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蘭州石化職業技術學院,甘肅 蘭州 730060)
“責任關懷”是化工行業為自身發展提出的一套自律,持續改進的環保、健康與安全的管理體系。“責任關懷”管理體系的建立,體現了化工企業在健康、安全和環境質量管理方面的努力。通過實行“責任關懷”制度,使化工生產過程更加安全有效,為企業創造更大的經濟效益,另一方面也贏得了公眾的信任,從而實現整個行業的可持續發展。
近年來,一些涉及危險化工事故的發生,導致一些地區化工產業被過度妖魔化,很多化工廠周邊的居民談化色變,部分地區竟然要求所有化工企業搬遷,達到“無化區”的狀態。而在現實生活中,不管是國家,還是普通人的生活都離不開化工。“責任關懷”的實施,不僅給企業帶來了的經濟效益,也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無形資產。通過化工行業在“責任關懷”方面的努力,可以樹立化工在社會、公眾心目中的正面形象,為促進化學工業的可持續發展做出巨大貢獻。
責任關懷是一種基于化工行業特殊性的自律、環保、健康管理體系。責任關懷理念滲透到化工職業教育中,對促進我國化學工業健康發展、保護生態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責任關懷”的原則是不斷提高化工企業在技術、生產工藝和產品中對環境、健康和安全的認知度和行動意識,從而避免在整個產品生產周期中對人類和環境造成損害。
“責任關懷”生產過程安全準則(Process Safety)的目的是預防火災、爆炸及危險化學物質的泄漏等;雇員健康和安全準則(Employee Health&Safety)的目的是改善操作人員作業時的工作環境和防護設備,使操作人員能安全地工作,確保操作人員的安全與健康[1]。
首先,開展“責任關懷”教育是化工高職院校的責任。高職院校化工類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會在化工企業生產一線工作,直接面對化工產品和設備。其中一部分會成長為企業的中層甚至高層管理者,在行業中發揮重要作用。如果這些畢業生接受了“責任關懷”的理念,并將其應用到今后的工作中,就能主動關注企業員工的健康安全,主動保護周圍環境。同時,他們還可以把“責任關懷”的意識傳播給更多的人,讓更多的人關注安全、健康、環保,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進而促進整個行業與全社會的和諧。
其次,開展“責任關懷”教育是現代化工人才培養的需要。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既具良好人文素養、工匠精神和創新意識,又掌握專業領域對應崗位必備理論知識與崗位能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現代化工企業不僅要求勞動者具備相應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還應具有良好的職業素質和職業精神。對于勞動者來說,要實現自我價值,全面發展,就必須關注他人,關注社會,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對社會負責。通過學習“責任關懷”,勞動者可以更好地培養自身的自律精神,培養社會責任意識,自覺為社會做出貢獻,從而實現個人更好的發展[2]。
教學體系中引入“責任關懷”理念,使學生樹立正確的責任意識,在今后的工作中體現人文關懷的理念,實現化工行業的健康發展。比如化工企業在確定項目時,會自覺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充分考慮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平衡。通過“責任關懷”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確保高職院校培養的學生符合社會的要求。
