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陽(中石化江漢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鉆井二公司,湖北 武漢 430040)
涪陵頁巖氣田地處山地丘陵地帶。為了減少井場數量,減少單井占地面積,節約和提高整體工程成本,不斷提高頁巖氣開發效率,頁巖氣開發過程中主要采用叢式水平井。為了提高開發效率,有必要將目標定位在最大主應力的垂直方向。井口和入窗點閉合方位和水平靶體方位沒在一條直線,因此在涪陵頁巖氣田中主要是利用三維水平井。對比常規的水平井,三維水平井井眼軌道設計工作非常復雜,具有較大的摩阻扭矩,井眼軌跡控制難度比較大,鉆井工作也具有較大的難度。當前我國已經發展了三維水平井配套鉆井技術,并且可以提高整體工作效率,但是在今后發展過程中,需要進一步優化設計井眼軌道,有效考控制井眼軌跡。
在涪陵地區頁巖氣田三維水平井軌道設計過程中,采用與二維水平井軌道設計極為相似的雙增量井軌道設計方法,對部分水平井進行了設計。具有較長的穩斜段,長度通常在1000m以上,在施工中利用旋轉導向鉆鉆井,具有較高的工作成本,例如常規定向鉆具鉆進機械,雖然整體轉速比較高,但是穩斜段比較長,不利于提高常規定向鉆具的速度。靶前位移通常在900m 以上,再加上工作人員選擇過于靠上的造斜點,這些特點都無法落實三維水平井優快定向鉆井,在長穩斜段施工過程中,很難利用單彎雙穩螺桿,工作人員需要及時調整滑動鉆,在實際工作中很難調整三維井段雙穩鉆井組合定向工具面,滑動鉆進效果因此受到影響,此外鉆具組合具有很強的剛性,利用雙驅復合鉆的過程中,在井下可能會發生蹩鉆問題。如果在過于靠上的位置選擇造斜點,定向段長因此增加,定向鉆井工作周期因此延長[1]。
涪陵頁巖氣田三維水平井側向位移比較大,通常會達到600m以上,如果提前扭方位,實際偏移距離無法滿足設計要求,入窗難度因此增加。如果產生滯后扭方位,實際偏移距可以滿足設計要求,但是靶前位移無法滿足定向工具造斜工作的要求,在增斜階段,工作人員需要同時控制方位變化,如果井斜較大,也會增加方位調整的難度。為了順利完成相關工作,在三維井眼控制工作中,工作人員可以結合偏移距離變化和靶前位移變化,控制難度比較大。
在三維水平井斜井段,需要適當的增斜和扭方位,在下鉆和滑動鉆鉆進過程中,鉆具很容易發生屈曲問題,鉆具接觸井壁之后會產生較大的摩阻扭矩,產生嚴重的托壓問題,不利于向鉆頭傳遞鉆壓,降低了鉆井速度,延長了定向鉆的周期。由于上孔的扭轉方向增加了全角度變化率和摩擦扭矩,定向工具面無法放置在正確位置,在同一位置反復升降鉆具,增加了定向鉆進的難度,延長了定向鉆進的鉆進周期[1]。
采用原有的井眼軌跡設計模式,不利于實現三維水平井優化和快速定向鉆井。其工作目標是使摩擦力矩最小。在實際工作中,有必要對原始井眼軌跡類型進行優化,改進軌跡參數,優化三維井眼軌跡設計技術,以提高定向鉆井速度。因為三維井眼軌跡控制工作具有較大的難度,為了保障鉆井的安全性,提高現場定向施工的便利性,需要利用精細控制措施,嚴格控制井段井眼軌跡,優化涪陵頁巖氣田三維水平井井眼軌跡控制技術,降低整體施工難度。面臨三維井眼摩阻扭矩較大的問題,工作人員可以利用降摩減扭工具,避免發生托壓問題,利用三維井眼降摩減阻技術,高效控制三維井眼軌跡。
要想優化三維井眼軌道,工作人員需要合理選擇三維井眼軌道,把握入窗時機,提高施工現場的操作性。利用預目標位移,盡可能調整傾斜點,縮短穩定段長度,有效縮短鉆進周期。為了降低整體工作量,要在穩斜段改變方位。結合降摩減扭的工作理念,優化軌道全角的變化率,控制穩斜段的井斜角[3]。
在實際應用中,將三維水平井軌跡分為六段。在糾偏井段的井眼內設置二維增斜段,以保證增斜效果。在穩斜邊變方位井段,施工人員需要全力扭方位,有效減少工作量。在邊增斜邊調整方位井段,應合理調整調整工具面,合理調整方位角。在著陸段利用增斜入窗,合理調整參數。
