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沙鄉年鑒》侯文蕙四個譯本副文本對比分析

2020-01-14 10:28:31余婷李新德
科普創作 2020年4期
關鍵詞:文本

余婷 李新德

《沙鄉年鑒》(A Sand County Almanac)是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創作的一部自然文學作品,在西方享譽盛名。他用細膩、優美的筆觸描寫威斯康星州一個農場的四季變化以及一些美國南北荒野地區的風貌,通過對自然的細致觀察,他提出了影響深遠的大地倫理理念。

1992年,侯文蕙翻譯的《沙鄉的沉思》為中國學界引入生態倫理學研究,該譯本在1992—2016年間相繼出版了4次,這4個版本的副文本內容有所變化,變化的原因體現了翻譯與研究之間的關系,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將對比分析其中副文本的差異,了解譯者的動機、目的、策略等,跨越不同的文化社會語境,深入解析《沙鄉年鑒》作品在中國的傳播與接受情況。

“副文本”這個概念最先是由法國文藝理論家杰拉爾·熱奈特(Gerard Genette)提出的,他在法文著作《副文本:闡釋的門檻》(Paratexts:Thresholds of Intepretation)中闡釋了其定義、分類、功能、研究方法及途徑等問題。簡而言之,副文本就是指印刷成書中的那些非正文內容,是環繞在正文周圍或者與文本相關的各種要素。根據熱奈特的分類,副文本通常分為兩類:內副文本和外副文本。內副文本主要包括封面、出版商內文本、作者姓名、標題、題記、各種類型的序跋、插圖、注釋以及后記等;而外副文本一般包括公開的外文本,如書評、訪談、廣告等,以及私有外文本,如作者書信、日記等[1]。副文本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尤其是隨著現代出版業的發展,書籍的副文本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在傳播中發揮重要的作用。同時,副文本理論為翻譯研究領域打開了一個全新的研究視角,副文本通過語言和非語言的形式對正文本進行強化和補充,如封面的風格設計和序言會隱含出版社的書籍推廣目的,書名翻譯和注解體現譯者的翻譯策略,序跋體現出譯者的翻譯方法、翻譯目的等,插圖豐富文本內容,吸引讀者的關注。因此,副文本所具備的功能也逐漸凸顯,例如,更好地促進文本與語境的連接,加強文本與讀者的互動,從而使譯本易于被目的語的消費群體接受。通過分析侯文蕙的4個譯本的副文本的闡釋作用,我們能更好地理解譯者的翻譯動力、目的和策略。

一、《沙鄉年鑒》侯文蕙四個譯本副文本要素對比

本文將從副文本要素中的內副文本和外副文本兩方面進行對比。其中,內副文本包括封面、標題、序跋、注釋、插圖五個方面。這部分主要分析內副文本的五個要素。

(一)封面

圖書的封面是副文本的要素之一,而封面設計的話語權掌握在出版商手中。因此,封面設計的內容和形式反映了出版商的審美觀和出版意圖。讀者一開始接觸圖書時,對圖書的直觀印象會受到封面的外觀設計、信息內容、材質等方面的影響,而精美的封面更容易得到讀者的青睞。以下是4個譯本的封面情況。

