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建華 葛尚時
摘 要:一位中小學美育的探索者,一個堅守一線實踐的研究者,一名勤于實驗的匠人,文章介紹的是一位根植課堂的美術教研員——湖南省湘潭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美術教研員鄧宏老師。
關鍵詞:美育;美術教研
中圖分類號:G625.1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20-09-05 文章編號:1674-120X(2020)31-0011-02
在湖南14個地州市中,湘潭并非具有很強的經濟實力和交通便利的地區,但十多年來美術教育一直紅紅火火,屢次獲得全國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和國家級教師賽課一等獎的榮譽,還保持了多年的傳統項目“藝術百佳”學生比賽。這除了有湘潭市政府、教育行政部門、教育科研部門的頂層設計和給力支持外,還有一群美術教研隊伍的敬業奉獻、勤于鉆研,也有一位"領跑者"——湖南省優秀教師、省教育學會美術教研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湘潭市教育科學研究院美術教研員、省教科院兼職美術教研員鄧宏老師帶動藝術學校發展、美術教師發展、學生美育發展。
一、關注美育目標,兼顧校內校外
鄧宏老師的新浪博客“美術教研員的一天”點擊率較高,在業界有一定影響力,他在職業中專教書時就注重對美的全方位追求。不管是美術技能課,還是備課麻煩的鑒賞課、設計課、攝影課及36塊展板的學校宣傳長廊,他都全盤接收,樣樣都樂于嘗試,還承擔了多年的專職賽課工作。在繁忙的教學之余,他更承擔了幾屆職高美術班的班主任工作,由于職高學生的特殊性,他不僅白天蹲守學校,每天晚飯后還散步幾千米到學校檢查學生的晚自習情況,關心學生生活和排查潛在問題。雖然工作量常年達到每周跨年級跨科目的20節左右,但他以苦為樂,主動閱讀教育經典,定期撰寫反思和論文,堅持創作,出版了幾本連環畫,在專業創作和賽課、論文評審中都獲得了省級一等獎;2000年,還考上了廣州美術學院的藝術設計專業的在職研究生班。這一切都使他具備了能畫能寫能說能管的綜合能力,以及跳出課堂看問題的宏觀視野,因此之后在湘潭市教育局遴選時一舉脫穎而出,成為湘潭市美術教研員。
他一直都以育人的視野在校內和校外踐行美育工作。他從美術教師和班主任切換到教研員的身份后,前任藝術教研員黃源芳老師經常高屋建瓴地給他指出更遠的教育目標,讓他能時刻反思教研行為是否做到了育人的導向。他常年出現在中國美協藝術支教“蒲公英行動”的系列活動中,2015年他就與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城南校區的美術教研室主任王勇全老師合作,在雨湖區的郊區、湘潭縣的鄉鎮中的6個學校建立了“蒲公英鄉村種子教師”基地,之后在兩屆全國少兒美術教育學術展暨城鄉美術教研論壇發言匯報湘潭經驗。2016年湘潭市教科院主辦、湘潭九華和平小學承辦了“蒲公英課題小學校長美育特色建校國家級論壇”活動,“蒲公英行動”領軍人物湖南省女畫家協會主席謝麗芳老師,國家美術課程標準研制組核心成員、廣州美術學院美術教研所所長陳衛和等專家出席了會議。他在全國助殘日策劃了市級活動“愛心書畫長卷”,社會各界代表與特殊學生共同拓印愛心印痕。他不僅立足學校美育工作,更拓展到社會美育工作。他常年主持家長藝術課堂等公益活動,義務開展校內校外美術教師培訓,參與藝術扶貧工作,還在春節跟隨香港青少兒視覺藝術研究學會會長李志雄到湘西進行藝術扶貧活動。
