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尚遠 左士菊 褚冰心 孫文強 孫文淵
(1 棗莊市農業綜合執法支隊;2 棗莊市畜牧漁業技術推廣中心;3 棗莊市中區齊村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
山東省棗莊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區,屬于黃淮沖積平原的一部分,光照充足、氣溫適中,飼草資源豐富,給當地畜牧業發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經過長期發展,畜牧業現已成為當地農業生產的主導產業。
近年來,棗莊市奶業生產發展呈現穩定增長態勢。據統計,截至2019年底全市奶牛存欄7 800 頭,奶類總產量2.8 萬噸。從區域分布看,全市奶牛主要集中在奶牛大縣臺兒莊地區,存欄6 600 頭,占全市奶??偞鏅?4.6%;從規模化水平看,全市100 頭以上存欄的奶牛場(專業合作社)6 個,50 頭以上存欄奶牛場(專業合作社)15 個;從產業化水平看,全市培育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的龍頭企業1個,奶業知名品牌1 個,目前全市基本形成了以加工企業為龍頭、以奶牛主產區為基地、以奶牛養殖場(戶)為基礎的產業化生產格局,全市奶業持續健康穩定發展。
棗莊市在奶業振興方面采取了如下措施。
(1)積極落實政策,加快推進奶業振興步伐
認真落實國家、省和市對奶業的各項政策,及時出臺了《棗莊市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實施方案》,明確了棗莊市奶業發展目標、工作重點和保障措施,為促進全市奶業發展提供了政策依據。加大扶持力度,調動養殖場(戶)積極性,推動奶牛養殖規模化、標準化進程,切實提升生鮮乳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
(2)加強指導與服務,提高產業素質
當地畜牧獸醫部門為養殖場(戶)提供從牛場(舍)選址、布局,奶牛品種選擇,飼草、飼料種植,飼養管理,防疫管理到生產資料購買、生鮮乳銷售、牧場建設信貸和保險等方面的一條龍服務,提升了養殖者的養殖技術和風險防控能力。同時大力支持、鼓勵企業引進、繁育良種奶牛,積極為奶農、奶業合作社、規模企業提供服務。通過加強對家庭牧場、合作社等組織提供技術服務以增強經營主體經營能力,切實提高牧場效益。
(3)實行種養結合,促進農牧循環
引導奶牛養殖與農作物種植配套布局,著力抓好“畜-糧”“畜-菜”“畜-果”結合,鼓勵農民增施有機肥,減少化肥使用量,培育了一批種養對接、農牧循環的典型。比如,棗莊祥和乳業有限責任公司(簡稱“祥和乳業”)走出了“飼草料種植-奶牛養殖-牛場糞污制取沼氣、沼渣沼液還田”的糞污資源化利用、農牧循環發展的創新之路。
(4)嚴格監督檢查,保障生鮮乳質量安全
將生鮮乳質量安全監管納入全市畜產品質量安全聯合監管檢查重要內容,加大對奶牛養殖場(戶)、生鮮乳收購站、生鮮乳運輸車的抽查力度,同時要求各區(市)畜牧獸醫部門明確奶站及規模養殖場(戶)監管責任人,明確其監管責任和義務,切實保障了全市生鮮乳質量安全。
(5)拓展服務功能,發展休閑牧業挖掘畜牧業休閑觀光、產品展示、觀賞體驗等新功能,大力發展畜牧旅游業。比如,祥和乳業與臺兒莊古城聯合運營,打造集奶牛養殖、乳制品加工、有機果蔬采摘、花卉苗木觀賞體驗等功能于一體的“祥和莊園”景區,現已成為當地頗有影響力的旅游景區。
棗莊市在積極振興奶業的同時,仍然存在以下問題。
(1)奶牛品種生產性能不高
受品種更新慢、改良技術差、管理粗放等因素制約,全市良種奶牛數量偏低、奶牛品種良莠不齊。據調查統計,棗莊市奶牛平均年單產僅為6 000 千克,不及以色列等奶業發達國家的1/2,因此,全市奶牛單產提升仍有很大空間。
(2)利益聯結不緊密,養殖環節利潤偏低
棗莊市從事養殖、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的企業僅有1 家,多數奶牛養殖場(戶)和乳品企業屬于不同的利益主體,奶農權益沒有保障,生鮮乳收購價格低迷。目前全市生鮮乳收購價約3.5 元/千克,僅夠牧場維持成本。
(3)乳制品銷路不暢,市場占有率低
棗莊市奶業自產自銷還有很大發展空間,比如祥和乳業是1家集奶牛養殖、乳制品加工與銷售一體化經營的大型乳品企業,設計日加工能力200.0 噸。但由于市場開拓不夠,產品類型不多,目前僅配送棗莊市內大中型超市,部分生鮮乳出售給其他乳品企業。
(4)資金投放不足,養殖用地落實難
奶牛養殖業屬于資金密集型行業,投資大、周期長,受養殖場(戶)自身資金短缺、融資困難等因素影響,長期以來奶牛養殖產業的資金投入不足,技術改進緩慢;畜禽養殖“三區”劃定后,禁養區不準養,控養區控制增量及減少存量,適養區因連片土地面積小等因素造成養殖用地落實的力度不夠,嚴重制約了棗莊市奶牛養殖規模的擴大、優質奶源基地的建設及奶業產能的提高。
(1)推進奶業轉型升級,提高供給質量
要完善奶牛養殖、加工環節利益聯結機制。培育壯大奶農專業合作組織,將中小養殖場(戶)納入組織化生產,與乳品企業簽訂生鮮乳購銷合同,保障奶農權益。要積極引導社會工商資本投資建設標準化奶牛養殖場,配套乳制品加工生產線,提高產品附加值,生產適銷對路、滿足不同消費群體的乳制品,提升品牌知名度,提高市場競爭力。
(2)強化監管,保障生鮮乳質量安全
實施生鮮乳質量安全監測計劃,積極配合國家、省開展生鮮乳質量監測,認真組織市級生鮮乳質量監測,實現對規模養殖場(戶)、生鮮乳收購站、運輸車等重點環節的抽檢全覆蓋,加大風險隱患排查力度,嚴厲打擊違法、違規行為,構建嚴密的全產業鏈質量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增強“管出來”的能力。
(3)建立全過程質量追溯體系
探索建立從奶牛養殖、生鮮乳生產、質量檢測、生鮮乳運輸到企業的原料收貨、加工、銷售的完整質量追溯體系,各環節詳細記錄產品質量信息,讓消費者清楚地了解乳制品生產的整個過程,真正實現乳制品全過程追溯和流通跟蹤監控。
(4)健全技術研發和推廣體系
以奶牛生產性能測定為手段,加大良種繁育與改良步伐,縮短優良品種選育時間,及時推廣優良品種與飼養技術,提高奶牛生產水平。完善良種繁育、疾病防治、飼草飼料生產、生鮮乳收儲等支持與服務體系。要努力轉變食草畜禽的傳統飼養管理方式,按食草畜禽的生長發育要求盡可能地提供合適的環境條件,大力發展“適度規模飼養、集中擠奶、統一服務”運行模式。
(5)加大政策落實力度
2018年農業農村部等九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進一步促進奶業振興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18 項具體舉措推動奶業全面振興,為此,各地區要嚴格落實文件要求,大力支持農戶適度規模養殖發展,積極發展奶牛家庭牧場,培育壯大奶農合作組織,加強奶農培訓和奶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加快出臺金融信貸支持,用地、用電保障等相關配套政策,探索開展生鮮乳目標價格保險試點,穩定養殖收益預期。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