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長全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
2018年,法國牛奶總產量2 505 萬噸,在歐盟28國中居第二位,占歐盟牛奶總產量的15.0%。法國奶業具有很強的國際競爭力,是重要的乳制品出口國。2018年,乳制品凈出口折合原料奶802萬噸,奶業自給率高達143.3%。根據法國畜牧研究所的資料,截至2017年,法國有奶牛成母牛380 萬頭,品種以荷斯坦為主,占66.0%;其次是蒙貝利亞,占17.0%;根據國際動物記錄委員會(ICAR)奶牛生產監測數據,2017年法國成母牛年均產奶量7.03 噸。
法國奶業具有以種養一體化家庭牧場為主的生產結構。根據歐盟農戶成本收益監測調查系統(FADN)數據,法國奶農平均存欄規模為60 頭成母牛,養殖場的勞動投入以家庭勞動為主,家庭勞動投入平均占牧場勞動總投入的87.1%;按成母牛頭均配套農地1.5 公頃,這一生產結構是多方面政策共同作用的結果。法國奶農按養殖規??傻玫秸a貼,且占奶農收入比重很大,平均占毛收入的31.4%、占純收入的72.0%。但是,為鼓勵適度規模家庭牧場生產方式,法國對牧場的補貼以50 頭奶牛為限,超過部分不能得到補貼。為了避免糞污過度排放對環境的影響,同時又降低環境監管的成本,法國嚴格限制奶農養殖規模與經營農地的比例關系,奶農為擴大規模首先需要獲得更多的農地,自20世紀60年代初以來法國實施了農業結構調整政策,通過對農地所有權買賣及經營權流轉的規制,以適度規模家庭農場為導向限制農地經營權的過度集中。
雖然法國政策支持和引導以家庭牧場為主的生產結構,但是家庭牧場必然面臨對接市場及在與大規模乳品企業的交易中獲得合理利益的傳統問題,因此,健全的組織體系是家庭牧場發展不可或缺的支撐。法國奶業由奶農和乳品企業形成了代表各方利益和產業整體利益的完整組織體系。第一,有代表奶農利益的奶農聯盟(FNPL),聯盟成員有近7 萬個牧場,目前是法國最大的奶農銷售聯盟。第二,有代表所有奶業合作社的法國奶農合作社聯盟(FNCL),聯盟成員有260 多個奶農合作社,合作社收奶量超過法國牛奶總產量的一半。第三,有代表乳品企業利益的法國私有乳品加工企業聯盟(FNIL),聯盟成員有近百個公司和幾乎法國所有私有乳品企業。第四,有代表整個奶業行業利益的法國奶業產業組織(CNIEL)。CNIEL成立于1973年,成員包括以上三個聯盟,其職能兩個方面:一是協調奶農與乳品企業的關系,包括制定產業相關政策和規劃、推動立法、收集產業信息等。二是提升法國奶業的整體形象與品牌價值,包括發起廣告宣傳、培養消費者消費習慣、資助行業公共性的研究項目等,目前,CNIEL已處于協調法國整個奶業組織體系的中心地位。正是由于其重要性,法國《農村與海洋漁業法》規定,CNIEL達成的協定對于奶業相關主體具有法定約束力。因此,CNIEL的運行經費主要通過法律規定的稅費形式從原料奶交易中收取,其中,奶農承擔70.0%、乳品企業承擔30.0%。
合作社是法國奶業組織體系的重要主體,在保障奶農利益方面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種模式是奶農合作社將收購的原料奶銷售給乳品企業,形成了“公司+合作社+奶農”組織模式,合作社代表奶農談判原料奶銷售價格并保障奶農的合理利益。以法國第一大、世界第二大乳品企業拉克塔利斯(Lactalis)集團為例,其收購原料奶的農戶中有50.0%是通過合作社簽訂協議。另一種模式則是很普遍的合作社辦加工,奶農可以直接分享產業的增值收益。目前,法國的300 多家乳品 企業中有200多家是合作社所有,并且其中有很多大型企業。法國10 大乳品企業(集團)中有6 家是合作社企業,在3 家進入世界奶業企業(集團)前20強的企業中就包括合作社企業索地雅(SODIAAL)集團。由于利益一體化,合作社企業通常會給成員奶農更高的原料奶收購價格,再加上索地雅這樣的大型合作社乳品企業對原料奶市場的影響力,合作社乳品企業成為法國原料奶購銷價格的領導者。每年合作社企業確定收購價格后,達能等公司制乳品企業再參照合作社企業的價格確定收購價格。根據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研究室對拉克塔利斯集團營銷經理的調研,拉克塔利斯集團每升原料奶收購價格比索地雅集團高出1分歐元(0.08人民幣)。因此,合作社企業在定價方面的標桿作用直接促進了所有奶農利益的提升,不管其是否為合作社成員。根據對法國畜牧研究所的調研,法國50.0%奶農加入了合作社,合作社收購原料奶占法國原料奶總產量的50.0%,合作社企業加工的原料奶占法國原料奶總產量的42.0%。
