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林
“十四五”期間,中國將全面進入數字經濟時代,數字化轉型是“十四五”企業變革和發展的新基建。傳統企業特別是產業鏈、供應鏈相關的企業,更需要通過數字化轉型來實現信息、技術、產能等精準配置與高效對接。數字化轉型是企業最高戰略,對傳統企業而言,只停留在技術層面的數字化轉變是不夠的,還要在業務、運營和績效考核的全流程執行中實現全方位數字化,只有以更大、更快、更高、更強的開放姿態,通過全產業鏈的增值服務參與跨行業、跨領域、跨區域協作,才能釋放數字化變革治理的最大效能,實現數字化賦能向經濟效益轉化,增強企業的運營能力及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戰略目標。
數字化建設分三個階段,一是規劃設計階段。實行經營主體、設計單位、科研院所、系統集成商、電信運營商“五位一體”的數字化頂層設計工作模式。首先,明確數字化建設的定位與愿景,做好深度的需求分析;其次,根據總體架構,自頂向下,對業務架構、數據架構、應用架構、基礎設施架構、安全標準體系進行設計;最后,明確實施路徑,確保數字化建設的順利推進。二是建設實施階段。依據系統和結構分析等方法論基礎,結合頂層設計和專項設計內容,深化數字化建設的主要任務和重點工程。給出明確且可量化的工程目標。建設實施包括工程籌備、設備到貨、工程實施、分部工程驗收、試運行及竣工驗收等環節是保證數字化建設成效的關鍵。三是考核評估階段。為了提高數字化建設和運營管理水平,企業需做好過程監理和結果評估兩大環節。建立實施運營中的動態評估、滾動調整監督考核機制,對數字化建設實時跟蹤監督和協調服務,綜合評估數字化建設可帶來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在轉變過程中有針對性的集中投資,尤其是在信息化方面,形成核心資源的價值外延。通過基礎運營收入、應用系統使用費、數據分析+專家咨詢服務、網絡資源服務分成、虛擬資源租用服務、中小企業軟件云服務、商業綜合服務等數據、信息服務,產生盈利。
數字化變革的最終目的是幫助企業獲得新的核心競爭力,而這種變革離不開強有力的領導力。企業數字化轉型不能僅靠技術部門,只有做到觀念轉變、管理轉型、成本優化三個方面,才能實現業務模式的創新以及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