同一譯者不同年份出版的這4個譯本,封面設計存在很大的差異,其原因主要有三:首先,接受的語境發生了變化;其次,出版社的宣傳意圖不同;最后,美編之間存在審美差別。

侯譯本中1992年的版本封面設計相對簡潔,主要信息沒有出現在封面上。這個版本是譯者的第一個出版的譯本,正如作者所說,“它就像一個難產的嬰兒,幾經磨難,終于產出,因為出版的過程很艱辛,輾轉了好幾個出版社,最終才由北京經濟出版社出版”[2]246。出現這個現象的原因之一是該類譯本不受市場的歡迎。20世紀90年代的中國正大力推進改革開放,工作重心放在經濟建設、促進生產力的發展上,對生態環境是開發利用和保護并舉,但在實際行動上有所欠缺。1992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革土地使用制度,合理利用土地,切實保護耕地,有步驟地開發宜農荒地、宜牧荒原和灘涂。進一步搞好水土保持,保護森林和草原植被。全民植樹造林活動,功在當代,福及子孫”[3]。從報告中可以看出,政府已經開始重視生態環境的合理利用——由于未能良好地保持水土,1991年中國多省發生水災,給我們留下了深刻教訓——但生態環境保護并沒有因此深入人心。在這樣的背景之下,總體來講,環保類書籍還并不受市場的重視。另一個原因是當時利奧波德在中國還不為人知,他的作品在中國也鮮少有人關注,他的名字無法產生所謂的“名人效應”,因此關于他的信息沒有出現在封面上。除此之外,該封面的設計與美編的審美水平息息相關。封面中的小屋插圖其實很好地揭示了這本書的部分內容和內涵,但是色彩搭配偏淡,缺乏對該插圖的簡單闡釋,很難喚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1992至1997年之間,我國經濟工作的總體任務仍然是保持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然而嚴峻的環境狀況引起了部分社會人士的注意,可持續發展的需求要求不斷提高國民素質。提高國民素質并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通過文化圖書向國民輸入環保思想,影響其價值觀是必要的。由吳國盛主編、吉林出版社出版的《綠色經典文庫》,從1997年至2000年出版了16部綠色叢書,目的是填補綠色文化讀本在市場上的空缺,同時給對綠色文化感興趣的各界人士提供一個學習和探索的資源寶庫。侯譯本《沙鄉年鑒》正好是該叢書之一。該版的封面設計雖然不是很精美,但包含的信息量很大,尤其是小字“綠色經典文庫”把該本書列入綠色叢書,突出它的環保價值,說明當時社會已經意識到環保問題的重要性,也凸顯了出版社對這本書的重視,希望引起讀者的關注。封面的插圖也寓意深遠,意味著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與本書的出版意圖相得益彰。

2007年黨中央在十七大報告中明確提出,“加強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保護,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4]。可以看出,“環保”也不僅僅是一個空洞的口號,教育界也意識到環保意識應當逐漸注入到國民教育中,《沙鄉年鑒》中多篇文章已經逐漸被選入中學和大學課本中,《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瓦爾登湖》(Walden)等與環保相關的經典自然文學書籍越來越被人熟知,在閱讀市場上也大受歡迎。2010年的侯譯本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較之前兩版,這一版的封面設計會更側重宣傳它的文學地位和環保價值,封面中的3幅彩色圖正好與這本書內文的插圖特點相得益彰。2016年版本封面信息非常簡潔,“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這幾個字說明這本書已被歸入學術領域,該封面設計留白面積廣,嚴肅且清新,非常契合學術性書籍的特點。

這4個譯本封面設計的差異也表明,《沙鄉年鑒》譯本的受重視程度隨著目的語的社會語境的變化而改變。國家經濟發展不再一味追求效益,生態文明建設成為十八大報告的“五位一體”之一,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也成為十九大報告的一個重點,在這期間國民素質也日益提高,侯譯本的四次出版也正好順應了這個發展過程。出版社也從一開始不接受出版,到逐漸為其開拓市場,出版面向各類讀者的譯本,為其量身打造封面,突出其不同領域的價值取向。因此,這4個譯本的封面設計變化也很好地詮釋了《沙鄉年鑒》從1997年至2016年被中國社會逐漸接受的過程。

(二)標題

標題是讀者最先接觸到的文本信息,它向讀者傳遞文本的主要內容,是引起讀者興趣的重要因素,好的標題能夠促使讀者與文本交流得更順利。譯本的標題不但要在短時間內吸引讀者的關注,而且要準確無誤地傳達出原文的意圖。一個恰當的書名能夠有效推動一部外來作品的傳播,而不恰當的書名會讓一部好的作品埋沒,即使其譯本十分優秀。

