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雷
“我生來一貧如洗,但決不能在死時仍舊貧困潦倒?!边@是索羅斯掛在辦公室墻壁上的一句話。五十歲生日來臨前的索羅斯已經很富有了,但一個問題讓他困惑不已:“什么工作能讓我在五十歲以后持續再做三十年?”于是,他去閉關思考。終于找到答案了,是哲學、投資和慈善。于是,索羅斯一面成立了開放哲學基金會,一面將自己的主業轉向投資。索羅斯大部分財富是五十歲以后創造的,在他八十四歲官宣退休前的三十多年里,僅捐贈就達到八十多億美元。無獨有偶,巴菲特一生的財富中99%以上是五十歲以后賺到的。相比時下流行的“三十五歲現象”“出名要趁早”的焦慮說辭,“人生始于五十歲”似乎有些晚熟,卻也沒那么危言聳聽。
《淮南子》中說:“故蘧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敝^年五十而知前四十九年之過失。后來,“知非”便成了五十歲的代名詞。
知非有多重要?老子說:“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蔽鞣降奶K格拉底遙相呼應:“我只知道一件事:我什么也不知道?!?/p>
如果說古人抽象的理論讓人在實踐中摸不著頭腦,那么2000年搞笑諾貝爾獎心理學獎獲得者達克和克魯格提出的達克效應則更能讓職場人心服口服。

達克和克魯格通過對人們閱讀、駕駛、下棋或打網球等各種技能的研究發現:能力差的人通常會高估自己的技能水平;能力差的人不能正確認識到其他真正有此技能的人的水平;能力差的人無法認知且正視自身的不足,及其不足之極端程度;如果能力差的人能夠經過恰當訓練大幅度提高能力水平,他們最終會認知到且能承認他們之前的無能程度。
這是網上流傳的達克效應示意圖:

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看完這張圖說:“有擔當的管理者一個重要的責任,就是把下屬從愚昧之巔推向絕望之谷,至于能否爬上開悟之坡,看個人造化?!痹谕趸畚目磥恚杂^者清,人們往往能看清楚別人在愚昧山峰,而對自己處于愚昧山峰的事實毫無認知。雖然王慧文認為戳破事實是有風險的,但他還認為自己有這個責任。他在接受采訪時說:“比如說我有同事或者下屬離職時,我覺得他離職的時候就是在愚昧之巔了……所以他在走之前的那一刻,我就給了很深刻的反饋?!贝蠖鄶档慕Y果是自己被人拉黑了。
王慧文沒有忘記反思自己:“其實你給別人反饋時,可能我自己是在愚昧之巔,其實人家是對的,這個可能性也是很大的。你通過這個行為反而加劇了你在愚昧之巔的事實。”
知非就是看到別人處于愚昧山峰時,“你通過這個行為反而加劇了你在愚昧之巔的事實”。
知非,為什么是五十歲?
五十歲還有一個更廣泛的稱謂——知天命之年,來自孔子的“五十而知天命”。
“五十而知天命”,是說五十歲之后,知道了“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懂得了付出和回報不一定成正比,一面抬頭看天,一面默默耕耘。用佛家的話說是,隨緣不忘精進,精進不忘隨緣。
日本佛學大師松原泰道把人生分為兩段:五十歲前,是打基礎階段,在這個階段里,我們往往為立足社會、養家糊口而疲于奔命,基本上是為別人活著;五十歲以后,經濟基礎已經奠定,職責也已完成,這才到了實現自我、創造自我最有價值的階段。他說:“我的人生是從五十歲開始的?!?/p>
孔子說:“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眲倓偂爸居趯W”時,初生牛犢不怕虎,再遇到風口,三十而立之時就容易飄起來,登上愚昧山峰,天下舍我其誰。一旦摔下來,就容易跌入絕望之谷,爬不起來就會一蹶不振,爬起來認真總結,已是四十不惑了。五十歲,成也好,敗也罷,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該知天命了。知天命才步入開悟之坡,漫漫步入持續平穩的高原,做到“耳順”和“從心所欲,不逾矩”。五十歲不是絕對的,只是個大致的年齡,卻是人生一大分水嶺。之前的人生,精進不忘隨緣;后面的歲月,隨緣不忘精進。
“白骨精”因勞累過度英年早逝的消息不時見諸網絡,五十歲的父親對剛剛步入社會的兒子說:“年輕時要吃苦,但不能用生命和健康為代價?!边@是精進不忘隨緣。
五十歲的父親問自己:“幸福是什么?財富自由就不需要奮斗了嗎?如果真的過上游山玩水的日子,真的吃得消嗎?如果退休以后身體健康、財富自由、子女孝順,就甘心享清福了嗎?”生命不息,奮斗不止,這就是隨緣不忘精進。
《黃帝內經》中的上古之人,“法于陰陽,和于數術,食馀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就能做到“形與神俱”“盡終其天年”“度百歲用去”,注重養生的現代人,活到百歲不是夢。五十歲正好開啟人生的下半場。