為提升市場競爭力,大規模的合作社乳品企業都逐步建立了現代化的公司治理體系,但仍繼續堅持平等、互助等合作社原則,為家庭牧場平等參與和利益保障奠定了基礎。以索地雅為例,其作為合作社的治理結構分為四級,第一級是區域成員中心,全國1.4 萬個成員牧場被劃分為31 個區域成員中心,負責成員間信息交流、向理事會提交成員意見等;第二級是大區,31 個區域成員中心被劃分為8 個大區,大區委員會負責管理年度奶價預算及本區域合作社分支的運行等;第三級是理事會,由每個大區選舉3 名理事組成;第四級是8 名理事長組成的理事會主席團,每個大區各選舉1 名理事長。理事會主席團制定合作社發展的總體戰略,聘請由職業經理人構成的管理團隊,負責企業日常運營,從而實現合作社治理架構與現代化公司化治理之間的銜接融合。在這樣的治理體系下,成員牧場的平等參與體現在多個方面。第一,所有合作社成員,不論其經營規模和交奶量,在成員代表大會上具有一人一票的平等權利;第二,強化合作社的互助精神,對所有成員,不論其距離遠近,都收取相同的原料奶運輸費用;第三,堅持按與合作社的交易額分紅的分配原則。雖然合作社分紅的依據有成員交奶數量和入股金兩種,但是由于入股金也是按成員入社當年純收入的10.0%繳納,所以實際都是按與合作社的交易額返還。
由于以合作社成員為企業發展的根本著眼點,合作社乳品企業在擴張過程中更緊密地根植于本土,尤其是在奶源方面。相反,公司制乳品企業則可能因為快速擴張需要或成本效益的比較選擇非本土奶源。2017年,公司制的拉克塔利斯集團在全球46 個國家收奶和加工乳制品,而合作社所有的索地雅集團僅在法國國內生產,同時向全世界出口。在法國5個最大的乳品企業集團中,索地雅是唯一一個僅在國內生產的企業。
堅持家庭經營是中國農村基本經營制度的核心,國家反復強調堅持農村基本經營制度,同時也在近年中央一號文件和十八屆三中全會報告等重要文件中多次強調發展包括家庭農場在內的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2019年9月,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中央農辦)與農業農村部等11 個部門和單位又聯合印發《關于實施家庭農場培育計劃的指導意見》。當前,在散養戶和小規模養殖戶大量退出、規?;焖侔l展的情況下,對中國是否還能發展家庭牧場存在普遍的懷疑。
從法國經驗來看,家庭牧場的發展需要完善的奶農組織體系為其提供支撐和保障。第一,加強奶農組織建設,構建有利于保障家庭牧場合理經濟利益的奶業產業鏈收益分配格局。如何改變奶業產業鏈的不合理利益分配格局是鞏固中國奶業產業基礎、實現奶業持續穩定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和挑戰。解決這一問題的關鍵還是提升奶農組織化水平,發揮奶農組織在原料奶價格形成中的作用,通過建立集體談判制度提升奶農整體議價能力,讓奶農更多地分享產業發展過程中的增值收益。第二,促進奶農辦加工,打造具有一定市場影響力的合作社乳品企業,發揮其在原料奶定價中的標桿作用。合作社乳品企業由于養殖、加工利益一體化,可以在原料奶收購中確定符合奶農利益價格。同時由于其存在,能夠限制公司制乳品企業在原料奶定價中的買方壟斷力量,通過為公司制乳品企業提供價格參考的標桿作用,提升所有牧場的利益保障水平。第三,深化農地制度,促進種養一體化適度規模家庭牧場的發展。通過種養一體化,首先解決牧場所需優質青粗飼料的供給,其次確保糞污能夠低成本地得到處理和還田利用,進而提高發展的可持續性和產業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