原著的英文名稱是A Sand County Almanac,每個版本的書名翻譯對sand county這兩個單詞的翻譯是一致的,但對于almanac的翻譯卻有所差異。根據《朗文當代英語詞典(第六版)》(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6th Edition for Advanced learners)的解釋,almanac的意思是“book produced each year containing information about a particular subject,especially a sport,or important dates,times”[5]。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詞典(第2版)》上的解釋為:1.歷書,歷本,年歷;2.年鑒,如 《世界年鑒》(The World Almanac)[6]。綜上所述,almanac這個詞指的是按時間順序記錄與某個主題相關的信息,可以譯為年鑒,作為查閱信息的工具書。《沙鄉年鑒》這本書中,第一部分根據一年12個月的順序,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述了發生在這個農場上各種有趣的事情;第二、三部分主要是關于各地景觀特質和作者思想理論的理性概括。因此,1992年和2010年版本的書名翻譯是意譯,1997年和2016年版本是直譯。侯在2010年版的后記里提到,1992年版中使用的書名是《沙鄉的沉思》,意在避免原書中的almanac(年鑒)在讀者中產生錯覺,以為這是一部工具書。在1997年由吉林人民出版社再版時,根據編輯的建議,采取了直譯——《沙鄉年鑒》。這次三版,按照編輯尚飛先生的意思,又恢復了初版時的書名(避免有些資料把它歸入到了年鑒類)。在2016年版本后記里,譯者寫道,“譯本在第一次出版時的書名是《沙鄉的沉思》,為意譯;第二版時改名為《沙鄉年鑒》,為直譯。三版時與初版同名,四版與二版時相同。實際上,直譯或意譯,‘沉思還是‘年鑒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事情”[7]249。而譯者侯文蕙深知,作為一名譯者,編輯的意見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她會根據編輯的意見進行取舍。而她坦言,反復易名的根本目的是便于讀者接受,希望讀者能體諒譯者和編輯的用心良苦。

從作者的后記里可以看出,書名的翻譯到底是直譯還是意譯,譯者在翻譯的過程會考慮讀者的理解需求,但在出版的過程中,譯者又必須要考慮出版商的需求,并且很多時候出版商的意見對書名的翻譯策略具有決定性作用,譯者必須服從于出版商的要求以及市場需求。

(三)序跋

序跋是“序”和“跋”的總稱。序也被稱作“敘”或“引”,一般放在書籍或文章的前面;“跋”內容上與“序”相同,但一般放在書籍末尾,通常以后記等形式出現。序跋可以是作者本人或他人寫的文章。序跋是副文本的一個重要信息,是譯者與讀者進行深入溝通交流的一個重要平臺,是譯者借此平臺引導讀者深入理解原文和作者的一個手段,內容也可以包括譯者的翻譯目的、翻譯策略、版本源流等,同時出版商借此平臺推銷此譯本。侯文蕙4個譯本的序跋內容情況如表3所示。

從表3可以得知,4個譯本的序跋內容基本相同,以1992年版譯本的序跋為主要輪廓,后來的譯本只是在此基礎上調整序跋的位置和增加序言和附錄。在1992年版譯本的序中,《利奧波德和〈沙鄉的沉思〉》主要是介紹利奧波德的生平,概括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和深刻的思想理論及其深遠的影響。在這部分內容里,譯者道出她的翻譯目的:“這位名揚四海的新環境理論家,在我國還鮮為人知。在現今全球性的生態危機中,對利奧波德及其著作的介紹應該是非常必要的。”[2]1-14這部分內容均被放在后3個譯本的“跋”中,和未發表的序及動植物名稱翻譯并列,更具邏輯性。蘇珊·福萊德(Susan Flader)是美國環境史研究的領軍人物、權威學者,研究成果頗豐,同時也是利奧波德思想最早的研究者之一。因此,她在中文序中對這本書的推薦極具代表性意義,她對譯者的認可也是對該譯本的價值的肯定,在1997年譯本序的末尾,她希望這本書在面臨經濟增長和環境嚴重破壞的中國,“利奧波德呼吁生態理解、倫理意識和有責任感的土地管理上的懇求”[8]3,能夠引起讀者強烈的共鳴。原文作者利奧波德在他的英文版序中提出的質疑“一種平靜的較高的‘生活水準,是否值得以犧牲自然的、野外的和無拘束的東西作為代價”[2]18-21在今天仍然是值得讀者深思的問題。利奧波德簡要概括理論概念,并希望能夠通過價值觀的轉變慢慢解決這個問題。在附錄中的動植物以及人名對照表里,可以看出譯者的翻譯策略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譯者還在每一個譯本的后記里記錄了再版的原因,并向給她提供過幫助的利奧波德親屬、蘇珊·福萊德以及主編和編輯等人致謝。