人不僅能活到百歲,而且能健健康康活到百歲,就像《黃帝內經》中的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歲,而動作不衰”。五十歲可以開啟有為的人生下半場。
比爾蓋茨、馬云在五十多歲就選擇退休,“先成佛道,再度眾生”,已經走出“六道輪回”了;巴菲特、王健林、任正非沒退休,一副活到老干到老的架式,“地獄不空,誓不成佛”,也走出“六道輪回”了。他們的五十歲,都正從開悟之坡向持續平穩高原挺進,一面隨緣,一面精進,但更主要的是隨緣不忘精進。
隨緣精進,才能修養高,任順自然,忘掉自己;進而修養達到神化不測境界,無意于求功;終究有道德學問,無意于求名。這就是莊子筆下的“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于是,五十而逍遙,人生從五十歲起步。
在莊子看來,鯤鵬展翅高飛算不上逍遙,列子御風而行也算不上逍遙,真正的逍遙是“無所待而游無窮”,只有至人、神人、圣人才能做到。
至人無己。老子《道德經》中多次提到無己:“吾所以有大患者,為吾有身。及吾無身,我有何患?”“是以圣人外其身而身先,后其身而身存?!狈鸺揖透訌氐琢耍喝松倌?,彈指即過;榮華富貴,如過眼云煙,正所謂“紅塵看破是浮塵,美麗看破是軀殼。生命看破是無常,愛情看破是聚散”。知天命則隨緣。隨緣精進,隨緣是前提。《詩經》以“維天之命,于穆不已”來歌頌天命深遠不息,孔子的天命觀則提示了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使命,知天命就“只有順勢而為,沒有逆風飛揚”,個人沒有那么重要,以至于“無我”“無身”“至人無己”“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五十而知天命,便開啟逍遙人生。
神人無功。老子說:“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笨鬃右舱f:“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雖然也有“人定勝天”一說,但只能是隨緣基礎上的精進而已,亦如道瓊斯創始人道先生的名言:“人的努力,不過是轉瞬即逝的浪花?!敝蔷褪勤厔菝媲爸t卑下來,知道神人無功。五十而知非,才能步入開悟之坡,從此逍遙起來。
圣人無名。《逍遙洲》中記載:堯讓天下于許由,許由推辭說:“你治理天下,天下已經治理好了,而我再接替你,我豈不是為名而來嗎?名,是依附于實的客體,我難道要做有名無實的客體嗎?”圣人無名,向左轉可以是儒家的“計利當計天下利,求名當求萬世名”,向右轉可以是佛家的“名高福消”,如覺真法師的名言:“陽善易得名,今天就叫知名度。知名度一高,名高福消,若不培福造福,這知名度的‘名也會變質。為善人不知,這叫陰德。陰德易積累,今天就叫儲蓄。儲蓄可以增值,愈積愈多。厚德載福,自然福報無盡!”人定勝天,關鍵在于一個“定”字,于佛家而言,就是禪定,“外離相為禪,內不亂為定,外若離相,心即不亂”。五十歲的心,因一個“定”字而逍遙。
五十歲其實也是一個糾結的年齡:自己的身體到了一個轉折點,父母更需要照顧;時代在發展,知識結構在老化;新生代茁壯成長,工作如履薄冰……更主要的是索羅斯和巴菲特、馬云和王健林只是個案,很多人其實并未實現財富自由,五十歲如何才能逍遙?
還是回到《逍遙游》吧!斥鷃譏笑鵬說:“彼且奚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莊子評論說,“此小大之辯也”,并沒有本質的不同。五十歲,只要“知非”“知天命”了,你和馬云也是“小大之辯也”。
現實生活中,絕對的“無所待而游無窮”是不存在的。在“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的世界里,絲毫不影響你的奮斗,你可以“假戲真做”,就像索羅斯說的那樣:“世界經濟史是一部基于假象和謊言的連續劇。要獲得財富,做法就是認清其假象,投入其中,然后在假象被公眾認識之前退出游戲。”像羅曼·羅蘭所說:“看透生活的本質,仍然熱愛生活!”
莊子夢中幻化為栩栩如生的蝴蝶,忘記了自己原來是人,醒來后才發覺自己仍然是莊子。究竟是莊子夢中變為蝴蝶,還是蝴蝶夢中變為莊子,實在難以分辨。因五十歲而逍遙還是因逍遙而五十歲?無論如何,如果時光機將你帶入五十歲的人生,那么即使你是一個晚熟的人,也要牢記:只要心中有旋律,五十歲,也要大步走起。
作者 遼寧第一時間廣告有限公司 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