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燕輝
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我國發展仍然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機遇和挑戰都有新的發展變化。“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構建金融有效支持實體經濟的體制機制,提升金融科技水平,建立現代財稅金融體制,增強金融普惠性”,“推動金融與實體經濟均衡發展”。在這一總體戰略要求下,財富管理機構作為走在創新金融前沿的實踐者,應該在三個方面進一步明確自身發展定位,回歸金融本源。
立足金融機構定位,服務實體經濟。實體經濟是金融的基本盤,金融是實體經濟的循環系統,為實體經濟服務是財富管理行業立業之本、核心使命。第三方財富管理機構長期承擔著探索市場創新模式、引導社會資本有序流向實體產業的責任。面對新環境、新目標、新格局、新舉措,財富管理業應緊緊圍繞“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提升金融對實體經濟的服務水平,建設一個規范、透明、開放、有活力、有韌性的資本市場,構筑國家金融安全體系,為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和高質量發展提供金融支撐。
立足服務定位,全面拓展服務新領域。“十四五”規劃建議進一步明確要“堅持實施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實行高水平對外開放,開拓合作共贏新局面”。金融行業對外開放程度逐年提升,財富管理機構應積極參與金融對外開放進程,進一步提升資產配置管理能力。財富管理機構基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財”的職責及義務,可實現連續性、長期性、穩定性、跨越經濟周期、跨越生命周期的機制安排,圍繞金融資本市場發展、人民日益增長財富保值增值、財富傳承需求,應在資產管理、財富管理等領域進一步拓展投資渠道、豐富資產配置、創新金融產品。
立足風控管理定位,守住風險底線,大力推動創新發展。“十四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金融科技的創新發展擴大了財富管理的服務覆蓋面,以人工智能、大數據、生物識別、機器人流程自動化等技術為驅動,能夠對客戶精準畫像、洞察客戶需求、創新金融產品、智能化配置資產,持續不懈地為客戶提供高效、便捷的財富管理服務。與此同時,監管是金融創新和發展的重要保障,財富管理行業要進一步強化主動風控合規管理意識,建立和完善多重安全風險防范機制,涵蓋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監督和糾正的全方位立體式的風險管控體系:提升針對特定風險、特定產品的管控化解能力,深入剖析和研究市場,重視對市場風險的研判:強化創新業務風險全流程管理,有效厘清責任邊界,體現財富管理行業謹慎、盡責義務,以統一化的標準為金融創新高質量發展鋪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