1997年譯本區別于其他版本之處在于增加了叢書主編吳國盛的總序,因為他深感“弘揚綠色意識,倡導綠色觀念、確立綠色倫理”[8]1任務的艱巨,希望這些綠色讀本能夠“增進和深化全民的環境意識”[8]2并“使中國學界在消化吸收綠色觀念方面有第一手的基本文獻可以依靠”[8]1-2。該譯本相對于1992年版譯本,在跋中增加了利奧波德1947年所作的未發表的序,并且后面的兩版也均把它附在其中。譯者在這篇序的文末做了一個詳細的注解,方便讀者了解到這篇序與發表于1948年的序中心思想大意一致,而區別在于篇幅的長短。1947年的序篇幅很長,原因在于作者詳細論述了與每篇文章相關的背景和親身經歷,目的是“有助于讀者去理解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和主題”[8]215-224。通過這篇序和譯者的注解,讀者也能進一步了解到利奧波德對“自然寫作”的見解,以及他與以往自然作家的區別。

2010年和2016年版譯本的序跋與1997年版序跋并無很大差別。譯者在2010年版譯本的后記中對該譯本進入中小學甚至大學教材倍感欣慰;2016年版譯本目錄前面是由商務印書館編輯部發布的《漢譯世界學術名著叢書出版說明》,表明該系列書出版的主要目的是讓“這些富含思想財富和學術價值的譯本系統發行,匯編為叢書,才能相得益彰,蔚為大觀,既便于研讀查考,又利于文化積累”[7]1-2。在該版后記里涵蓋了2010版的內容以外,譯者強調利奧波德的這本書不僅是一本關于自然寫作的著作,更揭示了他的哲學內涵。

綜上所述,從這4個譯本序跋的變化中可以看出,在譯者的不斷努力下,序跋的內容變得更加全面周到,在結構上更加側重邏輯性。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環境意識的不斷提高,譯者能根據讀者的需求,滿足出版社的要求,不斷地完善補充譯文的序跋,目的是幫助讀者跨越異國文化障礙,讓利奧波德的文字與思想在中國讀者心中生根發芽,被更多的人了解、接受。 侯譯本的這4次出版是出版社的選擇,是讀者的需求,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更反映了中國讀者接受“綠色”文化的一個過程,環保意識漸漸蘇醒的一個過程。

(四)注釋

注釋指的是添加注解,補充信息,讓讀者更好地理解內容。注釋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評論性,另一種是解釋性。一般來說,解釋性注釋會比評論性注釋多,但兩者可同時存在。注釋在譯文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譯者通過注釋這種方式與讀者交流,現身傳遞作者的意圖,幫助讀者掃除閱讀障礙;同時,譯者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文中作者觀點進行評價,發表自己的觀點。

侯的4個譯本注釋的數量和內容都是相同的,總共有70條,都屬于解釋性注釋并且以腳注的形式呈現,主要包括人名、地名、文學作品介紹、引用出處等。侯譯本注釋中,人名注解有33處,簡單介紹歷史事件和出處為6處,地名為7處,動植物各一處,并且每條注解都加了“譯者注”的字樣。原文中出現許多西方歷史人物的名字,對于不了解西方歷史文化的讀者來說,無形中增加了閱讀障礙,因此譯者對于文中出現的歷史人物,例如,喬治·福·巴比特(George F. Babbitt)、約翰·繆爾(John Muir)、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等做了簡單介紹。譯者對部分地名的地理位置也會做出簡單解釋,比如章節小標題出現的地名,墨西哥的兩個州——奇瓦瓦和索諾拉。為了解決某些原文詞匯在翻譯成目的語后讓讀者不知所云的問題,譯者會對某些特殊表達和詞匯做出進一步解釋,比如譯者在《榿樹杈》(The Alder Fork)一文中,就一種魚餌的外形做出了解釋——“一種人工制的魚餌,上有彩色羽毛,以誘魚上鉤”[8]37。譯者通過解釋性注釋幫助讀者跨越文化障礙,理解原著內容,從而進一步領悟其思想。