二、編織經緯平臺,彰顯美育個性
美術科目是小科目,教研也不容易出成績,鄧宏老師苦心造詣,盤活多方資源形成長期中期短期結合的工作經緯線,編織成一幅完整的工作圖畫:在時間線上,他以課題引領長期工作,以名師工作室定期活動維系中期工作,以賽事和訓練落實短期和臨時工作;在空間線上,他以各縣(市)區美術教研員和市美術教研會理事會為人力資源核心團隊,形成點線面相結合的自動運營機制和教研平臺,確保教研不停留在單次和臨時行為上。
首先,在課題等長期工作方面,他分別做了“中學生美術學習方式探究”和“在中小學繪畫教學中用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的研究”兩個省級課題,后者結題論文發表在國家核心刊物《中國中小學美術》2019年第一期,歷經幾年帶動了一批教師成長和幾個實驗學校的美術科研水平提高。湘潭市和平小學、江聲實驗學校等學校成為美術教育特色學校,火炬學校成為中國教育學會掛牌的全國書法教育實驗學校。
其次,在中期工作方面,他以美術名師工作室定期帶動階段性工作,發揮教研骨干的作用,通過歷經二十屆的中小學生年度比賽“藝術百佳”等定期活動受到湘潭市教育局領導的高度重視。局長專門為美術學科召開了有市教育局各相關科室負責人參加的湘潭學校美術教育工作研討會,為美術教育教研鋪平了道路。由他爭取省市支持,湘潭市于2016年承辦了由湖南省教科院主辦的全省中小學美術師生作品展暨學術交流活動,在齊白石紀念館隆重舉行。2019年,他全程策劃和指揮了湘潭市美術名師工作室大型展示活動,包括優質課、作品展、《大美湘潭人文剪紙》系列作品、論文結集出版等,學習了中央美術學院徐冰教授的名畫裝置藝術手法的創作,他的團隊是國內第一個把齊白石系列山水畫制成大型燈箱實物裝置作品的團隊,還做成了鼠標墊等系列文創產品,獲得了湖南美術出版社、湖南省教育廳藝術教育委員會專家的一致肯定。
再次,在短期工作方面抓好了典型性工作。比如,結集印刷全市師生作品集,2007年由湘潭市教育局組織了《壟上行湘潭市美術教師作品集》首發式暨市師生美術作品聯展頒獎大會,2008年由湘潭市教育學會組織編印了《陽光下成長——湘潭市中小幼美術書法作品集》。在湘潭市教師培訓中常有幸請到國家級省級美術教育專家,包括國家美術課程標準組長尹少淳老師的研究生唐杰主任、曾瑜主任,湖南省教科院美術教研員朱小林老師。
在具備以上工作平臺后,他并沒有照本宣科地開展工作,而是以美育為核心進行組織活動。他個人的美術創作和研究就非常注意主題性和教育性。他在湘潭市政府廣場和湘潭市雨湖公園有兩幅大型浮雕作品,一幅是歌頌毛主席工作歷程的《毛澤東之路》,另一幅是回文詩《雨湖春記》的視覺演繹。他主持并結題的兩個省級課題:一個研究方向是美術學習方式的優化,另一個研究方向是以思維導圖提高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此外,他在全國核心期刊登載的數十篇論文也都與師生美育成長緊密相關。后來,他繼續進修,又拿到了湖南師范大學設計藝術學碩士的學位證書并在答辯時獲得優秀論文,還有幸擔任了教育部湘教版高中《繪畫》教材的教參執行主編。他設計的系列交通海報以剪紙造型被湖南省公安廳選中,并在全省印發;他還組織教師一起繪制、制作漫畫課件,與市交警支隊“老李說交通”的主持人合作指導了學生安全交通錄像課的拍攝。
三、示范引領推廣,致廣大盡精微
作為湘潭市美術教研員,他在湖南省教研員的引領下與其他地市教研員一起成為全省美育的積極傳播者、推廣者。他分享了三個層面的經驗:參與頂層設計、貼近一線發聲、抓好骨干教師。
