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芳(貴州師范學院化學與材料學院,貴州 貴陽 550018)
隨著我國科教興國戰略的實施,高校規模不斷擴大;在地方本科院校向應用型轉型發展的導向下,實驗教學學時比例得到提升,實驗室的需求與日俱增,實驗室的利用率和實驗開出率也隨之增加,實驗室安全責任加大。另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對生活工作環境和自身健康日益關注,環保意識逐漸增強。再加上,近年來實驗室安全事故頻發,如何在安全責任加大、環保意識增強、健康要求提高的新形勢下,預防和減少實驗室安全事故的發生是擺在我們面前的首要問題。文章以貴州師范學院(以下簡稱“我校”)為例,找出化學實驗室存在的安全問題,并結合我校實際,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
實驗室各項工作能安全有序地開展,離不開切實可行、高效的實驗室管理制度,但這些制度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在思想上高度重視,在落實上流于形式”的現象,比如制定了火災、爆炸等應急預案,但很少有實戰演練過程;危險化學品的管理未能嚴格按照國家、地區各級機關的規定進行儲存、管理和使用等。
部分高校實驗室管理存在管理人員專業不對口,他們對實驗室的危險化學品的認識不足,不能進行科學有效地管理;部分高校實驗室專職管理人員會被抽調從事其他行政事務,導致真正在崗的實驗室管理人員緊缺,沒有足夠的精力落實實驗室各項工作安排;部分高校由于場地和資金的限制,并不能做到教學與科研場地分開,再加上管理人員缺乏,存在專任教師代管的現象,專任教師對實驗室各項制度和管理要求認識不充分,都增大了實驗室安全管理的難度,增加了實驗室安全風險。
學生進入實驗室前,只接受過化學實驗室安全實驗的通識教育,缺乏專業性教育。在實驗過程中,多數人只關注實驗本身安全,不關注實驗環境安全;少部分人還出現了超量取用和亂放藥品、不在通風廚中移取刺激性或揮發性試劑、不按規范操作儀器設備等現象;在實驗結束時,“三廢”處理意識淡薄,部分學生仍存在將有害廢液直接流入水池、將需回收處理的固體廢棄物直接扔在垃圾簍里等現象。同時,少部分實驗項目,本身需要用到大量刺激性氣味或高毒藥品,危害人的身體健康,同時污染了周邊環境。另外,高校教師本身的安全意識薄弱,不能很好地發揮模范示范和有效監督作用。
化學實驗室需要用到很多種類的藥品,在藥品申購時,由于專任教師估算實驗藥品數量過多、或者臨時更改實驗項目,導致實驗室藥品大量堆積,增加了管理難度和風險。
部分高校由于經費不足,很多實驗設備、電線老化,出現漏電現象;實驗室中缺少必要的安全設施,如危險化學品安全柜、藥箱、噴淋裝置等;或者抽風系統不完善,不能有效地抽出實驗過程中產生的有毒、有害氣體,對周邊的人身財產安全和環境造成安全隱患。
通過分析各高校實驗室安全事故發生的原因,我們會發現:人的不安全行為或動作、環境的不安全狀態、物的不安全狀態和管理的漏洞都可能導致安全事故的發生[2]。因此,根據我校的實際情況及化學實驗室特點,針對這些因素制定相應的實驗室安全管理對策。
我校成立了實驗室安全管理機構,根據“誰使用、誰負責,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建立了“校級-院級-實驗室”三級聯動的實驗室安全管理責任體系。同時,以“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為原則,針對學生、實驗教師和實驗室管理人員分別制定了實驗室安全管理制度。要求所有人按照制度要求,嚴格、認真完成相關任務;對改善或監督不力者,按照相關規定進行懲罰。
采用“學院日常自查-督導每周督查-學校每月檢查”三級安全檢查制度[4],降低實驗室的安全風險。實驗室管理人員負責檢查實驗室儀器物品是否處于安全狀態,是否需要更換、維修,水電是否安全,衛生是否合格并填寫記錄本。督導專家按照安全管理要求每周抽查課前、課中、課后實驗室安全管理情況,并督促不規范實驗室進行整改。學校領導每月對所有實驗室的安全管理情況進行排查,并對督導要求整改不力的管理人員或教師進行通報批評或處罰。
為預防事故的發生,可采取安全技術(Engineering)、安全教育(Education)、安全管理(Enforcement)三種防止對策,即“3E對策”[3],據統計,由人的不安全行為導致的實驗室安全事故占比達到85%以上[1],因此如何做好進入實驗室人員的安全教育非常關鍵。首先,開設安全教育課程,進行實驗室安全的通識性教育,主要介紹進入實驗室相關法規及要求,各化學實驗室的安全須知,常規藥品、危化品的使用規范,“三廢”處理常識,常見安全問題的處理辦法等,師生通過學校考核后,獲得實驗室準入資格。其次,增加不同課程性質的專業化安全教育,如需使用大型儀器、高危儀器或有特殊“三廢”問題時,實驗教師和學生需先進行安全技能和操作規范培訓,掌握實驗室安全設備設施、防護用品的維護使用,方可進行儀器操作。再次,通過實驗課程的規范操作、應急演練、知識能力競賽等,進行安全素養提升教育。同時,實驗室管理人員也需要進行專門的崗前教育,只有具備相應的安全管理知識和專業知識,才能上崗。接著,為順應時代發展,應更新安全教育形式,如增加微課、虛擬仿真、安全知識競賽等形式,形成“線上”與“線下”結合的實驗室安全教育模式,增加安全教育的趣味性。最后,實驗室管理人員、實驗教師、學生每年都要配合保衛處聯合安全管理企業進行至少一次的實驗室安全應急演練,以提高實驗室應急處理能力。
根據高校實驗室安全管理“安全至上”、“安全一票否決制”等原則,將一些需要使用刺激性、毒性較大物質的實驗項目,在沒有足夠安全防護或者環保措施的情況下,換成安全、綠色、環保的實驗項目。
安全是學生成才成長的基本保障,安全責任重于泰山,學校須根據化學實驗室的實際情況,增加實驗室經費的額度,逐漸完善實驗室消防設施、防盜設施、技防設施和通風等安全設施、及時更換老化設備,定期維護保養,規范庫房建設;還有更新實驗室安全管理手段,如完善門禁系統、監控系統等設施輔助實驗室安全管理。
實驗室安全管理應樹立“安全無小事”、“安全第一、預防為主”、“安全兼顧健康和環保”的安全理念,制定各項管理制度,采用落實安全責任制、安全教育培訓、安全檢查、技防手段、改良實驗項目等方式,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體的安全防范體系[1],時時刻刻提高師生的安全責任意識,做到安全思想“入腦入心”,確保實驗室安全、有序、高效地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