三維水平井偏移距比較大,同時也會增加變方位工作量,在大斜度井段調整方位難度較大,定向鉆工作周期比較長,井眼軌跡缺乏圓滑性,將會影響到后續井下作業的安全性。采用分段精細控制方法,保證節點控制效果,有效控制井眼軌跡。
(1)糾偏井段:在糾偏井段要注重減小偏移距,工作人員要結合中靶要求,同時要控制下部井段扭方位工作量,因此需要合理選擇糾偏方位。因為該井段的井眼尺寸,需要利用大尺寸、剛性強的鉆具,但是在實際鉆進階段會增大摩阻扭矩,很難掌握工作面,降低了定向效率,工作人員需要優選鉆具組合,嚴格控制鉆井的各項參數。選擇糾偏方位的過程中,需要模擬計算偏移距,同時需要考慮摩阻扭矩,保障糾偏方位的合理性。如果糾偏方位比較大,可以及時消除偏移距,同時會產生較小的摩阻和扭矩。校正目標的方位角為垂直角,可以及時消除偏移,但后續方位扭轉的工作量也會增加,扭矩也會增加。為了提高施工的便利性,需要對糾偏位置進行控制[4]。
(2)穩斜變方位井段:以井眼軌道設計方案為基礎,在三維變方位井段設置穩斜變方位井段,井段經過糾偏處理之后,控制井斜角在40°以上,有效減小偏移距。保障井眼軌跡可以進入到變方位窗口中。在該井段反復實施變方位工作,因此降低后續工作量。
在實際工作中需要確定變方位安全窗口,如果靶體方位為0°,在穩斜段的井斜角為65°,如果偏移距發生了變化,工作人員可以進行模擬計算,確定井眼軌跡后續全角變化率,明確方位實際變化情況。如果剩余偏移距占據總偏移距的50%以上,可以降低后續井眼軌跡全角的變化率,如果扭方位過早發生,將會導致方位扭過頭。當剩余偏移距為30%時,后續井眼軌跡會產生較大的全角度變化率,增加了斜井方位角變化的難度。因為工作人員需要控制剩余偏距比例在35%~45%范圍內,因此設置變方位安全窗口,這是最佳的扭方位時機。工作人員需要合理選擇鉆具和工具參數,合理簡化鉆具組合,將鉆鋌去除,倒裝加重鉆桿,減少鉆具與井壁接觸面積,這樣有利于工作人員控制定向工具面,使定向效果因此提高[5]。
(1)增斜變方位井段:通過增斜鉆進,實現扭方位效果,為著陸井段提供良好的基礎,避免了測量盲區對井眼軌跡控制工作的影響。根據定向工作面變化情況,合理估計井眼軌跡參數,準確預測盲區數據,確保施工過程中造斜率符合要求。準確預測三維井眼軌跡,合理調整滑動鉆進和復合鉆進,提高井眼軌跡平滑性,避免事故風險。
(2)著陸井段:控制著陸井段的井眼軌跡,確定矢量入靶的角度。在著陸之前,可以結合油藏建模思路,綜合鉆進和測井等資料構建隨鉆前導模型,把握目的層走向以及傾角等,并且要緊密結合現場地質人員以及地質導向人員,保障著陸的準確性[6]。
確定入靶角度的過程中,如果目的層產狀上傾,工作人員需要在靶前20m 左右控制井眼軌跡,在目的層頂部位置控制垂深,進入到目的層之后,在入靶之前需要合理調整最大井斜角,在距層頂1m 范圍內控制井眼軌跡。
目的層產狀下傾,可使靶前位移提前,并可適當減小探井頂部傾角。井眼軌跡可控制在目標點前20m 以上,入井角度應小于最大偏差角的3°。進入目標層后,井眼軌跡可在目標層前的地層上進行控制。
因為三維井眼具有變方位井段,在定向鉆進過程中,會快速增加滑動摩阻,產生托壓問題。解決了定向托壓問題以后,可提高定向施工效率。工作人員可以利用降摩減阻扶正器,利用水力振蕩器,利用周期性振蕩鉆柱,減少在滑動鉆進過程中,井壁和鉆桿之間接觸產生摩擦,改善鉆壓傳遞效果,使滑動鉆進能不斷提高。水利振蕩器可以明顯改善定向托壓問題,提高機械鉆速,提高定向施工效率[7]。
在直井段鉆進過程中,每鉆進30m 需要實施測斜工作,并且對待測鉆跡實施防碰掃描,采用隨鉆儀器進行隨鉆監測,預測有防碰風險可下入定向鉆具組合的過程中進行繞障施工,確保井間安全距離。
本文論述了涪陵頁巖氣田三維水平井井眼軌跡控制技術,可以達到顯著的提速效果,在實際應用過程中需要不斷完善井眼軌跡控制技術,優化經驗軌跡控制規程,對現場定向鉆井提供指導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