(五)插圖

插圖具備一定的審美功能,為讀者提供視覺上的享受,并且配合文中的形象和情節,豐富語言的闡釋力,增強趣味性和可理解性。侯譯的4個版本中,1992年和1997年版本中沒有插圖,當時只是為了向中國讀者推廣這本綠色書,因此出版的形式比較單一,只有純文本形式的譯本。隨著國民環保意識的提高,這本書的譯本也逐漸被更多的人熟知,部分名篇甚至進入中小學、大學課本。原著中出現了大量的動植物名稱,然而普通讀者在閱讀純文本時很難在腦海中形成關于它們的直觀畫面。為了滿足不同群體的閱讀需求,降低理解難度,增加閱讀的趣味性,譯本的形式就必須多元化,2010年和2016年版的插圖譯本就滿足了這樣的市場需求。這兩個譯本的插圖數量和內容完全一致,共有38幅,其中動物有35幅,其他場景描寫3幅。侯譯本的插圖全部來源于1966年出版的《沙鄉年鑒》英文原著,插圖集中在動物形態上的刻畫,配合文本描述,生動形象。由于英文原版書中沒有關于植物的插畫,所以該譯本也忽略了植物的形態刻畫,而書中少量的風景圖可以幫助讀者更好地感受文中的景觀刻畫。

二、譯本的外副文本

外文本是介于文本和讀者之間,有助于加深讀者對原著和譯者了解的其他要素,比如譯者相關書信、訪談和其他著作等。外文本是獨立于譯文之外的副文本,與譯文正文本構成間接互文。譯者的學科背景、翻譯歷程也是外文本的重要素材,它們講述了譯本背后的故事,更能增加讀者對譯本的專業信賴。

(一)關于譯者學科背景

侯文蕙最初主要在蘭州大學教授中國古代史。43歲時去美國密蘇里大學進修,從此徹底改變了人生方向。當時,蘇珊·福萊德教授在密蘇里大學開設了環境史的選修課。侯文蕙選修了這門課程,并且愛上了它,因為這個探討人和自然關系的新學科與她所喜歡的博物學和文學密切相關。隨著對環境史學的接觸逐漸深入,她越發意識到這門學科蘊藏著偉大的歷史和深刻的現實意義。之后,她毅然改變專業方向,轉而投入環境史研究領域。她刻苦研讀相關英文原著,在本校開設選修課程,撰寫相關論文,對環境史學科了解愈發深入,成為最早把“環境史”帶入中國的拓荒者。30年來,她曾經翻譯過8部關于環境史的外文書籍,如《封閉的循環》(The Closing Circle)、《自然的經濟體系》(Natures Economy)等,發表著作《征服的挽歌:美國環境意識的變遷》以及多篇學術論文。由此可見,侯文蕙為環境史學界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二)譯者翻譯歷程

蘇珊·福萊德曾在她的序中告訴讀者,侯文蕙為了翻譯好這篇著作,“曾在利奧波德的沙鄉農場上,親自體驗書中描繪的地方;曾熱烈、謙虛地向利奧波德的幾個子女請教并探討過他的理論;并與其他利奧波德的研究者或理論愛好者進一步探討他的科學和文學觀”[8]1-3。為了準確流暢而又不失優雅地表達出原作的思想,為了準確譯出書中300余種動植物名稱和諸多復雜的氣象名詞,侯文蕙去了多家圖書館特別是華盛頓國會圖書館查閱相關書籍,同時請教了中美兩國多位生物學專家,最后列出了一個較詳盡的動植物名稱三語對照表,該表成為此后其他語言譯本的一個范本。《沙鄉的沉思》的翻譯于1989年10月完成,時隔三年后才得以出版,后來在1992—2016年之間由不同出版社再版了3次。每一次再版時,侯都會對譯文做出相應的修改。1997年譯本的后記里,侯表示自己趁再版的機會對全部譯文重新校改,特別是結論部分的用詞,反復推敲后進行進一步的修改,同時也改動了理論概念上的一些表達。

