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智能媒體視閾下研究020產品設計的方法和準則,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交互體驗式產品設計提供思路。通過解構智能媒體特點、用戶的體驗行為和020產品三大功能,以用戶的體驗模式和020產品的功能模式為突破口:把用戶的體驗消費行為解構成AIVSA五個階段,結合智能媒體平臺的分享特點建構020產品系統中的體驗模式;在用戶的體驗行為基礎上解構020產品的功能,分析信息數據在虛擬空間線上端和現實空間線下端之間的交流和轉化。建構出智能媒體視閾下020產品的設計模式和具體舉措,并進行設計實踐驗證方法,為移動互聯網時代的產品交互式體驗設計提供參考。
關鍵詞:智能媒體傳播 020產品 用戶體驗 交互行為 虛擬形象設計
中圖分類號:TB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 (2020)11-0050-03
引言
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深度學習等技術的應用,傳媒行業迎來了一場從數字化到智能化的全面升級。在這樣一個智能媒體階段,產品及服務的設計和生產都表現出數據化、智能化、個性化和定制化等特征。這既是有關產品生產的經濟產業升級,又是智能媒體文化傳播的體現,還是文化藝術的創意表達。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產品設計這個學科本身具有交叉性、前沿性和實踐性等特點,隨著智能媒體的|央速發展,產品、服務和體驗正在逐漸發生轉變。
一、智能媒體的概念及特點分析
移動互聯網的出現,從根本上改變了人們信息傳播和擴散的途徑。智能媒體是以互聯網為基礎,依托在不同的智能終端上,結合云計算、云存儲這些新的技術,讓用戶可以很快速判斷、分析截取到他想得到的內容[1]。同時利用情景感知計算可以分析出消費者的環境、行為和偏好,提供與用戶需求相匹配的內容、產品和服務,以提升消費者的用戶體驗[2]。
這一概念打破了傳統單向信息傳播的模式,智慧媒體的特征是具備思考、感知、識別等多維度智能,能主動尋求目標受眾并融入受眾的社會關系網,出現核裂變式的傳播,主要具有以下,幾個特點:可基于用戶行為進行數據分析實現媒介智能化推送;為不同群體需求匹配個性化的傳播內容、場景和服務;通過媒體機器人的深度學習實現內容創作的智能化。
二、智能媒體視閾下產品設計的變化趨勢
人工智能是智能媒體主要的媒體技術特征,包括大數據、人機交互、虛擬現實、傳感器、云計算等技術[3]。這些技術特征,不僅是對人類能力的模擬,更是對人類能力的擴展和加強。因此智能媒體既能通過數據分析了解用戶的需求,并滿足其需要,還能通過技術手段增強其用戶體驗。從用戶的角度來說,在場感、沉浸性和互動體驗性是未來產品發展的趨勢。
傳統產品設計一般從產品的功能、造型及其符號解構入手開展,通過設計來優化產品的性能。進入信息互聯的智能媒體時代,產品設計不再只是獨立的一個環節,傳統的自上而下行業模式被打破,產品設計鏈逐漸往上游的市場分析、產品研發和下游的產品營銷開始滲透。
如圖1所示,A階段是傳統的產品設計所關注的重點,隨著信息互聯網技術的升級,產品設計師參與到市場研發部門的用戶需求分析中去,產品設計進入B階段。智能媒體時代,產品設計延伸到C階段:設計師離用戶又近了一步,除了利用大數據能更方便地獲取潛在需求外,還能更直接地參與產品營銷,及時獲取用戶交互的體驗反饋。
