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鵬 梁金祿 楊付林 賴家鳳 王榮健
(北部灣大學石油與化工學院,廣西 欽州 535000)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1972 年在《學會生存》的報告中提出“創業素質應成為公民基本素質”,創業教育被稱為教育的“第三本護照”和“第二張成績單”,被賦予了與專業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1],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2-4]。在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的研究與實踐探索過程當中,供需間存在的矛盾、整體融合契合度等問題依然存在[5-7]。從某種意義上講,管理體系性障礙、資源系統性障礙同時也是阻礙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屏障[8-11]。我們需要充分結合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從頂層的管理體系設計到人才培養方案制定,以及課程教學綜合體系、融合平臺架構、特色發展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針對所面臨的種種困難各個擊破,可以大大提高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學生的創業動機和創造力。
有機地結合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培養計劃,做到創新創業教育同基礎專業教育相融合,促進教育聯動。在整個教學管理體系當中,需要體現出創新創業教育達成標準以及相關課程體系的學分布置,將創新創業實踐實訓、油氣儲運工程專業課以及相關的講座、課堂有機地結合起來,將層次分明的創新創業綜合體系貫穿在高等教育的過程始終,同時持續調整創新創業綜合教學體系,并在實踐中不斷優化該體系進而作用于實踐。在教育達成標準方面,注重因材施教,鼓勵在創新創業方面有著好想法的學生,形成針對性的培養方案計劃,結合實際進展情況實時修正并持續完善計劃,讓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質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挖掘。在考試、考查方面進行一定程度的改革試點,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也作為考試、考查的一部分,不限定答案,在創新創業實踐達到一定成熟度的學生中,采取彈性管理模式,提高學生的積極性。而在教師師資力量這塊,完善相應的人才培養方案體系,調動院內外資源,將創業導師團隊打造成專業內外全覆蓋的專業導師班底,聘請院外業務能力精深的專家走進基礎專業教育環節,大力發揮院外兼職專家的引領作用,為學生做正確的示范和指導,同時大力培訓專業自身的教師力量,讓專業教師走出去,通過經驗交流、培訓學習等模式提高自身創新創業方面的教學指導能力,最終形成長期的創新創業人才基礎庫體系,進一步深化專業內部驅動能力。
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和專業教育,在這個過程當中,運行平臺的架構顯得尤為重要。在原有資源體系的基礎之上,有機地將虛擬仿真平臺和創新創業實訓、實踐串聯,結合形成可以集中展開創新創業實踐、實訓的綜合平臺體系,做到訓練學生全面覆蓋,同時免費分享提供專業最新的創新成果給學生觀摩學習,促進學生的積極性,持續不斷地加大綜合平臺的搭建力度,推動學生參與進來,在具體的創新創業項目上面做到全流程指導。同時架構起學生創業發展平臺體系,讓學生能夠將自己的想法在平臺上訓練、推演,以達到提高學生實際創業能力的目的,同時做到真正幫助學生捕捉創業機遇,實現自我價值。依托大創項目,增強學生的創新創業敏感度和相關意識,全方位地鼓勵學生進行創新創業,支持發展創新創業俱樂部及創新創業協會,努力推動建設相關背景的校園文化,打造一種全新的創新創業校園文化氛圍。創新創業氛圍的整體營造,同時也是對資源人才體系流通網絡的營造,做到信息網絡高效覆蓋,資源人才精準對接,積極推動創新創業建設,使得學生能力的增強變得可預、可期,也同時引導促進了整個融合過程后程驅動能力的高效發揮。
我院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特色鮮明,在定位好辦學目標的同時以特色促進發展。在專業內部可以推動相應的改革,在人才培養模式、學科發展方向以及專業師資建設等方向上積極推動改革來適應北部灣大開發背景條件下的發展機遇,積極地融入北部灣地區教育資源的共享以及共建體系,進一步拓展思維,在專業辦學進程當中注重對外交流,強化專業同企業的創新發展合作機制,規劃建立儲運學科的實驗、實踐基地,完善現有的實踐教學基地,使得學生能夠在專業基地的實踐教學環節當中鞏固知識,完整的專業實驗、實踐體系能夠大大加強教師的成果轉化力度,促進專業教師的成果向實際的經濟效益轉化。
經過調查走訪以及畢業、就業等多方工作數據反饋,專業辦學活動同經濟社會區域服務的高關聯度和企業及學生的滿意度呈現正的相關性。專業發展進程當中的辦學活動體系一旦同區域社會服務脫節,勢必導致企業招聘環節產生困局,反饋到學生則意味著畢業季的尋找工作環節可能遇到相應困難。經濟基礎同高等教育的發展速度、機構體系以及整體規模均有著非常重要的關聯性,認清經濟基礎的重要性,能夠更好地促進社會服務、人才培養以及科學研究等職能的履行。我院油氣儲運工程專業地處北部灣大開發經濟區,在學生培養、學科設置以及人才引進等方面積極做到同北部灣地區經濟社會發展相適應,為當地的經濟社會服務。
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合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有效途徑。我院油氣儲運工程專業特色鮮明,做到將創新創業教育與油氣儲運工程專業教育有機融合,從頂層的管理體系設計到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以及課程教學綜合體系、融合平臺架構、特色發展等方面進行研究與實踐探索,使學生的能力不斷得到強化,提高學生的創業動機和創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