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
摘 ?要: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高職教育改革發展有了技術條件。信息化教學作為人工智能時代快速發展的技術產物,在教育領域中的推廣產生了深遠影響,運用信息化教學手段進行高職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學模式的優化,取得良好成效的同時,也展現出一些實際性問題。因此,加強人工智能時代高職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信息化教學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該文以人工智能時代為切入點,在簡要介紹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信息化教學基本內容的基礎上,探討了人工智能時代高職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信息化教學,以期完善信息化教學,促進高職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育發展。
關鍵詞:人工智能時代 ?高職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 ?信息化教學 ?應用
中圖分類號:G434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2-3791(2020)12(a)-0047-03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reform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the technical condition. As the technology product of the rapid development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e popularization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rengthen the information teaching of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his article takes th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on the basis of briefly introducing the basic content of information teaching based on modern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information-based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based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in the era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Key Words: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ge; Higher vocational internet application technology specialty; Informatization teaching; Application
現階段,人們的生產生活因科技信息力量的注入,乘坐了信息高速列車來到了人工智能時代,使得人們的生活方式及理念發生了顛覆性的變化,與此同時,也給社會各生產領域產生了不同程度的影響。在此背景下,高職專業教育也受到較為深遠的影響,尤其是高職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更是在人工智能時代步入了信息化軌道。但是如何緊緊把握人工智能時代帶來的機遇,實現高職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的創新發展是當前相關人員值得關注和研究的課題。鑒于此,該文對“人工智能時代高職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信息化教學應用”展開深層次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
1 ?人工智能時代概述
在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學生的學習更加傾向于以“立德樹人”為終極目標的扎根式教育,促使在學習中可以逐漸形成健康的心態、超強的思維能力及自主學習能力等。與此同時,教師的教學更加強調教育教學方式的豐富,鼓勵在活躍度高的互動環境中,讓學生自主學習。而人工智能時代背景下的學校并非單純地為培養學生就業能力,而是建立在學生長遠發展的角度傳授學生終身學習能力,最終對學生完成精準式教育,使得學生可以通過精準式學習實現個性化發展和全面發展,最終有利于學生人生價值的實現[1]。
2 ?基于現代信息技術的信息化教學的相關內容概述
2.1 傳統教學模式與信息化教學模式的對比
傳統教學模式最大特點在于一切教學活動主要以課堂活動為主,且整個課堂教學活動,以教師為中心,以教材為中心,使得傳統教學活動在諸多方面受到限制,如時間、地點、對象等,使得被教育對象的一些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自然也無法達到預期教育效果。通常而言,在傳統教學模式貫穿實施的課堂中,學生的學習要圍繞教師、教材展開,而缺乏獨立自主性,使得學生的一些新觀點、新思想被扼殺,而無法有效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2]。試想下,當今時代是一個創新時代,若傳統教學模式一直保持不變,而不進行創新,會導致所培養出的人才存在一定的缺失,而無法滿足當今時代的需求[3]。
信息化教學作為利用計算機、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通過現代信息技術對知識進行信息加工和整理的一種教學,這種教學模式最大的優勢在于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信息素養、創新精神及實踐能力,以此全面強化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這對于學生終身發展是極為有利[4]。
關于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教學模式的不同,集中體現如下方面:一是師生地位方面。前者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被動學習;后者增設“學生互動”環節,彰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二是教學方面。前者教學照本宣科;后者多媒體教學,內容豐富且形式多樣。三是教學內容方面。前者教學內容圍繞學科教材內部教學內容而展開;后者則是通過多媒體系統搭建教學平臺,實現了多學科、多專業的融合,便于學生視野的拓展和知識面的豐富。四是作業完成方面。前者則是以學生獨立自主完成為主;后者則是學生協作完成為主。五是教師教學形式方面。前者教師的展臺主要以講臺為主,并在此空間以平鋪直敘方式灌輸理論知識;后者教師要走下講臺,與學生進行有效互動,對學生進行個性化指導。六是評價方面。前者以考試成績論能力,要求學生死記硬背所學理論知識,而忽視學生能力和表現的評價;后者則是面向過程的評估,強調學生綜合能力的評估,可以客觀反映出學生的真實能力。
2.2 信息化教學對高職教育產生的影響
(1)教師方面。教師地位由主動轉變為主導。基于傳統教學模式的教學重點是知識的單向傳輸,即在教師講解教材的情況下,按照考試這種通用手段進行衡量學生知識理解和掌握情況。而信息化教學則是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著重培養學生主動獲取知識的能力,使得課堂教學由單向傳輸轉變為互動學習,更加強調學生能力的培養和學習方法的掌握,要求擁有較強的主動學習能力。