近年來,受一些化工行業事故的影響,社會對化學工業在認識上存在著局限性,認為化工行業高危,許多學生不愿意報考化工專業,化工類高職院校招生越來越少,化工企業人才短缺。通過實施“責任關懷”教育,可以讓社會和家長對化工行業有一個清晰、全面的認識,增強化工行業崗位安全意識,為員工和社會提供更加安全的生產環境。社會對化學工業認識的轉變,必將為化工職業教育的發展提供重要支撐。
將責任關懷融入化學職業教育,除了提高教師的責任關懷意識,將責任關懷融入日常的教學之外,更重要的是圍繞專業課程和教材開展“責任關懷”教育,結合實訓項目深化“責任關懷”教育,利用員工培訓推廣“責任關懷”教育。
化工專業實踐教學環節是責任關懷的起點,可以讓學生了解化工行業的危害性,進而提高安全意識、責任意識和健康意識。因此,首先可以圍繞“責任關懷”開設一些實踐課程,這樣會起到浸入式教學的良好效果,潤物細無聲地建立學生責任關懷的理念。可設置的主要實踐教學環節有:
(1)化工裝置巡檢(隱患排查)與交接班;
(2)多工藝安全生產(聚氯乙烯、柴油加氫、氯乙烯合成、煤制甲醇、催化裂化等產品工藝的中毒、火災、泄漏、超溫超壓、晃電等事故初起的安全演練),實訓裝置通過聲光電等方式模擬營造事故場景,讓學生置身逼真的事故場景中進行體驗和應急演練,通過演練,學生可以直接掌握各類緊急情況下的現場應急處置方法、報警、報告流程、疏散逃生和現場自救、互救方法,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風險意識以及事故應急處理能力;
(3)安全專項培訓(包括正壓式空氣呼吸器的使用、防化服的使用、隔熱服的使用、擔架的使用、心肺復蘇術、創傷包扎等)。化工生產具有涉及危險化學品種類、數量多,設備高溫、高壓,工藝流程復雜,生產操作嚴格等特點,客觀上存在燃燒、爆炸、中毒、腐蝕、超溫超壓、泄漏等危險因素,因此需要在工藝技術、生產裝置、安全設施等方面采取先進技術,統一協調控制等措施,進行嚴格的規范化管理,從而達到安全生產的要求。結合以上實踐環節的訓練,可以傳輸“責任關懷”的工藝安全準則。
其次,更新教學內容,將“責任關懷”融入到原有的學習環節中。教學中及時將國家關于化工行業的減排環保技術、循環經濟等政策導向向學生進行灌輸。將實踐課程作為切入點,讓學生了解化工行業的危害性,進而提升他們的安全意識、責任意識以及健康意識等。可以融入“責任關懷”理念的教學環節主要有:
(1)應急搶修作業(包括管道泄漏處理、法蘭墊片泄漏處理等),此環節可以融入“責任關懷”實施準則中的“污染預防準則”;
(2)計劃性檢修作業(作業許可證的辦理、管道吹掃、盲板抽堵、高處作業、受限空間作業、動火作業等),此環節可以融入“責任關懷”實施準則中的“職業健康安全準則”;
(3) 3D仿真化工安全演練(包括對化工廠的巡檢、隱患排查和事故處理等項目的多人組隊訓練),此環節可以融入“責任關懷”實施準則中的“儲運安全準則”;
(4)利用VR技術,通過模擬練習,訓練學生運用科學決策和靈活應變的技能,快速有效地應對突發事件,實現理論學習與能力培養的有機結合。
新穎的學習模式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提高操作能力和團隊合作能力。
再次,思政教育也可以加入“責任關懷”意識內容。當然教師應加強自身的環境安全健康的職業意識,教學中善于把“責任關懷”與德育及日常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機地結合起來。教師的教學意識直接影響教學效果,所以應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讓教師樹立責任關懷理念[3]。比如,相對于企業,學校也屬于社區,根據“責任關懷”實施準則中的“社區認知和應急響應準則”,社區公眾對周邊企業,尤其是化工企業相關信息應該有認識、了解、獲取信息的渠道和方式,社區具有對本社區周邊企業影響和隱患的被告知權,企業應該和社區設立隔離帶、美化環境、互相理解、和諧相處、共同發展。這些理念在課堂思政教育過程中都應該交代給學生,扭轉公眾對從事化工產生的偏見、扭轉家長和學生對學習化工的不安等負面影響。
最后,在化工實驗實訓和科研過程中,總會涉及到實驗人員的健康、安全和防護等問題。所以也要融入“責任關懷”的理念,當教師具備了這種意識后,帶動著學生逐步接受這種理念和意識,使之形成一種良好的職業素養和習慣。如果有化工企業員工到學校參加培訓班,能夠向企業員工推廣“責任關懷”教育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