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克布克

趙小野現在每天都在練寫毛筆字,最近他臨摹的是《曹全碑》。
“《曹全碑》是什么?”
《曹全碑》是東漢王敞等人為了宣揚郃(hé)陽令(郃陽縣的縣令,郃陽位于今陜西省合陽縣)曹全的功德而立的碑。曹全是東漢時期的敦煌郡效古縣人,政績卓越:他平定了西域疏勒國,平息了黃巾起義軍,安撫經歷了水災的百姓,為他們重建家園……他的賢德與孝行在家鄉有口皆碑。《曹全碑》被保存到今天,成為漢代隸書的代表作。

我國流傳最早、最廣的關于漢字的故事,就是“倉頡造字”。
相傳,很久以前人們是結繩來記事的。


時間長了,繩子壞了,物品和事情越來越繁雜,原始的方法已經遠遠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了,大家迫切需要創造一種文字來解決問題。

有一次,倉頡去打獵,看到地上留下的不同動物的腳印,突然有了靈感。既然一種腳印代表一種動物,那為什么不用一個符號代表一樣東西呢?倉頡日思夜想,創造出種種不同的符號,并一一規定了這些符號所代表的含義。這就是中國傳說中漢字的起源。

甲骨文
甲骨文是象形文字的一種,多半刻在龜甲或動物骨頭上。

金文
金文又叫鐘鼎文,是指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據古籍記載,金文有三千多字,目前可以識別的僅有兩千多字。

篆書
篆書有大篆、小篆之分。大篆流行于西周末年至秦朝統一六國前。秦始皇統一六國后,創立了形體更簡單、結構整齊、寫法規范的小篆。
隸書
隸書起源于秦時的民間,在漢代演變、發展,奠定了漢字的方塊字形象。
嗯,我現在正在練習寫的這種字體就是隸書。我剛開始學習寫書法,為什么不學寫楷書而學寫隸書呢?
其實先學習寫哪種字體都是可以的,楷書比較工整,隸書在端正之外,字體有了更多變化,哪種字體寫好了,都有自己的藝術價值,都適合書法初學者。
索靖是西晉的將領,也是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他善于寫章草,自成一家,對后世草書影響很大。

草書
草書是在隸書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早期的草書為了書寫簡便,打破了隸書的方正,這種草率的寫法被稱為“章草”。漢末,章草越來越“潦草”,脫去了隸書的筆畫形跡,形成了自魏晉之后盛行不衰的“今草”。到了唐代,為了抒發個人情感,人們寫的草書字形千奇百怪、筆勢連綿起伏,被稱為“狂草”。草書的藝術價值很高,但實用性較低。

顏真卿是唐代名臣,也是與趙孟、柳公權、歐陽詢并稱為“楷書四大家”的著名書法家。
楷書
楷書也稱“正書”,自從楷書出現后,漢字的字體趨于穩定。《辭海》中說楷書“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楷書被沿用至今,在歷史上與書籍復制的關系最為密切。
“書圣”王羲之寫的《蘭亭集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

行書
行書是介于草書和楷書之間的一種字體。它不像草書那樣潦草,也沒有楷書那樣端正。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書法藝術可是很有魅力的,不管練習寫哪種字體,它都是文化與藝術結合的精華,不僅能讓我們獲得美的享受,還能修身養性。媽媽說,勤學苦練、必有所成。不多說,我得繼續去練字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