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芳
隨著工業化、城鎮化的深入推進,我國農業農村發生了一系列結構性變化。這些結構性變化的總體趨勢在“十四五”時期將會延續。近期發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0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提出“農業基礎更加穩固、鄉村振興戰略全面推進”,再次把“鄉村振興”推向了焦點。
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戰略決策,習近平總書記對推進鄉村振興高度重視,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而在“十四五”時期,鄉村振興更將全面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國家“十四五”規劃建議中強調了“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未來5年,鄉村振興戰略將會在國家引導下全面落實和實施。可以說,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暢通國民經濟的新發展需求,將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鄉村振興。
促進鄉村振興,核心在于針對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導致鄉村衰退的主要因素,注入對沖和反制力量。因此,接下來鄉村振興將主要在四個方向發力。
一是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通過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強化農業科技和裝備支撐,建設智慧農業:推動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保障糧、棉、油、糖、肉等重要農產品供給安全:開展糧食節約行動:發展縣域經濟,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
二是鄉村建設。要把鄉鎮定位并建成為服務農民的區域中心:統籌縣域城鎮和村莊規劃建設,保護傳統村落和鄉村風貌: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提升農房建設質量:因地制宜推進農村改廁、生活垃圾處理和污水治理,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推動鄉村人才振興。
三是深化農村改革。健全城鄉融合發展機制,落實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30年政策,加快培育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實現形式。保障進城落戶農民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健全農村金融服務體系,發展農業保險。
四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建立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幫扶機制,保持財政投入力度總體穩定,接續推進脫貧地區發展。健全防止返貧監測和幫扶機制,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續幫扶工作,加強扶貧項目資金資產管理和監督,推動特色產業可持續發展。健全農村社會保障和救助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