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曼古力·阿布都熱合曼 新疆日報社(新疆報業傳媒<集團>有限公司)
互聯網信息技術來勢洶洶,既為傳統媒體新聞報道提供了新的發展反向,也創造了嚴峻的挑戰。傳統媒體應正確認識到自身與新媒體之間的沖突與融合,利用穩固的市場地位緩解新媒體產生的矛盾,充分利用多種信息技術開展新聞報道工作,轉變媒體人固有思想,謀求長遠發展。
新媒體時代的推廣增加了傳統媒體新聞報道危機意識,如依然采取守舊的報道模式,不及時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進行創新,很有可能會走下歷史舞臺,無法推動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可持續發展。首先,傳統媒體新聞報道內容單一化,播報方式存在嚴重的重復性,受眾無法立即獲取到自己想要的信息,并且內容較為枯燥,無法滿足受眾的獵奇心理。其次,新聞時效性無法得到保證,延長受眾接收信息的時間,導致新聞失去傳播價值。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傳播途徑狹窄,受眾如想獲取信息需要在固定時間鎖定固定的頻道,嚴重降低新聞的時效性。最后,新媒體的推廣阻礙了傳統媒體的發展,尤其是在5G 時代普及的背景下,各種社交軟件、手機APP的出現豐富了受眾的娛樂生活,能夠第一時間獲取到當下正在發生的信息,為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困境。
傳統媒體新聞報道應做好自身的宣傳推廣工作,改變傳統的宣傳理念,以新聞輿論為核心,構建傳統媒體傳播新模式,準確抓住新聞輿論的內容,并借助互聯網技術激發新聞報道的生命力,在向受眾傳遞新聞信息的同時,鼓勵受眾將自己的想法、觀念、主張表達出來,形成傳統媒體和受眾之間的良性溝通。傳統媒體應一改往常照本宣科的宣傳模式,利用實踐行動深化新聞報道內容,在新時代的背景下拓寬傳統的傳播渠道,使受眾能夠利用“碎片化”的時間,隨時隨地獲取到真實準確的新聞報道信息[1]。同時,傳統媒體應推進校企結合的發展模式,在院校的幫助下培養更多思想創新性高、職業素養優秀的媒體人,將新媒體時代的新聞傳播理念融入到傳統媒體新聞報道中,憑借媒體人精煉簡潔的文筆對新聞信息進行濃縮,受眾能夠簡單直接的獲取到新聞報道核心內容,更好的引導社會輿論發展,宣傳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優勢,為其體系化發展提供保障。
民生問題始終是傳統媒體新聞報道中重點關注的內容,現階段民生報道形式單一、內容避重就輕、立場不堅定,很難將當下的民生狀況真實的反應給受眾。為此,傳統媒體新聞報道應借助自身在新聞領域中的公信力,結合新媒體時代下的互聯網信息技術,深挖新聞價值,提煉新聞報道核心內容,深入基層去了解發生在百姓身邊的大事小情,篩選出其中最具爭議性的內容進行報道,立足民生角度去看事實問題,通過以小見大的方式真正幫助國民解決實際問題。常見的民生新聞題材有:養老保險、升學就業、醫療衛生等,傳統媒體新聞報道可根據實際情況選擇當下最為熱點的話題深入剖析,正確而客觀的反映社會現實,利用對新聞報道的解讀引人深思、發人深省。
虛擬現實技術(VR 技術)作為一種新興技術受到各行業的高度重視,通過虛擬與現實的交織,為受眾提供感官上的享受。傳統媒體新聞報道中也可以利用VR 技術,開創全景視頻紀錄片、沉浸式新聞新紀元,受眾可通過專業設備觀看新聞報道,會產生如臨其境的立體空間感,打破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播出形式,提升其傳播效果。同時,VR技術的應用能夠對新聞事件進行還原,幫助受眾更加準確的掌握事實真相,吸引受眾的觀看興趣,推動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的可持續發展。
為保證傳統媒體新聞報道在與新媒體的競爭中存在優勢,應深化其傳播環境,從傳統的封閉傳播環境向開放式發展,充分利用新媒體帶來的優勢和機遇,創造更適合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發展的環境。開放并不意味著無限化放大自由,新媒體環境下受眾可以自由的發表言論,但是卻很難區分言論的真實性,無法傳遞準確的新聞信息。而新聞報道可以抓住這一點,結合其實際情況創造適合自身的傳播環境,對于所發表的新聞信息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在報道前需要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事實真相,借助互聯網信息技術收集資料,并由專業的媒體人進行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讀,避免不切合實際的報道造成受眾恐慌。同時,傳統媒體新聞報道可以發揮自身在社會中的公信力,既要保證新聞銷量,也要保證所傳播信息的真實性,利用完善的行業規范對文字、視頻等內容進行規范與約束,不利用八卦新聞炒作,禁止使用“標題黨”,樹立傳統媒體新聞報道在行業內的榜樣作用,讓更多受眾主動參與到傳統媒體中,在激烈的新媒體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2]。
綜上所述,傳統媒體新聞報道為鞏固自身地位,需要對其發展模式進行創新,立足于新聞事件的真實性和客觀性,利用互聯網信息技術拓寬新聞傳播渠道和新聞報道方式,形成媒體和觀眾之間的良性互動,充分發揮自身品牌優勢,融合新媒體擴大影響力,滿足受眾對新聞報道的個性化需求。