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濤 張 卉
(1.陜西中醫藥大學,陜西咸陽712046;2.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陜西咸陽712000)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是指新生兒期由于膽紅素代謝異常引起血清膽紅素濃度增高而出現以皮膚、黏膜、鞏膜黃染為主要特征的疾病,嚴重者可致不可逆性腦損傷,遺留神經系統后遺癥甚至危及生命。本研究基于優生優育的理念,從治未病的角度出發,對孕婦進行中醫體質辨識,并觀察其與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的相關性,以期為預防或降低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提供臨床干預思路,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6月至2018年12月期間于陜西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婦產科住院分娩的122例產婦及其新生兒為研究對象。
1.2 新生兒病理性黃疸診斷標準[1](1)出生后24h內出現黃疸;(2)血清總膽紅素值已達到相應日齡及相應危險因素下的光療干預標準,或每日上升超過85 μmol/L(5 mg/dL),或每小時>0.5 mg/dL;(3)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2周,早產兒>4周;(4)黃疸退而復現;(5)血清結合膽紅素>34 μmol/L(2 mg/dL)。具備上述任何1項者即可診斷為病理性黃疸。
1.3 納入標準
1.3.1 孕婦 (1)年齡20~38歲;(2)既往身體健康,無重要臟器等方面的疾病;(3)簽署知情同意書并愿意配合問卷調查。
1.3.2 新生兒 (1)胎齡在37~41周之間;(2)日齡<1 d ;(3)體重在2500~4000g之間。
1.4 排除標準
1.4.1 孕婦 (1)合并嚴重心腦血管、肝腎等重要臟器及血液、內分泌等系統疾病者;(2)非自然妊娠者;(3)有精神、行為障礙等疾病,不能配合或理解調查內容者;(4)資料不全者。
1.4.2 新生兒 合并有新生兒缺血缺氧性腦病、頭顱血腫、ABO溶血、出血癥等疾病者。
2.1 體質分型依據 參照2009年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2]制定《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采用兩類九分法,兩類即正常體質類型和偏頗體質類型。平和質屬于正常體質類型,此外8種包括陽虛質、陰虛質、氣虛質、氣郁質、血瘀質、痰濕質、濕熱質、特稟質都歸屬偏頗體質類型。調查對象填寫《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回答相關問題,每個問題有5個評分等級,用于計算原始分及轉化分。原始分=各條目分數之和,轉化分=[(原始分-條目數)/(條目數×4)]×100。當某一種體質的轉化分≥60分,其他8種體質轉化分均<40分時,則判定該體質為主體質。
2.2 指標觀察
2.2.1 孕婦中醫體質分型 于孕婦產檢及門診隨診期間完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表》及相關調查問卷,務必由孕婦本人填寫以確保問卷的真實可靠性,并配備經過培訓的中醫研究生進行疑問解答及資料收集。
2.2.2 新生兒黃疸觀察 于每日晨間9∶00檢測新生兒經皮膽紅素(TSB)值,當TSB值超過正常值范圍時于下午4∶00復測,若仍高于正常值范圍則靜脈采血檢查血清膽紅素水平。
2.3 統計學方法 觀察數據使用SPSS 22.0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有顯著性差異。
3.1 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情況 122例新生兒中,發生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52例,占42.62%,其中男31例(59.62%),女21例(40.38%),新生兒母親52例設為觀察組。無高膽紅素血癥新生兒70例,占57.38%,其中男39例(55.71%),女31例(44.29%),新生兒母親70例設為對照組。
3.2 不同中醫體質的孕婦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孕婦體質在氣郁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的分布比例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孕婦表現為氣郁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時,其新生兒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結果見表1。
表1 觀察組與對照組中醫體質類型分布情況比較 單位:例(%)
孕婦機體狀態與胎兒健康關系密切。孕婦機體作為孕育胎兒的“土壤”,直接關系到在此土壤中發育成長的胎兒的狀態,偏頗質孕婦會通過影響胎兒生長發育的大環境,從而使其易于罹患某些疾病。正如《格致余論》言:“兒之在胎,與母同體,得熱則俱熱,得寒則俱寒,病則俱病,安則俱安。”現代醫家也有相關論述。王濟生等[3]認為母胎血脈相連,母體臟腑盛衰、氣血盈虧、津液通塞等均可對胎兒產生影響。趙文利等[4]研究亦表明母體特異體質、既往疾病、不良生活史、妊娠合并癥等都可對胎兒及新生兒的發育產生影響,進而提出“新生兒母源性疾病”的概念,倡導重視母源性疾病的研究。張薏等[5]將中醫體質學說應用到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研究中,亦表明二者之間存在相關性。本臨床觀察結果顯示,具有偏頗體質的孕婦所娩出的新生兒易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其中以氣郁質、陽虛質、痰濕質、濕熱質為主要體質類型。誠如《臨證指南醫案》所載:“……女子以肝為先天,陰性凝結,易于怫郁,郁則氣滯血亦滯。”說明孕產婦肝氣郁滯,疏泄失職,濕熱毒邪郁結血分熏蒸胞胎易致胎黃。而平素嗜食辛辣肥甘之品或孕中過食肥甘厚味,傷及脾胃,脾虛運化無力,釀痰生濕,痰濕阻滯,或蘊而化熱,熏蒸胞胎成陽黃,或陽虛陰寒凝滯,侵其血脈成陰黃。
綜上所述,孕婦中醫體質類型是影響胎兒健康狀態的重要因素,因此對偏頗體質的孕婦及早進行中醫個體化辨證調理,符合中醫學“治未病”的思想,同時亦對預防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發生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