三、從副文本中解讀《沙鄉年鑒》侯文蕙譯本

(一)副文本體現譯者的環境觀

譯者侯文蕙主要的貢獻在于,為喚起國人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她成為了最早把西方的環境理論通過翻譯著作引入中國的學者之一。她意識到,《沙鄉年鑒》最早的中文譯本距離原書第一次出版已有20多年,雖然這本著作已被讀者廣泛接受,但實際環境情況依然不容樂觀,甚至可以說在惡化,但她堅信利奧波德所寫的這一點,“如果我們在理智的著重點上,在忠誠感情以及信心上,缺乏一個來自內部的變化,在倫理上就永遠不會出現巨大的變化”[7]290-294。她認為,人們習慣性地向自然索取,把自然視為臣服于人類的附屬物,從而肆意對待自然,而如今隨著生態破壞問題越來越嚴重,人類應該反思自己,重新思考并定義人類與自然的關系。侯文蕙比較認同利奧波德的自然觀,認為人類和其他生物都是整個生態系統的一個小小的齒輪,應該各司其職,互相合作,互相尊重。

(二)副文本體現譯者的翻譯動機、目的、策略

從副文本可以看出侯文蕙翻譯《沙鄉年鑒》的動機是為了喚起國人的環境保護意識,正如她在2010年版的后記里寫道:“我暗自希望,我的譯著也會碰到原著這樣的機遇——有朝一日,我的中國也將掀起一個波瀾壯闊的環境保護運動。”[7]290-294懷著對中國環境惡化以及國人環境保護意識薄弱的深切擔憂,譯者侯文蕙擔當起這個喚醒國人意識的艱巨工作,在環境研究領域深耕,以自己的專業知識為背景,長期奮斗在第一線,只為讓人們對自然的認知發生變化,以一種更平等的態度對待自然。侯文蕙翻譯《沙鄉年鑒》這本著作的目的是希望把這樣有深刻倫理的綠色文本介紹給中國讀者,通過副文本的詳細信息,了解作者的生活背景和寫作意圖,深刻理解原著作者試圖傳達的思想內涵。侯文蕙的譯本多采用異化和直譯策略,旨在譯文更貼近原文,讓讀者能更好理解原文。

(三)副文本體現譯者對目的語讀者的責任感

通過以上副文本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侯文蕙作為一名譯者,架起了目的語讀者與作者溝通的橋梁,秉持為讀者負責的原則,嚴格要求譯本的翻譯質量。初版時,侯文蕙為了準確翻譯原文,向有關專家學者請教,反復核實所譯內容的準確性。在后來陸續出版的譯本里,她也在不斷地完善校正這本書的譯文,認真推敲譯文的字詞,盡量做到用詞準確無誤。書名的反復更換不僅要滿足編者的要求,更是為了便于讀者的理解。序跋的增加也是為了讓中國讀者能更了解利奧波德背后的寫作故事,帶著同理心,跨越時空的距離,深度解讀優美文字背后的哲理。譯者在這4個版本的后記里也記錄了這本書的譯本自出版以來每次再版的理由,向讀者解釋說明譯文中的細微變化。總之,從4個譯本的副文本分析來看,譯者秉承對讀者負責的態度,站在讀者的角度,審視自己的譯本并且不斷修改完善,盡力讓讀者走進原著,走近作者,有所收獲,有所啟發。

四、結論

侯文蕙《沙鄉年鑒》譯本是進入到中國內地最早的一個譯本,具有歷史開拓性。蘇珊·福萊德曾評價道:“她在譯文中注入了一種對自然的愛,和一種對利奧波德所描述過的許多地方和環境的親切感,并融入了她從中國文化、語言和文學中所獲得的鑒賞力。”[8]3她獨特的鑒賞力以及超于當時國人的環境意識通過她的譯文給中國讀者展開了一個全新的綠色視野,促使讀者對現代生活觀念產生歷史性反思,認識到生存危機并增強憂患意識。她的譯本也為中國學界進行綠色文本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文獻資料,為后來活躍于市場的其他譯者的翻譯工作提供了一個范本。侯譯本在1997—2016年4次出版,變化的封面設計、反復更換的譯名、不斷完善調整的序跋、從無到有的插畫以及細致的注解,無不體現著譯者對讀者的責任意識,同時滿足了出版社的需要。侯譯本的再版歷程也見證了國人的生態意識伴隨著經濟的高速增長、生態環境的日益惡化而逐漸覺醒的過程。國人對這類生態文學作品從最開始的忽視轉為逐漸接受,不斷吸收其營養價值,在這條綠色的道路上不斷探索,逐漸實現價值觀的轉變。

