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越山 田婷
中國郵政速遞(EMS)將通過數字化轉型,實現二次崛起,全力以赴打造行業“國家隊”
11月5日,中國郵政速遞物流股份有限公司CIO張戰軍在他的辦公室接受《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專訪時這樣表示。他說,在5G時代背景下,郵政速遞(EMS)將會通過信息化的建設和升級,實現物流全程全網可監、可控、可直視,以一流的服務,踐行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大動脈”“微循環”重要組成部分的使命擔當,努力做到“人民有呼喚,服務不間斷:國家有要求,郵政挑重擔”。
關鍵時刻聽指揮 危急關頭沖得上
張戰軍首先向記者介紹了郵政速遞近些年來的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
據他介紹,今年疫情期間,公司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認真履行“人民郵政為人民”的初心使命,在推進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中,大力推廣“線上辦、郵寄辦”,全力保障政務、民生寄遞服務,做到了“三個確?!?,即:確保了防疫物資及時接收運遞:確保了黨報黨刊及時投遞:確保了人民群眾基本生活必需品的寄遞服務暢通。疫情暴發之初公司就緊急開通了防疫捐贈物資寄遞綠色通道,開通專線汽車郵路,啟用郵航專機,全力做好防疫物資的運輸組織工作:安排和調整省際專線郵路,確保各類郵件快速運輸不積壓:創新無接觸攬投方式,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協調,千方百計打通郵件進鄉、入村、通社區,全力確保了郵件的安全妥投。此外,還特別承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商務部、中央軍委等機關和單位下達的應急物資運輸任務,并被發改委指定為國際進口防疫物資的國內運輸單位。
疫情發生后,全國各地公路交通陸續采取管制措施,社會上大部分快遞企業停運,具有責任擔當的郵政沖了上來,大量散戶及平臺客戶的寄遞需求轉入郵政渠道,帶來業務量的急劇增長。春節后,全網日均處理量達到6011萬袋件。
針對各地普遍出現鄉村、社區封閉、道路交通受阻等情況,集團公司積極妥善應對,爭取相關部門支持,積極解決郵政投遞員進入封閉小區和村莊的問題,有效保障了投遞生產運營。
疫情發生后,支撐各地中小學“停課不停學”,開展教材配送服務,郵政速遞在348個地市(含直轄市的區)提供教材寄遞服務,寄遞教材2000余萬件。
信息網絡大發展 郵政速遞正改變
郵政速遞業能夠克服疫情影響,不僅得益于行業的快速復工復產,還得益于我國消費市場加快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張戰軍向《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介紹,快遞作為線上消費最主要的交付渠道,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成為快遞業務量增長的主要來源,也令快遞市場獲得了新的規模擴張。信息網絡的發展和物流業特別是快遞業的興起,對包括EMS在內的郵政事業帶來了一系列改變,更加注重為客戶提供優質服務是其主要內容。
目前,郵政速遞主要有四大服務:1、國內特快專遞,通過航空網絡,為全國重點城市提供高效快速的“次日遞”“次晨達”服務:2、國內快遞包裹,通過陸路網絡,圍繞B2C電子商務平臺,提供“倉儲+配送+供應鏈金融”的一體化解決方案:3、國際業務,提供基于萬國郵聯網絡的國際郵件、包裹寄遞,以及基于商業口岸的國際貨運、快件等服務:4、合同物流,定位于高科技、快消品、汽車、醫藥、鞋服、軍政類等細分行業,重點是提供解決方案及高水平的項目管理服務。
張戰軍對《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表示,國內電商、跨境電商已經成為快遞業包裹的主要來源,目前占到八成以上。網絡經濟是當下國民經濟最活躍的領域,為快遞業成長注入了增長動能。
與此同時,網絡經濟更具前瞻性的經營理念和顛覆式的運作模式也極大地推動了郵政事業的革新與提升。
5G技術來助力 實現二次新崛起
張戰軍告訴《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契合即將舉行的5G大會的主題,郵政速遞將充分展示中國郵政利用5G及相關前沿科技進行數字化升級轉型。以“5G信息高速公路”為代表的新基建,對提高生產效率、提升客戶體驗,將產生前所未有的深遠影響。中國郵政正在綜合應用5G、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提升寄遞網絡的智能化運營水平,促進規模化經營的降本增效。
另外,郵政還積極探索與行業監管機構、同業生態合作伙伴共同推進新技術的推廣,比如“超級郵編”“數字郵票”、綠色包裝、智能終端、5G消息等場景化應用。
談起5G,張戰軍信心滿懷。他告訴《經濟》雜志、經濟網記者,目前郵政整個行業都比較重視5G,而結合5G郵政現在做的幾件事,通俗地說,如5G+RFID,傳統上RFID是芯片識讀掃描,而通過我們與華為合作,在郵件上制作一個小芯片,就可以對郵件進行實時跟蹤。此外,郵路無人駕駛在浙江吉安已試運行1年多,采用5G+雷達+視覺雙重傳感技術,已完成暴雨和夜晚等各種復雜情況測試,測試里程已近4萬公里:無人分機運輸也已經啟動。
可以說,數字化轉型正在助力郵政速遞實現新崛起,5G也會讓郵政速遞在快遞業中保持領先地位,更好服務國計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