秘工作,主要負責撰寫會議紀要、各類總結等。盡管兩個崗位都要求具有較高的文字表達能力,但營銷策劃案和會議紀要還是有很大的差別。因此,李先生剛被調整到文秘崗位的時候很不適應,主管對他寫的會議紀要也不是很滿意。其后,主管不斷跟李先生溝通,給他講解撰寫會議紀要的關鍵點、文體風格等,同時,李先生自己也慢慢調整心態——不管自己有多么擅長文案策劃,目前的工作都不需要他有多么跳脫的文風,現在他的工作就是寫會議紀要。除非離職,否則自己只能轉換文字風格,踏踏實實寫好會議記要。調整好心態之后,李先生認真學習了各類公文的寫作方法和風格。他原本就有很強的寫作能力,當他愿意把心態調整到新崗位需要的狀態時,他在業務上很快就適應了。
有時候,員工接到調崗通知時,下意識地會有這樣一種猜想:“公司把我調整到不熟悉的崗位上,是不是要逼我辭職?”其實在接到調崗通知時,員工應該先把猜疑放在一邊,冷靜理智地分析這件事情。
●理性分析形勢,理智做出選擇
如果公司因為生存問題而做出業務線調整,比如取消了幾條業務線,或者放棄了某幾塊新業務,這完全不是針對員工個人的行為,員工也無力去阻止公司進行這樣的重大調整。這不只是針對某個人,而是很多人要去共同面對和承受的。想明白了這一點,然后再考慮是否接受。作為被砍業務線的工作人員,公司沒有因為業務線取消就直接裁人,而是提供了調崗的機會,這說明公司想通過更人性化的方式來處理這件事,并且在做出調整前充分考慮了員工的生存和生活。在這種條件下,即使公司能夠提供的選擇不讓人特別滿意,也是可以理解的。
剩下的就是員工自己要“用腦子”考慮清楚,到底是接受調整,還是選擇走人,或者既不接受調整也不走人,而是跟公司鬧上一鬧,要點經濟補償。我之所以強調要“用腦子”考慮而不是靠內心的感覺行事,就是想讓員工一定要把委屈、抵觸、不快的情緒放在一邊,單就事情本身來做個理智的思考,因為接不接受調整還取決于很多現實條件。
比如,公司現在所處的階段,雖然這條業務線被取消了,但未必會影響公司整體的營收;也許公司上市在即,個別業務線的取消不會拖慢公司上市的腳步。在這種情況下,員工應該選擇留下。萬一公司以后有了更好的發展,留在公司就還有持續發展的機會。而就目前的情況,就算離職也未必能立即找到一家靠譜的好公司。當然,如果公司整體處于下滑階段,或者整個行業的形勢都不太好,這時候不妨選擇抽身,換個公司甚至換個行業重新出發。尤其是那些自身目前本就處于職業上升期的人才,可以選擇的余地很大,倒不如趁早轉換跑道。
●保持學習狀態,在新崗位上發現新價值
面對調崗,是走是留還要視員工自身的狀態而定。如果你處于二三十歲的黃金年齡,學習能力很強,那么筆者建議你走出去,到不同的地方學習新知識,拓寬眼界和思路,找到更適合自己發展的方向。反之,如果你處于35+的年紀,自我感覺轉型非常困難,對新知識的接受能力也極速下降,沒有明確的方向,那么如果公司愿意給你提供一個崗位,你最好還是接受下來,努力去適應新崗位。在此過程中,心態的調整至關重要。此外,做事情的方式方法也要相應調整。尤其是工作了一二十年的職場資深人士,多少有些積累,比起挖空心思到新的領域中去冒險,不如重新梳理技能和經驗,整合現有資源,在新崗位上繼續施展自己的才華。
前文談到的李先生是幸運的,因為這樣的崗位轉換跨度不大,被調崗時的壓力也還能夠承受。事實上,有許多調崗,其前后工作內容差異很大,員工一旦感覺自己不能勝任或者不想努力去嘗試,就會選擇一走了之。看看我們身邊,有很多這樣的事例:員工因為被公司調整到不熟悉的崗位憤而辭職,此后找工作一直不順利。眼看家里每個月的生活開銷一樣一樣壓過來,很多人都會后悔當初的選擇。
人到中年,面對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很難保持年輕時的學習狀態。但一個不爭的事實是,在這個經濟和信息快速發展的時代,經驗和技能的生命周期在逐漸縮短,職場人必須適當安排時間進行有針對性的培訓,為事業的發展和延續不斷補充新鮮養料。不僅要提升技能,還要讓自己的思路和視野更加開闊。
站在員工的角度,我們當然能夠理解其不愿意轉崗的種種原因。但問題是,當原來的崗位沒有了,這個位列第一的A選項已經消失不見,你是不是能夠勇敢地擁抱B選項?就像《擁抱B選項》一書中所說:“人活到一定歲數,就會明白,人生無法盡如人意,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活在某種形式的B選項中,當完美的人生選項不復存在,請樂觀地擁抱B選項,勇敢重新開始。”
作者單位 浙江學海教育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