□ 作者簡介

余婷,溫州大學在讀研究生。研究方向為美國自然文學、環境美學。

李新德,溫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比較文學、宗教。代表作有《明清時期西方傳教士中國儒道釋典籍之翻譯與詮釋》。

參考文獻

[1] Genetle Gerard. Paratexts: Thresholds of Interpretation[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7.

[2]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1992.

[3]李鵬.政府工作報告[N].人民日報,1992-04-05(001).

[4]胡錦濤.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 Person Education ESL. Longman Dictionary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6th Edition for Advanced learners[Z]. Harlow:Person Education Limited,2014.

[6]陸谷孫.英漢大詞典第2版[Z].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7.

[7]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年鑒[M].侯文蕙,譯.北京:北京商務出版社,2016.

[8]奧爾多·利奧波德.沙鄉的沉思[M].侯文蕙,譯.吉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7.

猜你喜歡
文本
文本聯讀學概括 細致觀察促寫作
重點:論述類文本閱讀
重點:實用類文本閱讀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02
作為“文本鏈”的元電影
藝術評論(2020年3期)2020-02-06 06:29:22
在808DA上文本顯示的改善
“文化傳承與理解”離不開對具體文本的解讀與把握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識別
電子制作(2018年18期)2018-11-14 01:48:06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話故事《坐井觀天》的教學隱喻
從背景出發還是從文本出發
語文知識(2015年11期)2015-02-28 22:01:59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资源站av无码网址| 久久成人免费| 国产欧美日韩va另类在线播放|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免费高清a毛片| 久久77777| 极品国产在线| 亚洲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jizz亚洲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制服丝袜91在线| 丝袜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亚洲精品yxsp| 亚洲区欧美区| 日本人又色又爽的视频| 日本福利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午夜福利视频一区| YW尤物AV无码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综合精品日本亚洲777| 在线精品视频成人网| 亚洲视频无码| 欧美日韩福利|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97久久超碰极品视觉盛宴| 欧美色99| 亚洲一区二区在线无码| 999福利激情视频 | 久久精品91麻豆| 免费欧美一级| 久无码久无码av无码| 亚洲第一黄片大全| 免费人成又黄又爽的视频网站| 国产精品伦视频观看免费| 亚洲精品在线观看91| 国产精品 欧美激情 在线播放| 日本久久网站| 99热国产这里只有精品9九| 色悠久久综合| 男女男免费视频网站国产| 国产成人亚洲欧美激情| 久久性视频| 亚洲综合婷婷激情| 中文字幕亚洲乱码熟女1区2区| 亚洲高清资源| 欧美成人一区午夜福利在线| 九九热在线视频| 日韩高清无码免费| 亚洲乱强伦| 中文字幕 91| 国产粉嫩粉嫩的18在线播放91| 性激烈欧美三级在线播放| 丰满少妇αⅴ无码区| 亚洲第一成人在线| 国产自在线拍| 蜜桃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成人福利在线视频| 欧美成人精品在线| 亚洲人成成无码网WWW| 亚洲专区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亚洲无码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亚洲精品卡2卡3卡4卡5卡区|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 国产精品三级专区| 99re这里只有国产中文精品国产精品| 欧美有码在线|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亚洲中文字幕23页在线| 国产波多野结衣中文在线播放| 午夜天堂视频| 在线欧美一区| 超清无码熟妇人妻AV在线绿巨人|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彩视频二区| 亚洲国产第一区二区香蕉| 色噜噜综合网| 在线欧美一区| 国产超薄肉色丝袜网站| 中文字幕2区| av在线无码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