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熱孜完古麗·艾買爾
(新疆阿克蘇地區新和縣塔木托格拉克鄉畜牧獸醫站)
近些年來,新疆阿克蘇地區大部分縣政府組織實施了畜產品加工業建設及畜禽養殖小區建設工程,提升了當地畜牧業規模化養殖及標準化生產水平,促進了畜牧業持續發展。當地畜牧業養殖及生產方式也隨之改變,推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持續優化,促進了現代化畜牧業的深入發展。
新疆阿克蘇地區欠缺良種奶牛,奶牛良種的覆蓋率以及單產水平不高,良繁體系還需強化;前幾年,受市場變化的極大影響,奶牛養殖戶的損失很大,農民對發展奶業欠缺一定的信心;養牛戶比較分散,收奶站點不多,運距長,奶站的運營成本高,鮮奶收購具有很大的難度;奶牛的養殖方式較落后,飼養管理過于粗放,先進的飼養和管理技術普及率不高。
為確保當地奶源供應充足,應以奶牛養殖業為切入口,集中力量,促進奶牛養殖業飛速發展。調整奶牛品種的區域規劃,創建奶牛養殖區小區[1]。進一步加快養殖小區建設以及品種改良的腳步,使當地畜牧業進一步向規模化、專業化方向發展。
為了更好地發揮奶牛養殖經濟效益,應創建“市-鄉(鎮)-村”三級養畜示范推廣體系。品種改良過程中,應全面落實“良法、良料、良舍、良種”的“五配套”策略。經過持續投入及合理規范,實現三級示范戶“五配套”,提升養殖水平。
品種改良過程中,首先,要創新服務體制,主動促進品種改良工作的有效化及市場化;不斷優化冷凍精液配種員隊伍,全面建設農民配種員隊伍,并將其融入競爭體制;持續創新管理體制以及服務體制,實施上門服務與承諾服務方案。其次,應從多個途徑投資奶牛品種改良,利用多途徑投資,如充分建設黃牛改良的硬件設施,進一步實現奶牛規模化標準化養殖。
推行標準化飼養管理技術及“小區+擠奶站”養殖模式,可使養殖場(戶)及乳品企業開展聯營。鼓勵集中飼養及機械化擠奶;對養殖管理者進行培訓,提升其養殖技術,促進原料奶品質提高,可充分保護養殖場(戶)及乳品企業的利益。
大力推行“乳品企業+農戶”模式。采用有效的方法,指引養殖場(戶)及乳品企業通過股份合作體制、契約體制和服務體制等方式,及時開展利益對接,形成風險共擔及利益共享的一體化關系,推動奶牛養殖業可持續發展。
建議當地政府加大對奶牛規模化養殖的政策及資金支持力度,制定當地奶牛養殖業中長期發展方案,深入優化扶持政策體系。
奶牛規模化養殖要持續強化當地政府政策扶持及政策引導力度,將奶牛養殖業建設作為核心目標,以組織化運營為依托,標準化生產為重點,體制創新為保障,保證奶牛規模化養殖水平的快速提升,擴增養殖效益,加快奶牛養殖規模化進程,確保乳制品質量安全可靠且供應合理、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