智能媒體視域下產品設計開始呈現出以下幾個方面的趨勢:產品設計鏈條拓展;產品設計團隊跨界融合;產品設計營銷模式更迭;產品內容表達多元化[4]。產品設計研究的趨勢也從單一的產品硬件開發進入到交互式體驗設計中。隨著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智能技術的發展,產品依托智能信息技術,通過VR (Virtual Reality)技術完成數據的采編、識別、存儲、分析和反饋等,從而形成完整的產業鏈。020(online to offline)模式就是利用線上展示和交互來擴展線下的產品空間,通過互聯網使消費者在線上進行產品和服務的刪選與支付,再用憑證去線下目的地體驗相關服務。在移動終端和互聯網普及的當下,020模式具有社會化、本地化、移動化三大典型特點,能有效地利用其社會化傳播效應為其產品品牌聚集人氣,拉動消費升級從而促進相關產業的發展。
三、智能媒體視闖下020產品的設計模式
智能媒體時代信息獲取和傳遞的模式發生改變,營造出新的公共信息傳播空間,這種沉浸式體驗感的用戶需求使得020類產品成為連接智能媒體和用戶的突破口。智能媒體視閾下020產品的設計模式建構分三部分:一是用戶的020產品體驗模式的建構,主要指用戶體驗行為、分享行為和消費行為三者的融合;二是020產品功能的建構,主要指信息數據在虛擬空間線上端和現實空間線下端之間的交流和轉化;三是在建構的模式下提出具體的產品設計舉措。
(一)用戶的體驗模式的建構
智能媒體時代,用戶獲取信息的模式發生了巨大改變:手機的移動便捷性促使網絡社交性與現實生活高度融合,并很大程度上影響其購買與消費行為。一方面信息傳播的渠道和載體通過新媒體平臺和用戶的生活方式結合在一起,內容端產品成為連接產品服務和用戶需求的重要節點,承載了體驗獲取并分享擴散的作用;另一方面每個用戶都是相對獨立且完整的個體,他們之間因為某個生活環節或興趣愛好通過新媒體平臺構成了一種虛擬社區,彼此發生真實的社交活動并相互獲得信息、分享信息。因此,內容端產品系統中最具價值的建構就是實現用戶體驗行為、分享行為和消費行為三者的融合。把用戶的體驗消費行為解構成AIVSA五個階段,結合智能媒體時代的分享特點建構內容端產品系統中的體驗模式。如圖2所示:
現實生活中的外部因素被用戶User A的內部因素關注,是體驗模式的第一階段A (Attention)即被吸引、認可。在體驗第二階段l(lnterest& Interaction)開始產品交互,其中包括與其他用戶User N之間的實際互動,以及通過AR技術(Augmented Reality)實現User A與外部環境之間的交互,形成現實加強。通常經歷前兩階段后進入第三階段V (Value)價值認可,在這種認可基礎上進入第四階段S(Share)分享其感受給其他用戶User N。User A在價值認可后直接進入體驗模式最后階段A (Action)購買,或消費后再回到第四階段S(Share)分享體驗給其他用戶User N。最后,得到分享信息的其他用戶User N在和User A的交互過程中可以相互影響其內部因素,同時也可以通過雙方的交互在產品系統中感受其外部因素,分別加強雙方的現實體驗。
因此,吸引用戶的外部因素構成線下產品的社區實體;用戶UserA與其他用戶User N之間的分享、互動構成了虛擬社區。虛擬社區和實體社區之間通過用戶的AIVSA體驗階段相互融合影響。
(二)020產品的功能建構
SoLoMo是020產品最典型的三大功能,即Social(社會化)、Local(本地化)、Mobile(移動化),是指基于位置聯系的用戶通過手機進行的區域性互動[5]。智能媒體平臺下產品系統的功能結構出現變化,因此,需在用戶的體驗行為基礎上解構產品功能,分析信息數據在虛擬空間線上端和現實空間線下端之間的交流和轉化。
用戶User A在線下端進行產品體驗時,便擁有了兩類基于地點的信息:位置信息和空間信息。位置信息通常包含:地理位置、設備載體、環境路線等;空間信息通常包含:地貌風景、主題活動、產品外觀等。User A的位置信息通過線上端的個人信息認證匹配實現賬號登錄、在線預訂、在線支付、定位交通天氣等功能;User A的空間信息通過智能媒體平臺,展示自己拍攝的圖片、短視頻和心得體會等,與其他用戶User N進行經驗分享、圖片展示和交流互動。其模式如圖3所示:
User A的空間信息通過和線上端的產品交互直接增強現實環境,同時,通過線上端與其他用戶User N之間交互再次增強線下端的現實環境;其他用戶User N通過和User A的社交溝通,可以在線上端進行搜索獲得User A的位置信息,自行前往線下體驗,也可以通過線上端上User A的空間信息展示,進行在線預訂與支付,再達目的地線下端進行體驗。
由此可見,線下端及其位置信息和空間信息屬于整個產品系統的Local功能;用戶移動設備的線上端屬于產品的Mobile功能;這期間利用智能媒體平臺實現User A和User N之間的信息分享與互動屬于整個產品系統的Social功能。
(三)020產品設計舉措
通過上文中建構的用戶體驗模式和020產品功能模式,提供以下幾個智能媒體視閾下020產品設計的具體舉措:
1.注重品牌虛擬形象設計,挖掘其文化傳播性
根據前文的體驗模式可以看出:用戶不再盲目地被商家廣告引導,而是積極主動地開始搜集相關信息,具有關聯性又具有帶入感的內容更容易引起用戶的內部要素關注,并被主動接受和傳播。同時,智能媒體平臺的產品品牌具備了媒體的功能:能夠成為內容的提供者,甚至設計制作出高品質的媒體內容,再直接通過智能媒體平臺發布給目標客戶。因此,系統里的User A不僅是真實的用戶個體,也可以是某個產品品牌的虛擬圖像:使品牌具有了形象具體化和擬人個性化的特點,將其設計理念具象成為某個虛擬圖像,透過智能媒體平臺和其他用戶進行個性化的交互,更能讓用戶理解其產品背后有價值的信息內容,激起其認同與共鳴。
2.利用社區效應,打造定制式服務
用戶因為生活環境或興趣愛好在智能媒體平臺中逐漸形成虛擬社區,他們不受地域限制聚集在一起分享生活、工作或娛樂資訊,彼此之間形成另一種利益共同體,涌現出新的消費需求;同時產品線下端的外部因素涉及到人、文、產、地、景各方面,構成當地的社區實體。虛擬社區與社區實體通過用戶的AIVSA體驗模式相互融合影響。因此,線下端產品需要分析虛擬社區里的目標用戶信息數據,挖掘與其文化內涵所匹配的潛在需求,打造定制式服務,并通過硬件設備做到虛擬現實的高度融合。
3.設計產品主題,注重體驗和互動
根據體驗模式中的興趣互動與分享模式,用戶不再滿足于單線消費,而更傾向于互動式參與體驗當地文化。因此開發產品時除了挖掘實體產品本身的價值,還要注重用戶在使用產品交互中獲得的感官體驗:根據用戶需求創意其相關的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嗅覺等體驗,不僅停留在“物”層面的產品開發,更需要建構用戶的使用邏輯、行為軌跡、場景空間甚至生活方式[6]。利用體驗模式里的分享特點,用圖像敘事的手段,讓用戶透過智能媒體平臺把體驗傳播出去,吸引更多的潛在群體來了解、分享并親自感受,同時這種信息的二次加工與創作也成為整個模式的重要構成部分,實現了用戶和產品的價值共創[7]。
4.產品表達形式的多元化
在建構的模式里吸引用戶關注的首要因素就是產品的表達風格,因此實現圖像符號的“標示性”至關重要:對線上端的產品進行虛擬圖像設計,突出其特點,樹立起風格,設計其敘事表達方式;對線下端的產品進行實體產品設計,凸顯品牌文化,設計風格與線上端敘事表達保持一致,作為線上端的延展深度挖掘其產品的潛在功能嘲。
在進行這種敘事表達的過程中,產品的設計形式呈現多樣化:相較于傳統產品重視圖形語言和材料表達,智能媒體視閾下的產品更注重通過多元化的技術手段來表達其符號特點。例如除了傳統的圖文敘事表達,還有短音頻、短視頻、微電影等適合新媒體傳播的方式,從而創造更加新穎獨特的感官體驗,并且通過網絡移動端的交互增強其現實表達,滿足用戶的藝術想象和體驗新感受。
(四)020產品設計實踐