首先,教研的頂層設計就是省市藝術教育教研文件的制定和活動策劃。他協助湖南省教研員起草了以“互聯網+美術”為主題的教研方案等多個省內文件及活動方案,并于2020年完成了教育廳關于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落實情況的美術教育部分材料。2008年,他跟隨湖南省教育廳體衛藝處副處長文麥秋到部分地市做農村藝術教育調研,由株洲市教科院音樂教研員程方老師執筆的調研報告獲得教育部藝術展演論文評比一等獎。同時,他也參與了湖南省教育廳《寫字》教材評審、湖南省教育廳初中畢業藝術考查研討會,然后及時相對應地回本市落地操作,如湘潭市教科院簽發了《義務教育階段音美教學質量抽測》文件并持續實施。
其次,貼近一線發聲就是要在講座和培訓中做好理論與實踐的聯結,盡量避免教師聽著激動回家不動的現象。他到教研崗位后從沒離開過一線實踐,一直在做課題研究和進行教學實踐,在湖南科技大學美術學院為本科生上課,在校內和校外美術實驗基地給教師上示范課,長期堅持給中小學學生上公開課、給家長上公益活動課,持續保持對一線工作的深刻體驗度,避免空中樓閣式的教研行為。2019年,他作為評委參與了湖南省校外培訓教育創新發展論壇,還被重慶教科所邀請給當地骨干教師培訓班授課,被福建省福州市教科所邀請作美術新課程經驗分享,同時數次到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和湖南第一師范學院、湘南學院的國培班和實習班開展專題講座。他也是資深的湘教版美術教材培訓專家,多次擔任省內大型美術教研活動的學術主持人。
再次,以身作則,培養骨干教師,建立老中青梯隊是執行力的關鍵。湘潭市中小學美術教研會人才濟濟,凝聚力強,中小學兩位理事長游鐵實和尹紅都是畫家型教師,都曾獲得教育部舉辦的教師基本功全國現場賽一等獎,還有很多教師也成果豐碩。他在《中國中小學美術》《中國美術教育》《江蘇學校美術教育》《中國校外美術》等多個核心期刊上共發表數十篇論文。在參與高中《繪畫》教參編寫時,他帶動參編的五位教師提高教研寫作水平,在參與策劃湖南省各種美術教育論文集時推薦和指導了湘潭市多位骨干教師的成果。在他的規劃和指引下,湘潭江濱學校王志強老師在國家核心期刊《中國美術教育》上發表過兩篇文章;湘潭湘機中學戴莎老師因賽課和理論研究有深度被市教育局聘為名師工作室主持人;湘潭市岳塘區大橋學校楊逸倫老師和雨湖區金庭學校魏欣老師參加全省賽課多次獲第一名;湘潭市和平小學陳思璐老師在全國第五屆美術教師賽課中獲得一等獎,得到了國家教委藝術教育委員會委員、特級教師侯令的肯定;湘潭市岳塘區湘機小學陳偉琳老師獲得全國中小學美術教師基本功比賽一等獎;湘潭縣云龍中學潘尚奇老師獲得中南六省現場賽課一等獎,并成為大家認可的美術鑒賞名師;市課題成果、市益智中學胡曉老師執教的“湘潭皮影”一課作為湖南省教科院送教下校項目到懷化芷江等地展示。他在參與指導湘教版課標教材培訓光盤制作時推薦了多位教師的錄像課,并通過微信群、釘釘群等打破了教研時間限制的瓶頸,在全市形成多維度、多進程、階段性的主題教研格局,向致廣大盡精微的理想境界邁進。
二十多年來,他鐘情美育,執著堅守,創造性地開展教學實踐、研究和名師工作室工作,成就了學生,成就了年輕教師,也成就了自己。
參考文獻:
[1]龍厚強,任慶薪.談新時代的基礎美術教育[J].美術大觀,2008(5):146.
[2]姚麗華,楊世濟.農村中小學美術教育發展問題淺談[J].大眾科技,2010(8):16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