(2)學生方面。學生從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獲取,信息化教學中通常由教師根據學生的具體情況而設定一個具體的教學任務,后由學生通過協助、獨立自主等多種方式理解和掌握知識點。在此過程中,學生擁有絕對的自主性。要強調的是,此處所說的絕對自主性是建立在一定的約束條件下,如學生不得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做出有違課堂紀律和制度的不良行為,或者說對學習無益處的行為。只有始終保持認真學習的狀態,才能讓學生在此過程中擁有絕對的自主性。
(3)教學設施方面。現代信息技術在高職院校的廣泛使用,給高職教育的基礎設施提出新的要求,總結包括如下幾點:一是通信方面。在信息化教學實踐中,強調多學科、多專業的融合,意味著信息方面要實現共享,即各類教學設施中的學習資源應為其他教學設施所使用,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如高職院校實訓課程教學中的最大需求是同屏演示,實現手機與大屏幕的實時通信才能保證同屏演示效果,可大幅度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二是多媒體環境。功能豐富的多媒體設備的大量使用,是高職教育推進信息化教學改革重要的基礎性保障條件。三是網絡化。視頻與動畫在學生面前的演示,都是建立在網絡接入的基礎上。而視頻與動畫等的演示是信息化教學的核心,其直接與學生知識點的理解息息相關。因此,信息化教學對網絡化程度具有較高的要求。
3 ?人工智能時代高職院?;ヂ摼W應用技術專業信息化教學分析
3.1 信息化教學的組織方法
首先,信息化教學的基本原則,信息化教學所使用的各項手段具有顯著的信息化特征,是基于信息化教學資源通過任務驅動、團隊合作和智能評價等多個環節整合而成的教與學。因此,信息化教學的核心目標在于提高學生對學習的主觀能動性,結合筆者在實踐中的信息化教學應用,可總結出如下基本原則:一是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應用價值,優化教學環境;二是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探索更多的學習資源;三是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資源;四是搭建開放式教學平臺。
其次,信息化教學實施過程。信息化教學設計是基于傳統教學設計確定教學目標、過程設計及評價的過程,課程內容分析具體包括3個部分的內容,分別是教材、學情、教學目標,后以數據形式將分析結果呈現出來,對比傳統教學模式和信息化模式的優缺點,從中選擇針對性強且有效的教學方式、方法,以期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值得注意的是在教學方式方法選擇時,要綜合考慮現有條件,不得脫離現實而追求教學方式,以此保證所選擇的教學方式、方法可以落實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
最后,考核評價。信息化教學執行效果的評價,主要從如下幾點入手:一是學生實際學習效果;二是信息化手段與教學模式的匹配度;三是教學計劃是否具有可操作性;四是學生學習效果評價是否客觀、準確。
3.2 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信息化教學模式的構建
在信息化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敢于從三尺講臺走下來,主動親近學生,授予學生知識的同時,傳授學生一種學科思想和方法,以期通過現有的資源培養學生知識獲取能力。在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信息化教學模式構建為例,專業信息化教學前期整合教學資源,構建精品課程網站,后借助該網站中的部分功能,如教學資源共享功能、視頻點播等,彰顯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同時采取任務驅動法、小組協作法創設良好的學習情景輔助學生課下自學提升。在此基礎上,教師發揮自身引導作用,引導學生結合電子教案、視頻錄像等選擇自身興趣、能力相符的專業課程,并可以在此視頻錄像資料的輔助下,實現知識體系的完整建構?;ヂ摼W應用技術專業實訓室的建設,可以讓學生體驗真實工作情景,如實訓室創設智能家居、智能樓宇等情景,可以讓學生運用所學專業知識進行實踐,彌補了傳統教學的不足。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學習不再受制于一些設備、環境等客觀因素的制約,可以隨之借助現代信息技術創設一個真實場景,并進行想法的驗證和技術創新,學生的自主學習手段得到極大的豐富,且學生主觀性也可以大幅度提高,這對于提高學習效果和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是極為有利的。除此之外,高職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教師需下載相關學習APP,整合現實課堂和虛擬網絡協同完成教學活動的各個環節,以此保證學生全過程學習狀態處于監控之下,便于及時反饋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從而有利于教師在專業教學過程中實時調整教學方法,確保所用教學方式方法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提高專業教學質量提供保障。
教學評價反饋決定教學決策和教學兩大主體的教與學行為,信息化教學的實時,極大地提高了教學評價的及時性、有效性和便捷性?;ヂ摼W應用技術專業的教學評價內容眾多,如學生學習實時效果反饋、小組協作學習反饋、課程評價、教學評價等。
4 ?結語
總之,人工智能時代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信息化教學的實踐,要求教師樹立與信息化教學相適應的價值觀,實現現代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應用技術專業課程教學深度融合,才能真正意義上發揮信息化教學的應用價值,促進教育發展。
參考文獻
[1] 周雷,邱勛.基于任務驅動的高職互聯網金融項目化教材建設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8(11):63-70.
[2] 熊建宇.高職互聯網金融專業課程體系構建[J].教育與職業,2017(6):86-88.
[3] 蔡向陽.微信應用于高職信息化教學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6(23):114-116.
[4] 李揚.高職院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教育模式探析——以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為例[J].理論觀察,2020(2):154-156.
[5] 胡進德,黎萬平.高職物聯網專業學生職業能力培養研究與實踐——以仙桃職業學院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為例[J].求知導刊,2019(22):155-156.
[6] 余旭力,覃元理,陳良.重慶市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中高職對口一體化培養模式縷析[J].現代職業教育,2019(14):28-29.
[7] 陳萬鈞,張維玲,楊運來,等.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人才個性化培養探索[J].科技視界,2019(35):119-120.
[8] 方躍春.高職物聯網應用技術專業電子技術課程教學項目設計[J].電子世界,2019(23):4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