綜上所述,根據智能媒體視閾下020產品設計的模式,落實具體的設計舉措進行有關設計實踐?!白衔⒍窋怠笔侵袊鴤鹘y的星象文化,在移動互聯的時代,根據古典文獻及當代人的探索傳播,漸浙使得其神秘面紗展示在眾人面前,但由于其內容和算法晦澀難懂只被一小部分人接受。但是同樣是星象文化,西方的“十二星座”已經成為各國年輕人中的流行文化之一。所以設計者通過上文提到設計舉措中的注重品牌虛擬形象,設計一款名叫“南堂紫薇”的020類游戲互動產品,用多元的表達形式注重產品體驗和互動,從而打造定制式服務。
如圖4所示,首先選取了微信公眾號、微博等智能媒體平臺創建“南堂紫微”線上端窗口,創作了堂叔、南和一只名叫“鴛鴦鍋”的貓頭鷹角色,將人物特點和“紫微斗數”中的形象所結合,通過三個主角之間展開的一系列離奇故事讓讀者漸漸接受和熟悉“紫微斗數”里的14主星和1 2宮位,通過這樣的虛擬形象不僅方便設計者構筑故事內容,也可以給產品設計更多的創作空間。
因為“南堂紫微”的粉絲聚集效應,線下端的產品圍繞聚會這一主題展開,設計了與之相關的系列衍生品。其中的主要產品是根據14主星和12宮位構筑的一款參與度很高的卡牌游戲以及相關聚會類產品。
“南堂紫微”這款聚會類020產品設計通過線上智能媒體平臺的內容輸出和更新來吸引受眾去到線下的聚會場所體驗其相關產品并加強其品牌印象。這使得設計師不僅要進行相關產品設計,還必須考慮如何提煉元素用圖像內容表達其氛圍體驗,讓受眾身臨其境到“南堂紫微”的世界中去。
結語
將智能媒體視域下的傳播特點和020產品兩個熱點問題結合起來研究,在理論和實踐兩個層面均具有意義,其實踐成果也具有推廣價值。產品設計學科本身具備很強的應用實踐性,在越來越多移動互聯網產品上線的當下,有關智能媒體語境的020產品設計研究具有時效性。將020產品設計方法和智能媒體傳播語言有效地進行分析研究,這是方法上的創新也是挑戰,后續有待繼續實踐完善,并進一步探索智能媒體時代產品的圖像敘事語言。.
基金項目:2019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項目:智能媒體視閾下產品的圖像敘事表達研究(20195JA2109)。
參考文獻
[1]段鵬智能媒體語境下的未來影像:概念、現狀與前景[J].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8, 40 (10):1-6
[2]張美玲,羅憶以微博為代表的新媒體傳播特點和優勢分析[J].湖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7,06(2):112-115
[3]申金霞新媒體的信息傳播特點探析[J].今傳媒2012(9):94-96
[4]許叢瑤.自媒體時代產品設計的特征與趨勢研究[J].傳媒與教育,2018(1):132-136
[5]Cong-yao Xu, Xi-wmhReseauch on RnralVillage Tourism 020 Product Design from the We-media Age[J].Slymger Nature Switzerland AG 2019G:HC112019, Lecture Notesin Computer Science (LNCS):152-165, 2019
[6]王方良,李立全產品設計再創新:從傳統到“互聯網”[J].藝術百家2017(5):69-72
[7]許叢瑤,張凌浩.體驗視角下南京老地名的020產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9, 01(2):177-183
[8]周偉業.視覺藝術傳播圖像化歷程及反思[J].現代傳播,2014(7):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